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年,皇太极帝去世。崇政殿内,皇长子豪格跟睿亲王多尔衮,还在继续着激烈的的皇位之争。

突然,拥有最多支持者的豪格,从大殿内疾步而出。他放弃了皇位的继承权。

一时间,所有人都懵了。

豪格弃权,意味着多尔衮胜出。可就在多尔衮暗自庆幸时,门外鳌拜带领侍卫们高呼:

“我们吃先帝的饭,穿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有知遇之恩。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先帝死于地下!”。

鳌拜这一手逼宫,打得多尔衮措手不及。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

看着大殿早已被鳌拜布置的两旗精锐护军围得密不透风,多尔衮只好放下皇位,退而求其次当了辅政大臣。

正是由于鳌拜对“立帝子”的坚持,6岁的顺治帝才能顺利登基。对顺治来说,鳌拜是推他上位的功臣。

可顺治帝病逝后,军功赫赫的鳌拜,在四位辅政大臣中竟排最末位。

更可气的是,顺治的儿子康熙选皇后时,鳌拜原本打算将女儿送进宫中。谁想,康熙小手一挥,故意把他女儿赐给了政敌之子。

自此,拉开了一代权臣鳌拜跟康熙之间的皇权之争。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2)

1、鳌拜是功臣,更是忠臣

鳌拜,属镶黄旗,是后金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典型的将门出身。

鳌拜青年从军,精于骑射,作战勇武。

皮岛之战,鳌拜主动请缨作先锋官,配合各路兵马,以一场激烈的肉搏,拔除了被皇太极的心腹之患皮岛,一战成名。

皇太极授其“满州第一勇士”的称号,晋爵为三等男。

松锦之战,鳌拜率领的增援队伍半路上遭遇明军骑兵,二话不说又是一场激战,吓得明军纷纷溃逃。

鳌拜一直把他们追到明军的步兵阵地,带兵直接冲入敌营,取得五战五捷的辉煌战绩。

战斗结束,鳌拜晋升为护军统领,赫赫战功奠定了他在八旗将领中的地位。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3)

那些年,鳌拜跟着皇太极进攻察哈尔、征战朝鲜,凭实力获得了皇太极的赏识,成为皇太极的心腹。

因为这份信任跟知遇之恩,皇太极死后,面对皇位之争,鳌拜跟索尼商量,要力挺皇长子豪格为帝。

谁知,关键时候豪格故作谦虚,说自己能力不及,自动弃权。

虽然豪格擅自更改了剧本,可一根筋的鳌拜不忍皇太极一脉的皇权旁落,他依旧坚持“立帝子”。

豪格弃权,皇太极还有别的儿子嘛!鳌拜强硬地表示:

要么立先帝之子,要么兵戎相见。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4)

这一招把多尔衮给怔住了,兵戎相见?

崇政殿都让两黄旗的兵围死了,真刀真枪干一场,多尔衮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大家统一意见:

皇九子福临继承皇位。

鳌拜仅凭一己之力,硬生生把多尔衮从皇位上拽了下来。

2、惨遭报复,鳌拜几经生死

顺治帝即位,可他毕竟只是个6岁的娃娃,辅政大权掌握在多尔衮手中。鳌拜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把这位辅政王给得罪惨了。

毫无意外,鳌拜迎来了他人生的低谷。

多尔衮辅政后,擅权自重,开始了对豪格一党的报复。而鳌拜是豪格的忠实拥护者,自然也是打击的目标之一。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5)

顺治元年,鳌拜随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阿济格将李自成打败后,谎报李自成已死,不等多尔衮的命令就擅自回京。

多尔衮对阿济格的行为异常恼火,令鳌拜、谭泰揭发阿济格的罪行。

可鳌拜自打随军就一直跟着阿济格征战,他们有着多年的战友之谊,对多尔衮的命令,鳌拜选择了无视。

多尔衮大怒,下令去除鳌拜讨伐李自成的军功,并罚银100两。

然而,这只是针对鳌拜的开始。

顺治五年,鳌拜跟随豪格西征张献忠,大获全胜。可回京后,多尔衮却指责豪格的随军参领希尔根贪冒军功。

多尔衮依旧将矛头指向鳌拜,指责他办事不利,才会有贪冒军功一事。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6)

