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沙漠,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无人烟,干旱,缺水。

“沙漠发洪水了”,这在我们的认知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却在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真实地上演着。近日,新疆塔里木河迎来了近十年来最大的水量,河水漫溢到附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本应沙子遍地的塔克拉玛干,一夜之间变成了江南水乡,众多湖泊凭空出现,场面蔚为壮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

当然,这只是偶尔发生的事件。

塔克拉玛干沙漠,像世界上所有的沙漠一样,荒芜、暴烈,是我国旱极,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的禁区。然而世界上沙漠风采各异,塔克拉玛干沙漠集各种风采于一身,是世界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

1.流动的“死亡之海”

深嵌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全国沙漠面积大约80平方千米,其占一半。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沙子的海洋,沙漠中分布着无数的流动沙丘,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2)

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这里全年平均降水量低于100毫米,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这里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生命几乎在这里绝迹。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3)

而几千万年前,塔克拉玛干曾是一片浅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水退去,变成陆地,而南边新“长出来”的青藏高原阻挡了水汽,让深居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更是鲜有降水。

加之风力侵蚀的作用,将裸露的土地和岩石吹成细沙。而从周围的高山漂流而下的冰雪融水,携带了大量沙粒堆积物,在平地形成厚厚的疏松沙层。在风力日积月累地搬运下,沙层渐渐形成了无数的流动沙丘,最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现在的塔克拉玛干中有80%以上都是流动沙丘,并且根据测算,一般的小型沙丘每年会移动大概20米,最近1000年间,整个沙漠竟向南伸延了有100千米。

2. 胡杨林:顽强的生

从轮台出发,沿着这条南北贯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轮台民丰沙漠公路,往沙漠深处走大概70公里,便进入了塔里木盆地的胡杨林保护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4)

塔里木胡杨林,生长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与库木塔格大沙漠之间,是世界最大的原始胡杨森林保护区。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5)

胡杨,是这片沙漠中最撼人心魄的生命,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

在象征着死亡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扭曲着干枯龟裂的身姿,静静地伫立于沙丘间,为这片万里平沙之地增添几分沧桑。这些“沙漠的勇士”即便只剩下扭曲变形的枯树,仍奋然挺立、直指苍穹,那是生命的不屈和尊严。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6)

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上旬的金秋,步入胡杨林,四周为灿烂金黄所包围,38万公顷的胡杨汇成一片灿若黄金的胡杨海,在蔚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变成了最美的画廊。

3.黄沙覆盖下的古城

在没有风的时候,沙漠静若处子,但风起时漫天混沌,滚滚黄沙便拥有了吞噬一切的破坏力。在塔克拉玛干腹地,一处处的断壁残垣,似乎在向世人展示这里曾经的辉煌。或许,在脚下的沙丘里,就深埋着一座繁华的城市。曾经的文明留下无尽的神秘,引发怀古伤今的深深感喟。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7)

楼兰是沙漠文明中最著名的一个,它随罗布泊盛而兴,随其衰而败。楼兰古国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东西方商品交流的集散地,繁华富裕。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一夜之间就销声匿迹。盛极一时的楼兰文明,就这样沉睡于黄沙之下,长眠于大漠深处。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8)

直到20世纪初的一次偶然发现,楼兰古城重见天日,使我们得以窥见古城当时盛况之一斑。

4.沙漠腹地的神秘部落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了一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故事,至今无法辨别是否确有其事,但在塔克拉玛干的一片被称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肚脐”的绿洲确实存在着一个“世外桃源”,那就是克里雅人村落。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9)

若非1982年新疆石油勘查队的偶然闯进,这群克里雅人仍独立存活于世界第二大沙漠中心,与世隔绝。他们称这里为达里雅布依,汉语意为“大河沿岸”。

克里雅人身着羊皮制成的衣服,过着以游牧为主的原始生活。部落里除了少量铁制器具外,基本上都是石制或木制工具。他们可以说是一个拥有铁器的、以放牧为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部落。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0)

这个村落充满神秘性,千百年来未见诸文字记载,没有人能说清楚:他们到底是楼兰古国的遗民,还是为逃避战乱翻越昆仑山进入这片绿洲的西藏阿里古格王朝的后裔。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1)

刚发现这个神秘村落时,村民约有1000余人,后正式定名为“克里雅人”,划分为维吾尔族。

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2)

当地政府曾想把他们迁出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克里雅人安土重迁,不愿离开。直到2017年,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惠及下,大部分克里雅人搬进了安置房。政府投入资金修建了深入沙漠的90公里柏油路,在村子里建设起各种公共设施。达里雅布依从“不通人烟”开始发展旅游业,成为成为国内一些小众旅游爱好者心中的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