在我们大多数人对唐朝的理解里,都是盛世之后走向衰败,而安史之乱就是衰败的一个很大的标志性事件,在大家的印象里,似乎觉得安禄山、史思明的动乱之后的时间里就是藩镇割据。关于藩割据,大家的理解大概就是,唐朝的节度使们各自划地为王,然后,就是一片混战。

但是,末世尽头的一百多年里,真的都是全部在混战吗?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1)

首先,让我们先来捋一捋藩镇的意思,然后,搞明白这所谓的藩镇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唐朝的行政区划和现在不同,在它的前期呢,主要是分成两个级别,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州和县。但是,我们知道唐朝时期我们的疆土还是挺旷阔的,朝廷直接管着三百多个州难免有些繁杂,于是,就设立了更大一点监察区域的官吏,叫做采访使。

在后来的日子里,唐朝开始了频繁的战争,唐朝边疆开始出现了大一点的军区,军区的首长呢,就是节度使。藩镇节度使是以唐朝封疆大吏的资格自擅一方的,其财政基础依赖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其武力凭借是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军队——即所谓“官健”。藩镇里的那些割据藩镇既企图游离于中央集权之外,又不能彻底否定中央统治。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2)

采访使和节度使本来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分开则没有太大用,可二者的权力一旦合并,对朝廷来说就不太安全了。

而唐朝历史上第一个将这两种身份权力统一的就是狼子野心的安禄山。

安史之乱给朝廷造成了重创,为了使朝廷能够同时兼顾多条战线,然后再在疆土分配各战区,在这种形式之上,唐朝的行政体制由二级变成了三级。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3)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皇帝一面暗中调配他们的权力,另一面又积极地培养新的禁军——神策军。之所以急着培养新军,因为,在公元七六四年的时候,吐蕃族趁着朝廷虚弱入侵首都长安城。皇帝代宗盼着能得到大藩镇将军的救援,可是,各大藩镇竟然不痛不痒,这让皇帝心凉。好在,此时他忠心耿耿的公公带领神策军及时赶来救驾,代宗此时意识到,有一支自己的军队显得有多重要。

这样一来,朝廷以后修理那些蠢蠢欲动的藩镇时就会不至于没有自己的兵可以调,只有借用藩镇之间的力量来直接互相攻击。不得不说,唐代宗还算是个十分不错的政治家,他慢慢地把握了局势,在国家的废乱之后,逐渐地恢复了大局。这样一来,大唐的局势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观,河南一带的许多藩镇又再次被朝廷握在掌心,另一半的藩镇也还算温顺,并没有再挑起事端。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4)

公元七八零年,唐德宗登基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德宗是个中二青年,上台之后风风火火地要大搞一番。他不仅立马彻底改革了当时的税制,还要在搞完经济后大搞军事活动,猴急猴急地要把不太乖的地方势力全部干掉。到了德宗继位的第二年,河北割据藩镇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挂掉了,他们想遵循割据藩镇的习惯,把李宝臣的孩子李惟岳推上节度使之位,请朝廷批准。

德宗想啊,我可不能错过这个送上门儿的好机会,于是,就大摇大摆地发动军队要干死成德镇。

朝廷特别想要一口气干掉所有的藩镇势力,于是,明里暗里用尽各种手段,想尽办法要挑拨河北诸镇自相残杀。没想到,一个不小心没能刹住车,干掉成德乱臣的河北诸镇对朝廷也越来越不爽了。他们这四大割据藩镇,要凭着对朝廷的幽怨,手牵手起来造反,甚至,还想要妄自称王。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5)

在这几个人之中,有个叫李希烈的,是朝廷的肉中之刺,这家伙后来还丧心病狂地黄袍加身称了帝,屠尽河南。此时,朝廷的财政又特别紧张,不能爽快利落地干掉他们,此时,在这些个战场里只能和割据藩镇形成拉锯的局面。但是,德宗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广阔的河山里,毕竟只有小部分的地方不乖,这二十年间的和平,让国家大部分地方已经休整元气,为后代子孙积攒下了较为肥厚的经济实力,也为他们后来的一展富国抱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宗之后的元和元年,宪宗继位了。他在位期间,有小藩镇闹事,宪宗绝不姑息,坚决平叛,大刀阔斧的解决了不自量力的两镇,普天之下为之震动。

公元八七二年,田弘正做了魏博节度使之后,可算是唐朝的福音,马上全面地倒向朝廷一边,不仅上户籍,纳赋税,还自动交出了自己作为节度使的人事任免权。而且,在这之后平定叛乱的战争中,这位爱国人士魏博始终坚守在护国的第一线。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6)

有他的镇守,河北一带风平浪静,皇帝也终于能腾出手来修理一下他的第一大眼中钉——淮西镇。之后,又经过许多次的平定战争,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到这里,唐朝的人终于意识到,藩镇实力想要彻底消灭难度太大,这样的话,不如尽最大努力让这种体制得到尽可能的完善。

与此同时,还值得提及的是,宪宗时期进行了对藩镇体的一系列改革,不仅取消了他们对管辖的各地军队的指挥权,还同时将自行支配财富的权力给了他们自己。后期的事实是:这些曾经叱咤风云要翻天的藩镇,成为了普遍的一级行政区,差不多就是相当于今天的省。

之后,像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差不多百年。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7)

黄巢叛将朱温投降唐朝朝廷,并且,平定黄巢军,他的此举更是得到了唐僖宗的信任。之后,朱温做了节度使,势力范围远远超过当时控制范围最大的藩镇李克用,可见,此时朱温的势力之大。但是,这样也为大唐的覆灭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之后藩镇之间有形成了互相兼并自我壮大的局面。

可以说,到了唐昭宗时,朱温已经把朝政大权牢牢的控制住了。

最后,到了唐哀帝。藩镇并未随着唐朝灭亡而消失,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都可以视作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只不过部分藩镇或许选择不承认中原政权而完全独立,以建立王国或帝国。在此之后,一直到宋太宗灭掉北汉之时,才彻底消灭了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

唐代藩镇为什么会割据(大唐藩镇割据那么)(8)

然而,若细究,西夏以及越南的丁部领等人,其实都算是唐末藩镇割据的遗留。西夏原本是在黄巢之乱中协助唐室的党项羌人,被唐室封为夏州节度使,赐姓李。因宋朝有并吞之意而独立建立西夏国,越南则原是静海军节度使,后来渐渐独立建国,而宋代时,丁部领夺得政权后,登极为大瞿越国皇帝,被宋册封为交趾郡王。

但不得不说,藩镇割据在刚实行时,有效的控制各方诸侯的权力,使军权更加集中在统治者手里。

参考资料:

『《唐代藩镇研究》、《中国通史 第六卷 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新唐书》、《奉天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