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今天看了一首小令,真还不知道,我们读书时铁板钉钉的事,现在竟然成了疑案。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语文书上学过,作者元朝马致远。

总结中心思想是,描述了一副乡郊秋野图,以此表达了旅人心境的凄苦,被誉为秋思之祖。

湖南的历史人文景观(看完他描绘的湖南美景)(1)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之祖啊,不得了,简直封神了。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除了读书时学过这作品,就再也没有看过马致远的散曲了,还觉得,老马肯定是个996苦洼洼加班加点还没钱的贫困文人,否则,怎么如此消沉呢?

但今天看书的时候,读到他写的《双调 寿阳曲 山市晴岚》,我却有些凌乱了。

能写出这些句子的人,为何还会写出《秋思》来呢?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里哪里的景色呢?

说实话,其实吧,放到哪个小山村,基本都可以成立,很有普适性,不过,标题里已指出了地点。

山市晴岚,古代潇湘八景之一,地点在湘潭昭山一带,某百科写道:

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

湖南的历史人文景观(看完他描绘的湖南美景)(2)

(剧照)

最后一句,实让人浮想联翩啊。

早在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应好友之邀来湖南玩的时候,就被雨后昭山的美景迷住了,少不得诗兴大发,画兴大作,不一会,诗画皆具。

画的名字,就叫《山市晴岚》,画上题诗两首,其中一首这样写的:

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需招。

马致远出生,距米芾出生,算上闰年闰月,正好两百年。

他写这曲,用时兴的话说,就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不亦乐乎?

他的兴致确实很高,除了昭山,他用《寿阳曲》把潇湘八景都写了一遍。

看完这些散曲,让我更难把他跟那个写尽天下断肠人心境的作者,联系起来。

免不得查了查,发现,他——

生在北京富裕且有文化的家庭;

出生之前17年,金朝已亡,至于宋朝,压根没感觉啊,北宋根本没有统治过那里……所以,家国兴亡之感,他完全没有切身感受。

他积极想要入仕,巴结过太子,也做过小官,虽然仕途不顺,但奉行大隐隐于市,晚年在杭州住着,听闻元仁宗恢复科举,还写曲表示赞赏。之后不久,他即去世,活了74岁,可谓高寿。

亦从一个侧面证明,他的生活并不艰难。

研究者们看着与他的人生经历格格不入的《秋思》,想着跟他别的作品调性很不相配的“夕阳西下”,不由得有所怀疑。

最终,专家们确认,这小令,不是他写的。

因为,两位元朝当代人所编的集子里,此令的作者,皆为无名氏。

湖南的历史人文景观(看完他描绘的湖南美景)(3)

(元 张远 山市晴岚)

且其中一位编者周德清,对马致远极为推崇,不致于剥夺他的原创权。

将此令作者从无名氏定为马致远的,是蒋一葵。他的《尧山堂外纪》编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马致远去世,已经整整250年了。

也许是把好事加于名人,更容易被人接受,所以,这曲,就成了他作品了。

鉴于此说流传太广,我们读书时亦从此说,可以讲,这事,就成难以定论的疑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