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银河证券,吴砚靖、李璐昕)

一、二十年磨一剑,国产 CAD 龙头领航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修炼底层技术,技能点逐步优化

公司二十余年持续深耕 CAx 领域,目前已是国产 CAD 领域龙头。中望软件前身中望有 限,成立于 1998 年,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供应商,主要从事 CAD/CAM/CAE 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推广与销售业务。凭借其在 2D CAD 软件领域 20 年的深耕细 作及持续研发投入,逐步打破了我国 2D CAD 软件领域由欧美垄断的局面。经过 20 年的技术 积累和资源整合,公司拥有 2D CAD 和 3D CAD 平台,同时构建了 CAD/CAM/CAE 产品矩 阵。 公司凭借出色的自研能力,从 CAD 成熟应用平台的二次开发商发展成为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多产品矩阵的 CAx 软件开发商。成立初期,公司以“对成熟 CAD 应用平台进行二次 开发,为客户提供面向装修行业的个性化 CAD 软件”为主业。依靠原始技术及资金积累,通 过加大研发投入及钻研底层技术框架,于 2002年推出了第一代 2D CAD 平台软件中望 CAD, 由此打开了“丑小鸭变白天鹅”,不断升级产品及拓宽产品矩阵的自主研发进阶之路,相继 推出更高版本的 2D CAD 和 3D CAD 软件。近年来,公司将探索触角伸向高端领域,3D CAD 几何建模内核、CAE 系列平台及软件,满足高端制造业的模型验证优化需求。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1)

(二)CAx 产品矩阵完善,具备领先性能优势

公司构建 CAD/CAM/CAE 为主的产品矩阵,结构完善,实现关键领域全覆盖。过去二 十年,公司通过持续钻研,成功构建了 CAD/CAM/CAE 为主的产品矩阵,实现了工业设计、 工业制造、仿真分析、建筑设计等关键领域的全覆盖。公司 2D CAD 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具有 自主核心技术的二维设计平台 ZWCAD,基于 ZWCAD 平台的各类行业应用软件以及面向教 育行业的“教-学-考-评”各环节的专业软件;3D CAD 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具有自主 Overdrive 几何建模引擎的三维 CAD/CAE/CAM 一体化软件平台产品 ZW3D,以及面向教育行业的教学、 创意设计等一系列的三维教育软件产品;CAE 系列产品则包括基于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的开放式通用前后处理平台 ZWMeshWorks,基于多算法的通用三维全波电磁仿真分析软 件 ZWSim-EM 产品以及通用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软件 ZWSim Structural。下游客户行业覆盖 建筑业、制造业、学校、航空航天、船舶、机械、汽车和装备制造等。

公司各项产品在国产赛道中具备性能优势。公司 2D CAD 主要产品 ZWCAD 从用户角度 出发,采用“轻量级”设计理念,运行速度快且稳定,具备兼容性强、拓展性强、性价比高 等特点,优势明显。公司拥有自主几何建模内核的 3D CAD/CAM 一体化软件 ZW3D,集“曲 面造型、实体建模、模具设计、装配、钣金、工程图、2-5 轴加工”等功能模块于一体,覆 盖产品设计开发全流程,广泛应用于机械、模具、零部件等制造业领域。具有数据导入/导出 能力强、建模自由度高、标准件库丰富等特点,能实现 2D 与 3D 一体化以及 CAD/CAM 一体 化等功能。CAE 系列产品目前已初步具备服务局部领域合作伙伴和客户的能力,在电磁核心 算法 EIT 及 Yee 网格、FEM 网格等技术方面已有一定积累且已处于国内同类软件前列。

(三)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核心高管多高学历技术出身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前十名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 62.82%,实际控制人杜玉林、李红 夫妇持股比例达 42%,剩余八名股东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森希投资、雷骏投资、梦泽投资为 有限合伙,由公司实际控制人及部分高管担任合伙人。2022 年 3 月,森希投资、雷骏投资、 梦泽投资、硕裕投资、达晨创通限售解禁,转让部分所持股份,转让部分占总股本比例的 6.31%。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2)