接着贝子屯齐告发:鳌拜在皇太极逝世时与人谋立豪格为帝,图谋不轨。多尔衮要治鳌拜死罪。

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鍰自赎。

这都是五年的事,如今多尔衮还用这些“旧帐”来治鳌拜的罪,明摆着就是找茬。多亏众臣劝阻,鳌拜又缴了几百两银子,才赎回了小命。

可才摆平“图谋不轨”一事,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

擅动兵权, 这可不是小事。

多尔衮又要对鳌拜处以死刑,顺治帝得知后苦苦哀求,多尔衮才饶了鳌拜一命,把他赶出京城,派往大同驻防。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7)

多尔衮第三次治鳌拜死罪,是因为多尔衮病重,锡翰等人请顺治到睿亲王府探病。多尔衮借题发挥,指责锡翰不应通知顺治来探病,同时把责任推到了鳌拜身上:

鳌拜知道锡翰等人的请求而不阻止,要定其死罪。后来才改为降爵、交罚金。

三次论处鳌拜死刑,都是在顺治七年。可想而知,多尔衮对鳌拜的恨有多深!

幸亏这年11月多尔衮坠马病逝,不然,鳌拜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死罪难逃”。

多尔衮执政期间,鳌拜立功无赏,无罪却受罚,受尽打压。顺治亲政后,立即重用鳌拜,授其议政大臣,兼任领侍卫内大臣。

《清史稿·鳌拜传》云:世祖亲政,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予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8)

从此,随侍顺治左右,直接参与国家机密的商讨,代替皇帝祭奠过世王公妃嫔、负责审理重大案狱……

因为鳌拜的出色表现,顺治将其视为心腹。可惜这一段君臣之谊仅持续了10年,顺治就去世了。

顺治去世,康熙登基。随着政权交替,鳌拜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

鳌拜因自身能力出众,在皇太极时名声渐起; 又因忠心护主,得顺治帝的重用。所以,对皇太极他敬重,对顺治帝他忠心不二。

然而,面对康熙这个小皇帝时,历经三朝的鳌拜已是位高权重。忠臣也在欲望的驱使下,膨胀成了权臣。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9)

3、鳌拜由忠臣到权臣的转变

顺治临终前留下遗诏,为康熙选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很意外。

鳌拜战功赫赫,又深受先帝重视,竟排在四辅臣之末,连苏克萨哈都比不上。

索尼是四朝元老,资格老地位高是为首辅,遏必隆是皇亲国戚,他们两个排在前面鳌拜无话可说。

可苏克萨哈为什么也能挤身辅臣之列?

鳌拜不服。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出身,因依附多尔衮,帮他打击两黄旗得以加官进爵。但是,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立即倒戈,第一个站出来告发多尔衮,从而得到顺治的重用。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0)

索尼 、遏必隆、鳌拜原本就是拥立顺治,与孝庄站共进退的同盟。

重用苏克萨哈是顺治帝的提议,孝庄不喜欢这个毫无气节的人,但也默认了职位不显的苏克萨哈,位列辅臣第二的排名。

这是孝庄的特意安排。

索尼 、遏必隆、鳌拜均为两黄旗,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对他们正好形成牵制。

后来,孝庄为了笼络索尼,分化四大辅臣,选定索尼的孙女为中宫皇后。为了稳住遏必隆,封他的女儿为妃。

唯有鳌拜的女儿,被康熙指婚给了苏克萨哈的儿子为福晋。

很明显,鳌拜被打压了。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1)

因为鳌拜辅政后,逐渐膨胀的权欲,让康熙感到了不安。而且,这份不安很快就变成了事实。

多尔衮执政时期,索尼被流放辽东、鳌拜多次被议死。

如今鳌拜权柄在握,他也开始了打击报复。报复的对象就是同为正白旗,又让鳌拜极为看不上眼的苏克萨哈。

鳌拜用“易地案”作为突破口,开始了针地两白旗的打压。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把本属于镶黄旗的好地,留给了自己的正白旗,而把次地给了镶黄旗。这让镶黄旗极度不满,但是面对霸道的多尔衮,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如今鳌拜得势,要把当年让给正白旗的地换回来。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2)

鳌拜此举,激起了正白旗的激烈反对,户部尚书苏纳海认为此事不妥,太扰民。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也担心,强行换地恐引发民乱。

