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95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0分钟)

明宪宗是他的父亲,明孝宗是他的哥哥,明武宗是他的侄子,明世宗是他的儿子;但是,他是兴王。

他儿子按照顺位继承大统后,将他也追封为帝,并且祔太庙供奉;同时为了他,甚至把太庙里的老祖宗仁宗皇帝请了出去,可谓颇费了一番周折。

他直到薨逝的那一天,也没曾想到死后会受到如此的礼遇。

史料里对他的记录,他几乎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但这之中是否含有水分?

说到此,想必各位看客也已经猜到了今日之主角,是为明宪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

朱祐杬的儿子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明朝藩王选讲肆拾伍)(1)

今钟祥市兴王府旧址

公元1476年7月22日,成化帝朱见深迎来了自己的第四子。按照谱系五行,此子被命名为朱祐杬,那一年,朱见深29岁。

在朱祐杬出生之前的6年时间里,均无皇帝子嗣出生,面对当时长子次子皆夭折,第三子朱祐樘备受保护的状态下,第四子的降生也为朱见深开始了疯狂的十一年。自1476年至1487年这十一年时间,朱见深总共得到了11子,直到他驾崩前的半年都还有儿子出生,是为幼子朱祐楷。

这一史实,基本上也能从侧面澄清了万贵妃毒死朱见深儿子们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瞎说。

若不是万贵妃的薨逝使得朱见深过于悲伤,遂而忧愤而死,他应该都还能继续扩展自己的基因序列。

说到朱祐杬其母邵氏,颇有一番传奇色彩。

邵氏生年不详,史料仅记载其于1460年被选入宫中,当时是为天顺四年,英宗在位,朱见深为太子之时。根据常识与逻辑的揣测,邵氏大约与1447年出生的成化帝朱见深年龄相仿。

邵氏之父亲名邵林,杭州府昌化县人,家境极为贫寒。然而邵氏年少懂事,知书达礼,且擅诗文,在当时的环境,可谓奇女子。

据晚明朱国祯所著《涌幢小品》记载,称邵氏“年十四,聘者七人皆死。一指挥聘之,已上马迎矣,坠而死。”这个非官方史料的记录如果是真实的话,那么几乎可以确认邵氏的生年以及其非凡的早年经历。邵氏居然在十三四岁谈婚论嫁的年纪,接连克死七个未婚夫,一位武官不信邪,非要娶她,上马迎亲之时,坠马而死。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么接下来邵氏的经历更为传奇,接连克死七人的他,最后被卖给了杭州的镇守太监。众所周知,太监的生理缺陷不足矣使邵氏成为一个安生人家的女主人,然后她居然就被选入宫中,然后她于何时以何种方式成为朱见深的侍女皆不见记载。

朱祐杬的儿子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明朝藩王选讲肆拾伍)(2)

朱祐杬生母邵氏70余岁时的画像

如果说,克死七人与被选入宫发生在同一年,那么按照古人算虚岁的习惯,邵氏可能与朱见深同年,皆为1447年出生;如果克死七人的事件发生的年份早于被选入宫,那么邵氏就比朱见深更年长。

在生下朱祐杬之后,邵氏被册封为宸妃,史称邵宸妃。两年后,邵氏生下宪宗第五子朱祐棆,又三年后,生下宪宗第八子朱祐枟。

确切的记载,邵氏于嘉靖元年农历十一月庚辰日薨逝,猜测其享年应该在75岁左右。当时的皇帝嘉靖帝朱厚熜是邵氏的亲孙子,也因此,邵氏被尊为皇太后与太皇太后,薨逝后,邵氏被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后”。

这位贫寒家出身的女子,或许当初也很难预料到自己离世后能受如此礼遇。

上一段的简介基本上可以确认一个事实,母亲出自贫寒人家的朱祐杬,几乎也很难得到所谓母亲家族的庇护。说来这也是明朝一个很显著的现象,往往皇帝的妃嫔来自于普通人家,甚至是贫寒人家,故外戚专权的事在明朝很难得见。

公元1487年7月30日,是为成化二十三年盛夏,朱祐杬受封兴王,封地拟定于湖广布政使司德安府安陆县,也就是今湖北省孝感市代管的县级市安陆市,并且几年后也在此地修建兴王府,为朱祐杬的就藩做准备。