核心高管多高学历技术出身。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数 (65%)有硕士及以上学历,部分为博士学历,且多数具有技术背景。实际控制人杜玉林担 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四)公司业绩增长稳健,毛利率维持高水平,现金流指标健康

公司营收维持高增态势,公司毛利率稳定在 97%以上高水平,研发、销售费用率稳中有 升。2017-2021 年公司业绩稳定增长,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 30%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 35.44%,2020 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是自产软件的销售,因公司主要自产产品均为标准化软件,所需开 发成本较个性化程度高的产品而言更小,公司毛利一直维持较高水平。近年来,公司持续扩 大研发及销售方面的投入,但由于营收增长快速,两项费用率基本维持稳定。受今年上半年 疫情反弹的影响,公司营收有所下降,导致在持续高投入的情况下,费用率有短暂抬升。经 营性净现金流指标健康。近年来,公司净利润增速较高,整体高于营收增长。公司净利润增 长较快一方面得益于营收增长,另一方面系增值税返还及政府补助所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 流稳步增长,近三年增速放缓,现金流大小与净利润规模基本一致,公司现金流较为健康。

二、CAD:行业整体高景气,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一)工业软件是工业发展的大脑,CAD 是重要一环

工业软件的应用贯穿公司所处行业为工业软件行业,是工业的核心基础。工业软件指专 用于或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以提高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水平和工业装备性能的软件。 按不同的应用环节,工业软件可分为运营管理类、研发设计类、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类,其 中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类、计算机辅助设计类、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类分别为这三个领域中的典 型代表。 工业软件搭起计算机基础软硬件与工业生产应用间的桥梁。工业软件相关产业上、下游 主要为软硬件制造及工业软件应用环节。上游软硬件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软件开发和 软件中间件等。代表企业包括三星、Microsoft、IBM 等。下游应用环节根据场景不同,可分 为工业通讯、汽车制造、能源电子、机械设备等,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可以应用到工业生产 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3)

我国工业软件正处于软件协同应用与“工业云”的衔接阶段 ,技术水平仍落后。工业软 件行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自身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软件的协同应用, 业务流程实现串通和优化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这个阶段软件公司由向客户提供单一工具向为客户提供“软件 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目前,国外工业软件行业 发展已经处于第三阶段,以研发设计类软件为例,外资企业以达索、欧特克、西门子为代表 已实现软件本身的技术积累,并在国家工业化的实践中实现软件的应用协同,实现流程串通 和优化。目前上述巨头均在向“软件 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而国内大量的设计、 制造等核心工业软件均为国外品牌所占领,中国企业仍屈指可数,并且总体可以概括为“管 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 工业企业均开始加快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步伐,逐步转变发展模式。目前 我国正处于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衔接阶段,但技术水平仍旧落后国外领先水平一大截。

国内工业软件高端市场由国外领先厂商控制。国外知名企业有着更为悠久的技术积累, 更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更为全球化的市场营销与服务体系,产品能够满足更为复杂、更大规模 建模的需要,在下游客户的广度和深度上更具有优势。而当前国产工业软件尚难以满足更多 大型建筑、大型基础设施、大型设备制造客户的需求,在下游客户触及领域亦有所局限。因 此我国大型及复杂制造、建造领域的高端工业软件市场仍被国外知名企业占据。 公司主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是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工程绘图、数据 管理、仿真分析、智能制造及智能建造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涵盖的行 业范围很广,其使用对象最初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机械、电子、汽车、航天、农业、轻工和 纺织产品等;另一类是工程设计产品等,如工程建筑。如今,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的应用 范围已经延伸到诸如艺术等各行各业,如电影、动画、广告、娱乐和多媒体仿真等都属于计 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的服务范畴。

CAD 是国产研发类工业软件的重要成分。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中,CAD 占比第三,为 13.58%,仅次于 PLM 和 BIM。

