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黑历史是怎样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鼠疫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鼠疫防控措施和注意事项
鼠疫的黑历史是怎样的?
说起鼠疫,这个古老的传染病到底不是吃素的,因患者死后全身皮肤呈黑紫色,历史上,鼠疫又被称作“黑死病”,曾经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三次大流行,死亡总人数接近1.7亿人。
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大鼠疫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大陆死亡人数约1亿人。
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即中世纪的“黑死病”,从14世纪中叶开始,前后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
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从云南、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北满,惊天动地地爆发。
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鼠疫流行开始逐渐被有效控制,呈散发流行状态。
20世纪70-80年代,全世界每年报告鼠疫病例约1000例左右。
20世纪90年以来,鼠疫疫情有上升趋势,如1989年至2003年,全球25个国家报告鼠疫病例38310例,其中2845例死亡。
2010-2015年全球共报告3248例鼠疫,其中584例死亡。
我国也是深受鼠疫影响的国家之一。
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发生过6次大流行,波及20多个省(区),发病人数约115万,死亡约100万人。
新中国成立后,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国目前仍有部分省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时有散发。
鼠疫是怎么传播的?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流行最广的3个国家是马达加斯加、刚果民主共和国和秘鲁。
鼠疫原发于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啮齿类动物之间,鼠类和旱獭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蚤类相互传播。
鼠疫的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南方的鼠疫(主要是腺鼠疫)多发生在春夏季节;青藏高原等地区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它的传染源主要有两大类: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如鼠类、旱獭等。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
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
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它的传播途径有:
鼠疫可以经鼠蚤叮咬、破溃皮肤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
也就是说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蚤叮咬带病菌的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再叮咬人时引起感染。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少数患者是因捕猎、宰杀、剥食患病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痰液、脓液、血液,经由皮肤或粘膜的伤口而感染鼠疫病菌。
最凶险的便是肺鼠疫患者可以通过咳嗽、谈话、呼吸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传播,可以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鼠疫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鼠疫的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临床表现可以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症型鼠疫、轻型鼠疫和其他少见类型鼠疫。
轻型患者表现为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可能伴有化脓。
腺鼠疫最为常见,除全身症状外,主要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
在蚤叮咬的局部出现疼痛、红斑,可以形成疱疹、脓疱甚至发展形成疖、痈。
叮咬附近区域的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化脓、破溃,使患者疼痛难忍,无法活动。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腹股沟区的淋巴结,其次是腋下、颈部及颌下的淋巴结。
肺鼠疫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
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胸痛、咳嗽、咳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和发绀迅速加重,抢救不及时2到3天内死亡。
败血症型鼠疫最为凶险,患者出现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便血、血尿等。
病死率几乎达到100%。
鼠疫怎么诊断和治疗?
发病前10天内曾到过鼠疫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患者,一旦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诊。
确诊或疑似的患者,就地隔离治疗。
鼠疫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临床药物首选链霉素,及时、足量、联合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鼠疫怎么预防?
灭鼠、灭蚤,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鼠疫的主要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消灭动物传染源,广泛开展灭鼠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做好控制工作。
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坚持就地、就近隔离治疗原则,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分别予以单间隔离。
同时应对直接接触者在单独隔离状态下进行医学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彻底灭蚤,减少被叮咬的机会,避免接触染病或死亡动物。
疫区实行“三报三不”制度。
“三报”: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三不”: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其产品出疫区。
3.加强个人防护
参与治疗或进入疫区的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预防性治疗:
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
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环丙沙星等。
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
总结:
细菌性的传染病,由于繁殖快,毒力强,在你还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很容易把人放倒。
但是,如果我们对它了如指掌,知己知彼,就不怕被战败了,知道它是什么病原体,靠什么传播,我们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远离感染。
即使是防不胜防,不甚被感染了,我们现在也了解它的发病机制和敏感的抗生素,只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也很快能够康复。
(编辑Rainbow。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资讯!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微检科 夏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