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烛西窗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剪烛西窗,原来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思念远方的妻子,盼望团聚夜语。后泛指亲朋好友在一起聚谈。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是今河南焦作市,出生于今河南省郑州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公元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很不得志。

这首诗寄给何人?有友人和妻

成语故事小剧场(成语故事剪烛西窗)(1)

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后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后来的人们就从他《夜雨寄北》诗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句中,总结提炼出了剪烛西窗这个成语。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读史明智,长知识。

熬夜费灯,码字不易,请读者加个关注吧!

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哦! 发现错别字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