(二)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具有起步晚、增速快、空间大的特点

国内工业软件增速快,空间大。工业软件的应用贯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企业所有经营 活动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全面应用,工业软件在制造业重塑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根据中 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的数据,2021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 4561亿美元,较去年同 比增长 4.66%,2016-2021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5.3%,预计 2022 年将继续增长,达到 4779.5 亿美元。2016-2021 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为 15.12%,持续领先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表现十分亮眼。2021年国内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 2414亿元人民币,仅为全球总市场 规模的 8.3%,但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球比重却超过 25%,我国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程度未能 与工业化发展进程相匹配,未来国内工业软件发展仍存在广阔空间。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4)

(三)研发设计类软件冠上明珠,国内 CAD 景气度明确

下游需求提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根据 CCID 数据,2018-2021 年, 我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 16.20%,增速较快。研发设计类软件虽是工业 软件的核心领域,但市场规模只有整个工业软件行业的 8.5%,占比偏低,规模相对嵌入式软 件小得多,是行业中占比最小的细分赛道。而赛迪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白皮书(2020)》 中显示,产品成本 75%由产品设计决定,而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仅占产品全部开发成本的 5%。 研发数字化以及工业制造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企业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我国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转 型升级对工业企业自主设计、自主创新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 件基础薄弱,资金需求量大,是未来国家支持的重点方向,可见,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未来 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国内 CAD 市场增速高于工业软件整体与研发设计类软件,增速大于 20%,景气度明确。 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中国 CAD 软件总市场份额为 42.1 亿元,2017-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19.6%,保持较快增速。2021 年中国本土厂商在 CAD 市场的占有率接近 20%,有望持续上升。

(四)海外龙头主导国内市场多年,国产化替代大势所趋

工业软件的发展依托于工业体系的建立,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 业体系,使其在工业软件领域有着较强的先发优势。在工业与信息化结合的过程中,工业软 件通过实际应用得到改进及完善。相较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软件企业,其在研发设计、生产 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生产控制领域均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达索、欧特克、西门子、 ANSYS 等多家国际知名工业软件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先发优势,在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占有 主导地位。就国内市场而言,根据工信部运行局数据,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中,国产软件占 据 50%的市场份额,在部分领域已经具备一定实力,涌现出一批国产领军企业;经营管理类 工业软件中,国产企业占据 70%的市场份额;而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中只有 5%为国产产品, 国产化率很低。我国研发设计工业软件市场中外资厂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前 10 名研发设 计软件厂商中,外资厂商占 7 家,国内厂商仅广联达、神州软件、中望软件入围,合计市场 份额仅 26%。

中国本土企业具备地缘优势及成本优势,在部分领域已通过高性价比及优质服务站稳脚 跟,并通过加大研发和产品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运营管理类软件公司用友网络、金蝶 软件为例,其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坚定发展云计算业务,孕育出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具体到 研发设计类软件领域,中望软件及 CAD 领域其他竞争对手也在加大研发投入,以期在充分竞 争的市场中逐步实现对外国厂商的追赶及超越。随着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国外企业相对技术优势被逐渐弱化。国内企业逐渐凭借着对本地化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和快 速响应、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赢得国内企业客户的青睐。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5)

国内 CAD 市场由国外企业主导,国产厂商逐步打破垄断。根据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 业联盟发布的《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19)》,2018 年中国 CAD 市场规模约为 7.33 亿美 元,95%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软件厂商瓜分,主要有达索系统、PTC、西门子、Autodesk 等公司。近年来,在工业软件国产化、正版化浪潮下,国产 CAD 企业势如破竹,在国内市场 逐步打破垄断局势,形成强势的替代力量。到 2021 年,本土厂商在 CAD 市场已有接近 20% 的市场占有率,中望软件作为国产 CAD 龙头企业,市占率为 11.4%(IDC),排第四。

三维 CAD 技术门槛、市场竞争壁垒较高,在工业设计向三维转型的大趋势下,市场空 间和潜力巨大。CAD 主要分为 2D CAD 和 3D CAD 两类, 3D CAD 因其在医疗保健、航空航 天、国防、汽车行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市场份额的大头。2021年国内 CAD市场规模 42.1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19.6%,保持较快增速。2021 年,国内 3D CAD 市场规模达 30.9 亿元人民币,占整个 CAD 市场的 73.4%,年增长率为 21.5%,略高于整体 CAD 市场。

