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又称婆婆丁、黄花地丁、灯笼花,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世界上分布很广,除极热地区外都有它的存在。我国南北都有,北方特别多。山野、山沟路旁、杂草地、林缘、荒地、田间都有野生。千年来一直是人们普遍食用的野菜,且兼药用。近年由于它的医疗保健功能被发现,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股蒲公英热,蒲公英咖啡、根粉、花粉、饮料、酒等系列保健产品陆续出现。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1)

1.播种

(1)播前的准备

①种子收集:蒲公英开花后13~15天种子成熟,当花盘黄绿时(5月份种子成熟),将花盘摘下,在室内存放1 ~2天,待花盘全部开放,再阴干1 ~2天至种子半千时,搓去种子先端茸毛,晒干备用。成熟种子无休眠期,采集后即可播种。蒲公英在生长两年后,逐渐增加开花朵数和种子产量,因此可专设固定的种子田,进行留种采种。

②整地:田块选好后及时耕翻,深耕25 ~30厘米,做成窄畦(1.2~1.5米),以便管理。同时施人基肥,每亩施腐熟堆肥、厩肥1500 ~ 2000公斤,过磷酸钙20 ~30公斤。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2)

(2)播种

①播种期:露地栽培,春季3月至秋季10月都可播种。

由于种子没有休眠期,因此采收种子后即可播种。5月下旬外界气温上升,播种后10~ 15天即可发芽出苗。

②播种方法:一般都行直播(撒播、条播都可)。撒播的种子混合细土,稀播均匀。条播的先开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的浅播种沟,种子匀播沟中。播后都应覆土0.5厘米。播前土壤干燥的,在两天前浇透底水,或播种覆土后盖稀薄稻草、浇水,出苗后去稻草。早春播种,温度还低,宜加地膜覆盖。每亩用种1.4~2公斤。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3)

2.母株根茎繁殖

小面积栽培也可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挖掘野生母根,选叶片肥大、根系粗壮的,保留主根及顶芽,摘去老叶,埋入湿沙或湿土中暂时保存。整地做畦后开行距20厘米的栽植沟,将主根剪成5~8厘米小段,以株距10厘米栽下(或斜放沟中),覆土盖住根头2厘米,再浇水。新叶长出后管理同播种繁殖。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4)

3.田间管理

(1)播种当年的管理

主要是追肥、浇水。为有利于当年植株生长,次春新芽粗壮,抽生品质好、产量高的嫩叶,当年不宜进行采叶。当年收益可通过间套种其他蔬菜解决。,

①浇水: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全苗。出苗后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茎叶迅速生长时期,保持土壤湿润,以促旺盛生长。采后2 ~3周不宜浇水,以防烂根。冬前浇--次透水,再覆盖稻草、麦秸,以利越冬。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5)

②追肥:生长期间可追肥两次,每亩共施腐熟人畜粪尿1200~1500公斤(浓度为20%~30%),或尿素15公斤、磷酸二氢钾5~6公斤。

(2)多年生植株管理

蒲公英宜作多年生栽培,因它生育年限长,有利于根系发育、地上部繁茂,从而使产量高、品质好。据观测,单株鲜重:一年生7~8克、二年生35~40克、三年生140~ 150克。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6)

①追肥、浇水:生长期追肥两次,第一次在开春萌动出苗后,浓度要淡;第二次在茎叶旺盛生长时。肥料种类和用量参照第一年管理,并根据成长年限长短、植株的大小,适当增减肥料的用量。

浇水结合追肥,注意采收后不要浇水。秋末冬初浇--次透水,畦面覆盖粪肥(北方以马粪最好)、秸草,这样有利根株越冬,次春较早萌发新株。

②中耕除草:中耕宜浅,以免伤根。勤除杂草,连根拔除。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7)

③覆盖保温:早春气温低的地方,届时增加覆盖,可比露地不覆盖的和野生的提早上市,--般提早10~15天。吉林延边的资料表明:在3月20日土壤开始化冻时,覆盖地膜或平铺破旧薄膜,4月7~10日即可收获上市,比野生的提早10天左右;2月末扣中、小棚的,4月5日前上市,扣大棚的,3月下旬可上市。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8)

④软化栽培:通过软化后,蒲公英苦味减轻,纤维减少、质地细嫩。软化措施主要是沙培,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情况,可采用或不采用。做法是:蒲公英萌发后,进行沙培,每次铺1厘米厚的细沙,待叶片露出地面1厘米,又如前面进行铺沙。这样进行4 ~5次后不再铺沙,最后在叶片长出沙面8~10厘米时,连根挖出,整理上市。

蒲公英如何种植最好 需要掌握适当的技术(9)

4.采收

叶片长达10~15厘米时,于地表下1 ~1.5厘米处与地面平行下刀收割,保留地下根部,以便日后萌发新芽。割收大株,保留中、小株继续生长,以后采收。也可掰收叶片,一般年收2~3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