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落户镇海的四大工程建设规模扩大,外地调入镇海的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多,居住人口大量增加,很多基础配套设施都需要建设。为了给宁波城市化发展打下基础,中共浙江省委和宁波市委决定把这些大工程单位所在地划出来作为宁波的新市区来建设。

  1984年1月27日,经国务院《关于浙江省调整宁波市行政区划的批复》,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建立宁波市滨海区,从镇海县行政区域中划出城关镇、新碶乡全部,湾塘乡的棉丰、后施、五丰、陈家村,临江乡的庙后张、俞范、虹桥、五里牌、渡驾桥、沿江、清水浦村,江南乡的红联村,小港乡的黄根、沙头、蒋家、李隘、青峙、林唐村,高塘乡的算山、永丰、沿海村,共计面积134平方公里,新建宁波市滨海区(俗称“小滨海”)。

2006年宁波北仑(北仑从镇海分家)(1)

镇海区地图

滨海区地块基本属于镇海县沿江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工业企业比较密集的区域。由于没有独立办公用地,滨海区筹建工作先后借用城关镇委机关和市外经贸局镇海招待所的房子办公。市委先从镇海县调入三四十名干部,后又陆续从宁波各个县、区抽调干部,尽快完善滨海区组织架构。

经过1984年年初的行政区划调整,宁波市区虽然形成了“老三区”和滨海区的四区格局,但与新的开发开放形势和国家对宁波的定位、要求相比,这一行政区划格局仍然存在局限。在区域范围上,滨海区面积太小,远不能适应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在管理体制上,镇海县和滨海区两套机构并存于同一个区域,带来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1985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镇海县和滨海区的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同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撤销镇海县,设立宁波市镇海区,扩大宁波市滨海区。以原镇海县和滨海区的行政区域,按甬江分界,甬江以北为镇海区,甬江以南为滨海区。1987年,滨海区更名为北仑区。

2006年宁波北仑(北仑从镇海分家)(2)

北仑区地图

  镇海区、北仑区的成立,使宁波打开了面向全球开发开放的大格局。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对外开放,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先后在北仑、镇海设立。宁波舟山港成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四的东方大港。一大批临江、临海大工业迅速崛起,北仑、镇海成为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成为中国重要的航运、物流、加工制造和贸易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