下游产业需求增速快,潜力大,研发设计类软件国内市场大有可为。随着中国制造的转 型升级,涉及智能制造的高端制造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3C 产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机床行业及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端制造产业近年来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软件、尤其 是自主可控的中高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作为产业前端将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 国产化紧迫性提高,加快国产研发设计类软件进入国家中高端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信息化的不断加深,国家对软件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政府、军事、金融等重点 领域,软件安全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信息安全。2018 年以来,随着 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核心技术国产化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国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进入国 内大型企业的步伐将加快,国产工业软件实现对国外工业软件的逐步替代将成为工业软件行 业的长期趋势。

软件正版化为正版软件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有效市场需求。软件正版化是实施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版权保护,并将正版化 作为专项工作来推进。2019 年 6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印发 2019 年全国打 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完善工 作机制,加强软件资产管理,扩大联合采购范围。未来软件正版化将持续成为我国软件行业 发展的一大趋势,激发软件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力,推动软件企业和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逐渐完善,各级版权保护部门 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大量使用未经合法授权软件的企业将逐渐转向使用正版软件,为 包括公司在内的正版软件供应商创造了巨大的有效市场需求。 政策大力扶持将进一步推动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发展。近年来,工业软件行业在产业发展 方面获得了大量国家政策支持,良好的发展环境必将促进工业软件的产品种类的增加,技术 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6)

三、2D CAD:可用性不亚于海外厂商,性价比优势凸显

(一)2D CAD 是收入增长主要贡献点

目前 2D CAD 市场竞争较激烈,厂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下,公司以核心技术 自主、兼容性强、效率高及功能完善为竞争优势,深度服务行业标杆企业,基于客户的使用 场景和需求反馈,不断打磨提升产品能力。同时,公司致力于推进行业二次开发插件的挂接 和行业生态建设,使产品得以满足不同行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并持续赋能行业内其他企业。

2D CAD 系列产品是公司收入增长主要贡献点。公司业务主要包括自产软件、外购产品、 委托开发及技术服务与其他业务。其中自产软件收入在公司总收入的占比为 94.29%。随着产 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产品功能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需要,2D CAD、3D CAD 和 CAE 产品销售 收入均呈逐年上涨趋势。2021 年,公司 2D CAD 占自产软件收入比例为 75.61%,3D CAD 为 23.73%,CAE 为 0.66%,2D CAD 仍贡献主要的收入增长。

公司 2D CAD 系列产品主要为拥有自主内核的平台产品 ZWCAD,以及基于 ZWCAD 二 次开发的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软件。公司掌握 2D CAD 领域的主要技术及功能,并在取得相 应技术后逐步取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客户及特定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二 次开发生态体系,在国内外逐步实现对 AutoCAD 等欧美产品的部分市场替代。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7)

(二)高可用、价格优,国产替代正当时

公司 2D CAD 主要产品 ZWCAD 在性能指标和实际使用体验上已非常接近第一阵营水平。 关键技术指标和二次开发生态是衡量 CAD 产品的两个关键维度,其中关键技术指标决定 CAD 产品是否能满足用户在通用场景下的使用要求,主要包括支持命令数量、可靠性、可拓 展性、运行速度等项。从性能上看,ZWCAD 在可靠性、可扩展性、系统支持等指标上已经 非常接近第一阵营水平;从实际应用来看,ZWCAD 在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已经具备了替代 AutoCAD 的能力。

自研 性价比优势,助力公司成为在 2D CAD 领域与国外厂商角逐的国产龙头。公司通 过对 2D CAD 领域长期研发投入,拥有自主 CAD 平台产品,具有深度服务产业合作伙伴与客 户的实力。通过 20 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 2D CAD 软件产品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已十分成熟, 功能完善且高度兼容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与国外同类软件相比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在研发 方面,公司 2D CAD 软件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形成了以自主内核为核心、开放的行业应 用研发 API 接口为窗口、国内外数百家合作伙伴为基础的二次开发体系,在建筑、结构、模 具、景园等众多行业具有深度服务产业合作伙伴与客户的实力。