然而,就在受封兴王之后一个多月,当年的9月9日,成化帝朱见深驾崩,11岁的朱祐杬也从那一天起,没有了父亲。不久之后,朱祐杬的兄长朱祐樘即位,是为弘治帝。弘治四年十月,朱祐杬的封地被迁徙到安陆州长寿县,也即是今湖北省荆门市代管的县级市钟祥市,并且钟祥市的得名也与朱祐杬一家人有关。

在安陆州长寿县,王府是现成的,先后属于郢王朱栋和梁王朱瞻垍,不过这两王皆无子嗣,王府一直荒废,直到此弘治年间重新启用。

弘治五年,是为1492年,兄长朱祐樘为诸位弟弟中最年长的朱祐杬张罗了婚事,16岁的朱祐杬迎娶兵马指挥使蒋斅之女蒋氏,兴王府自此也有了女主人。

弘治七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是为公元1494年10月16日,18岁的朱祐杬携带家眷就藩湖广安陆州,居住于原梁王府旧址上的兴王府。原本,兴王一家就应该在此繁衍生息,直到明末的。

史料里对于朱祐杬的兴趣爱好记载,充满了溢美之词。

“兴王嗜诗书,好学问,不爱珍玩,不喜女乐,非公宴不设牲醴肉食,尤好施惠赈灾恤贫。”由于湖广自古属于楚地,向来风俗崇尚巫觋而轻医药,年轻的朱祐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一次彻底的改观。朱祐杬组织人手,编选良方,又与当地名医先后编成《医方选要》、《外科集验方》、《本草食品便览》、《本草考异》和《本草食品续编》五部医书,并亲自“躬为校阅”,为其写序。

如果说上面这一段的表达是完全的历史记录没有半点掺假,那么可以说,朱祐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藩王。与我们过往文章里提及到的某些荒唐藩王相比,实在是既平凡且伟大。

另外,善良的朱祐杬还被记载极好赋诗,在救济芸芸众生的基础上,朱祐杬也是一个文艺范十足的人。

朱祐杬的儿子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明朝藩王选讲肆拾伍)(3)

今兴王府旧址一隅

但是,关于所有对于朱祐杬的记载,似乎显得有一丝过于赞美了,让我等后生阅读起来都甚至觉得有一丝不真实。当然,我们并没有证据,仅仅是逻辑上的猜测。毕竟,后来朱祐杬的嫡次子朱厚熜按照祖训即位大统,是为嘉靖帝,所以理论上存在嘉靖帝为表彰他父亲进而使用夸张修辞的可能性。不过,即便如此,个人认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行为。

弘治十三年,那日为1500年7月7日,24岁的朱祐杬迎来了自己的嫡长子,王妃蒋氏在来到兴王府的八年后也总算迎来了第一次生育。然而十分可惜的是,五天后的7月12日,此子便夭折,未取名,未封爵。

1501年与1503年,朱祐杬先后得到两女,似乎故事的脚本在往“就藩长寿县的藩王没有子嗣”的方向发展。不过毕竟,那时候朱祐杬与王妃妾室等还年轻,或许这也和朱祐杬广积善缘有一定的关系。终于在1507年9月16日,王妃蒋氏再次生育,此次得一子,该子被命名为朱厚熜,那一年朱祐杬30周岁。

同时,在朱厚熜出生之后,朱祐杬也再未得子嗣,朱厚熜也成为朱祐杬唯一的继承人,后来成为兴王世子,等待将来嗣位。

公元1519年7月13日,是为正德十四年农历六月十七,还有几天就满43周岁的朱祐杬薨逝于长寿县兴王府,其侄子正德帝朱厚照为其上谥号为“献”,史称“兴献王”。

兴献王墓位于今湖北省钟祥市城北7.5公里的纯德山。然而,如果您有幸能去往当地游览,此处已经不叫兴献王墓了,而叫“明显陵”。1521年,正德帝朱厚照驾崩无子无兄弟,朱祐杬当时唯一的儿子尚在守孝期的朱厚熜先嗣位兴王,然后以兴王进位大统,是为嘉靖帝。

随后,嘉靖帝与大臣们之间关于如何称呼伯父朱祐樘与父亲朱祐杬的事件上争论多年,是为“大礼议之争”。朱厚熜最终追封生父朱祐杬为帝,庙号“睿宗”,并且祔太庙。关于“大礼议之争”,在此就不做赘述,请翻阅下述链接指向的《省愚说明帝-明世宗朱厚熜》章节,有详细探讨。

省愚说明帝(十一)-明世宗朱厚熜

明朝皇帝中,自世宗朱厚熜起,并其后面的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以及南明安宗与昭宗,均是朱祐杬的后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