反对的声音激怒了鳌拜。

在鳌拜看来,他们反对的不仅是“换地”一事,更是对他权威、地位的挑衅。于是,鳌拜给这三人扣上“藐视上命”、“拨地迟误”的罪名,处以死罪。

康熙深知苏纳海三人无罪,不过是鳌拜肆意弄权,妄加罪名。于是召集四大辅臣商议,想捞这三人一把。

可身为首辅的索尼装聋作哑,他明知鳌拜处置苏纳海三人,是针对苏克萨哈,可他不想多管闲事。

之前,孝庄指定索尼的孙女为中宫皇后,苏克萨哈竟跳出来反对,称索尼孙女与康熙八字不合,还说索尼乃“满州下人”不宜与皇上婚配。把索尼给气得够呛。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3)

而苏克萨哈也知道,鳌拜之所以坚持“换地”,他这是打狗给主子看,目标就是他自己。所以,此案苏克萨哈只能保持沉默。

遏必隆是墙头草,他也不可能给康熙什么意见。

四大辅臣,鳌拜坚持将苏纳海等人处以死刑,另外三个围观吃瓜。康熙年纪虽小,却也是非分明,对鳌拜所奏,压下不准!

谁料,鳌拜胆大包天,竟敢矫诏将三位一品大员处死:苏纳海自缢,朱昌祚、王登联被斩首于闹市。

然后,鳌拜强行换地。

面对鳌拜的无所顾忌,康熙气得摔杯子。鳌拜利用“易地案”在朝中树立了他的权威,同时他的跋扈也告诉康熙:

你是个没有话语权的皇上。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4)

此时,鳌拜的忠心已被权欲扭曲。而索尼的明哲保身,遏必隆的趋炎附势更是助长了鳌拜的野心。鳌拜在“逆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康熙朝的逆贼

康熙六年,14岁的康熙,终于在索尼跟大臣们的奏请下亲政。

苏克萨哈则趁着皇帝亲政,上书请求解除辅臣之职,愿往遵化为顺治守陵。他想借守陵远离鳌拜,以求自保。

可他没想到的是,他所谓的“自保”触痛了鳌拜的神经。

先是索尼提出让康熙亲政,接着苏克萨哈的要求解职。其实这就在暗示鳌拜:你也麻溜交权吧。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5)

可鳌拜好容易熬到大权独揽,他怎么舍得放权?

于是鳌拜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苏克萨哈,为他罗织了二十四款大罪:心怀奸诈、欺藐幼主、久蓄异志等……要将苏克萨哈处以凌迟。

康熙深知苏克萨哈的良苦用心,拒不准奏。

可鳌拜竟冲到御前,对康熙咆哮斥责,强行要求康熙下旨,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鳌拜真不是一般的狠人,要知道他跟苏克萨哈可是亲家。这次诛全族,只留下了一个他女儿所生的儿子。

此时,索尼已经去逝,苏克萨哈被绞,遏必隆又是跟鳌拜一个鼻孔出气,鳌拜更加肆意妄为。私下里他培植党羽、掌控兵权、官员的任用全凭他个人喜好。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6)

对不听话的大臣,鳌拜不是撤职就是流放,要么干脆赶尽杀绝。

康熙迫于压力一再忍让,同时还不断给鳌拜封赏,从一等公到太师,鳌拜不管是名望还是权势都已达巅峰。

可鳌拜不知道,加官进爵,不过是康熙的故意示弱。在他培植党羽的同时,康熙也在悄悄布局,韬光养晦。

最终,康熙以一场布库,将鳌拜拿下。

大臣们迅速列出鳌拜的30条罪状,要将他革职、立斩。

鳌拜却在狱中向康熙展示他为了大清征战而留下的伤疤,那是他的功绩,也是他对大清的忠心。

多尔衮多久死的(多尔衮几次要把他处死)(17)

鳌拜的一生,功过各半。

前半生,他以忠勇获得了两代君王的赏识。遗憾的是他的后半生在权欲的支配下,变得擅权专制,藐视幼主。

康熙免其死罪,可鳌拜还是落得身死禁所的下场。

而康熙在正式亲政前,也利用擒拿鳌拜这一代枭雄,树立了自己绝对的威信。

成王败寇,鳌拜最终还是成了康熙立威的牺牲品。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史四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