公司 2D CAD 产品在国内外及特定市场均实现突破,大型企业客户纷至沓来。在国内市 场,共有 72 家央企或其下属企业用 ZWCAD 全部或部分替代原先使用的 AutoCAD 或其他欧 美软件产品,覆盖全部 97 家央企的 74.23%,在关键客户中车的 CAD 软件使用覆盖上达到 70%-80%;在全球市场,包括中国、韩国、法国和巴西等多个国家在内的超过 149 家世界 500 强企业的下属企业使用了公司的 2D CAD 软件 ZWCAD,全部或部分替代原先使用的 AutoCAD 或其他欧美产品,其中包括壳牌、大众、丰田、三星、通用、本田等全球知名品牌 下属企业。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8)

公司在 2D CAD 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二次开发生态体系。工业领域拥有十分繁多且复 杂的细分,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这些细分领域,最合理的方法是将 CAD 软件分成 CAD 平台 和 CAD 专业应用两层,CAD 软件公司开发 CAD 平台,提供 CAD 的各种图形、数据、交互 的功能服务,行业开发商负责在 CAD 平台上二次开发符合细分行业需求的专业应用,因此二 次开发生态体系也是 2D CAD 软件产品实现市场突破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 中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二次开发生态体系,实现了更广泛的下游行业应用。公司 ZWCAD 目 前二次开发专业应用软件数量已超 300 款,实际应用能够充分满足多行业多领域用户对 2D CAD 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ZWCAD 在国内市场已有包括北京天正软件、北京鸿业同行科 技、北京理正软件、北京道亨时代科技、广东南方数码、北京绿建软件、杭州飞时达软件、 上海金曲信息、上海欣电信息等在内的多家行业内较为知名二次开发合作伙伴,合作领域覆 盖了建筑、电力电网、工程算量、协同设计与管理等多个领域。但同第一阵营的代表产品 AutoCAD 所拥有的上千个二次开发软件相比,ZWCAD 在数量上仍存在差距。 公司 2D CAD 软件的二次开发受到行业标准制约。2D CAD 软件领域的重要行业标准DWG 数据标准及 ARX 二次开发标准均由行业领头企业欧特克制定、更新和维护,欧特克产 品出现最早,且拥有最多的客户,在全球市场上积累了大量二次开发软件应用,使得二次开 发厂商不得不首先使用 ARX 二次开发标准,增加对其他 2D CAD 平台的支持和维护成本,同 时也会对公司在新功能的扩展上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

四、3D CAD:自主几何建模内核形成独特优势,冲刺高端 赛道,有望打破国产 3D CAD“卡脖子”局面

(一)公司 3D 产品与海外厂商仍具差距,在中低端实现部分替代

公司 3D CAD 系列产品是公司业务的重要抓手和增长点。公司通过 10 年的高投入自主研 发,结合国内外用户在多应用场景下的实践经验,经过对产品不断更新迭代,最终打造成为 具有多种建模功能、高兼容性及自主几何建模内核的 3D CAD 平台软件 ZW3D。依托于多年 的技术积累,ZW3D 在机械零部件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9)

现阶段公司 3D CAD 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对海外厂商仍有一定差距。衡量 3D CAD 的关键 技术指标包括了三维几何建模能力、自由曲面建模质量、大体量装配设计能力等,从关键技 术指标来看,公司的 3D CAD 产品 ZW3D 目前仍处于第三阵营,和第一阵营的 CATIA、Creo、 UG 乃至第二阵营的 Solidworks 等都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目前 ZW3D 仅能覆盖机械设计、 模具设计等简单通用场景的需求,在汽车、航空航天等场景尚不具备替代海外竞品的能力。

产品应用以中低端为主,向高端迈进。国外主要厂商产品具备深度服务航空、航天、汽 车等高端领域的能力,在上述领域占据显著优势地位。以全球航空业为例,达索、西门子占 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ZW3D 在这一领域仅在非关键岗位有部分使用。公司于 2019 年开始基 于现有 3D 几何建模内核进行进一步升级研发,计划逐步扩大 ZW3D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 汽车、船舶、智能建造、电子科技等大场景、高精度、高复杂度领域的应用范围,率先开启 国产 3D CAD 软件在高端制造和建造领域的应用研发。

(二)自研几何建模内核,向高端市场进军

几何建模内核是我国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卡脖子”技术。对于 3D CAD 软件而言, 几何建模内核是核心基础,它决定着软件的能力边界和行业扩展性,由于成熟的 3D CAD 产 品及内核都脱胎于工业制造的发展,目前市面上较为知名的几何建模内核 Parasolid(德国西 门子所有)、ACIS(法国达索所有)、CGM(法国达索所有)等均由发达国家企业所开发 并掌握。但由于几何建模内核研发成本高、投入时间长,且作为独立产品下游过于狭窄导致 市场偏小,中小型 CAD 企业通常不会自主研发几何建模内核,而是会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获 得成熟的几何建模内核使用权并在其上进行开发。出于商业原因,外国企业的几何建模内核授权费普遍高昂,且有价无市,缺少几何建模内核早已成为我国 CAD、CAM、CAE、BIM 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行业发展之路上的一大障碍。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研发的 3D 几何建模内核的厂商之一。公司是作为内最早从事 CAD 软件研发的企业之一,通过多年的研发及并购整合(2010 年并购 VX),具有自主 3D 几何建模内核。其 3D 几何建模内核 Overdrive 是国内少有的实现商业化应用、在工业设计领 域被大规模实践验证过的三维几何建模内核技术,在保障公司无需向第三方技术供应商缴纳 高昂的专利技术授权费的同时,确保了公司多个产品线的研发的自由度和长期可持续性。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10)

3D CAD 软件领域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不断寻求突破和升级。基于中望 3D 产品在国内 外多行业、多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分析,公司建立了可持续的产品改进规划,围绕行业标杆客 户的典型应用场景,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一方面,中望 3D 产品在复杂零件设计、高 质量曲面设计、大体量装配设计、复杂工业场景渲染优化、高性能 CAM 加工速度优化等方 面取得突破,中望 3D 产品在 3C 电子、模具设计、汽车零配件和装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应 用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其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为 面向智能建造行业的 BIM 平台提供底层三维建模技术支撑,为国内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流 程工厂等行业提供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 新一代 3D CAD 几何建模内核落地行业应用,打造有竞争力的高端三维产品。公司面向 多行业、满足高复杂度建模需求、能够运用于大型项目设计数据管理与组织、大体量装配的 新一代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悟空计划)历经两年持续研发,已对外发布体验版本,标志着新 一代三维 CAD 图形平台核心能力已经渐趋成熟,由之前的内部迭代研发阶段开始进入到落地 行业应用、打磨产品的阶段。公司将依托该新一代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打造面向民建领域的 国产 BIM 解决方案,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符合本土建筑行业标准规范及工作流程的国产 BIM 软件,进一步增加打开高端市场的机会。

五、贯彻“All-in-one CAx 一体化”战略,未来可期

(一)CAE 系列产品已落地创收

中望 CAE 产品在国内率先把握高端制造业发展机会,系列产品相继问世。随着高端装 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应用于高端制造设计场景的 CAE 技术需求增长迅速,公司于 2018 年 成立 CAE 研发中心,并于 2019 年推出了首款全波三维电磁仿真软件 ZWSim-EM,2020 年推 出中望自主 CAE 软件集成平台 ZWMeshWorks 和中望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软件 ZWSim Structural,拉开了公司向 CAE 软件领域进军的序幕。依托 ZWCAD 和 ZW3D 的技术积累和 市场客户基础,公司有望在国外厂商垄断国内 CAE 市场的格局下实现国产 CAE 软件的突围。 CAE 产品于 2020 下半年落地创收,开辟收入全新增长点。CAE 技术涉及多种物理场景, 面对不同场景的不同求解方法,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公司依托自主的 Overdrive 几何建模引 擎技术,进入仿真分析领域,打通 CAD 与 CAE 的数据连接,最终实现设计(CAD)、仿真 (CAE)、制造(CAM)的一体化。2021 年公司 CAE 实现收入 382.75 万元,较上年 6.08 万 元实现质的突破,增长迅猛,成为公司收入新增长点。

(二)CAx 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CAD/CAE/CAM 由协作走向集成,共同辅助企业研发设计的开展。在工业流程上,先使 用 CAD 做设计、然后使用 CAE 做仿真,最后通过 CAM 将 CAD 建模转换成数据对接到生产 环节,三者环环相扣。当前,CAD/CAE/CAM 的深度集成趋势逐渐明朗,国外巨头已有成熟 产品,如西门子的 UG NX、达索系统的 CATIA 和 SolidWorks 及 PTC 的 Pro/Engineering,国 内部分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厂商也相机推出整体解决方案,如中望软件、数码大方、华天软 件等。

中望cad产品说明(中望软件研究报告)(11)

(三)顺应“云化”潮流,向 SaaS 模式探索

基于云计算提供服务的 SaaS 模式已成为软件行业主流发展趋势之一。随着制造业的全 球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企业内部跨地区、跨部门、跨专业的协作日益频繁,工业软件云化 可解决异地协同的问题,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数字化驱动企业运营。研发设计 类工业软件也正逐步朝着云化、平台化、SaaS 化的大方向发展。 工业软件企业的云化转型步伐相对稳健。然而工业软件行业相比于其他软件行业,具有 专业性高、与具体行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对软件的储存、计算能力及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因 此相较于大部分软件公司全面转向基于云计算提供服务的 SaaS 模式,工业软件企业向该模式 转型的步伐相对稳健,云化产品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较低。

公司顺应趋势,首先在云化 CAD 上进行尝试。云化 CAD 是指用户可通过各种终端在网 络环境下借助浏览器或 APP 应用开展协同设计工作的 CAD 服务,是云服务和 CAD 的结合。 随着工业云平台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工业软件厂商在尝试将自己的软件迁移到云端。公 司也在逐步进行 SaaS 的尝试,开发了移动端 2D CAD 产品派客云图、3D 云协同阅图工具 CADBro 等云产品。虽然该等产品尚不具备为公司贡献大量收入的能力,但已通过社区推广 等方式为公司培养了不少潜在用户,为公司未来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

六、盈利预测

我们对公司 2022-2024 年盈利预测做如下假设:

(1) 自产软件: 2D CAD:公司 2D CAD 产品性能与应用场景已接近海外厂商水平,产品从中小客户逐渐 向大客户渗透,国产替代节奏稳中有进,结合 22 年疫情影响,我们预测 22-24 年业务收入增 速为 26.1%、28.4%、31.5%。 3D CAD:公司 3D CAD 产品拥有自主内核,平台化推进有望逐步进行市场推进,我们预 测 22-24 年业务收入增速为 26.4%、29.4%、33.5%。 CAE:CAE 产品自 20 年开始产生收入,处于市场与产品的开拓阶段,收入维持较高增 长,我们预测 22-24 年业务收入为 490 万元、640 万元、850 万元。 综上,我们预测 22-24 年,自产软件整体收入增速为 26.2%、28.6%、32.0%,毛利率维 持在 99.6%、99.6%、99.6%。

(2)受托开发、外购产品与其他 :受托开发:主要为公司为客户提供少量定制开发与技术服务,我们预测 22-24 年收入增 速为 20%、20%、20%,毛利率为 79.6%、77.9%、76.0%;外购产品:主要为应客户需求, 项目中采购少量附加产品与服务,我们预测 22-24 年收入增速为 20%、20%、20%,毛利率为 19.0%、15.6%、12.1%;我们预测其他业务 22-24 收入增速均为 10%,毛利率均为 28.6%。

(3)综上,我们预测 22-24 年公司整体收入增速为 25.8%、28.1%、31.4%,毛利率为 97.88%、97.90%、97.97%。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系统发生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