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明月共潮生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人生最惬意的旅行莫过于有阳光、海水和沙滩的地方,而最惬意的旅行方式是推开窗就可以看见世界,打开车门就可以和大自然对话。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1)

时近中秋,素月分辉,共此明月。邀几位远方归来的文友到北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看海、玩海、听海……北海在我心里,就像大自然馈赠给盖州这座城市的一页日历。每当这页日历翻开,无论当地百姓还是外地游人,都有了从天南海北奔赴相聚的理由——这是一场等待了十八亿年的美丽邂逅。

——题记

我一生读海、观海、听海、写海,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

读海,可以上溯到80年代末我的中学时代。那时,在穷僻而闭塞的农村,除了语文课本,不像现在的孩子那样能读到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即便如此,我还是在当时的语文课本上,找到了一篇能影响我一辈子人生情趣与心灵格调的散文诗经典名篇——那就是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正是因为这篇《海燕》,激起了我对烟波浩淼的大海的无限向往。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2)

最亲是乡音,最美是故乡。作为一个地道的盖州人,北海禅寺仅去过多次,而每一次都能让我牢牢记住了它的每一处印记。尤其是临海高高矗立的观音像,巍峨壮观。夕阳照在上面,黄昏的日光水波一样,在观音温柔的面孔上荡漾,叫人看了,从心底深处油然而生一种安定的感觉。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3)

登临观海,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沉醉后的深度追忆,更是对禅文化另一种角度的最佳诠释。放眼望去,极目之处,山峦环抱,崖海相连,错落有致。

北海禅寺其规模宏伟、意义殊胜、佛理底蕴丰富;寺内的祗桓阁、释迦殿、文殊金殿、普贤银殿、千人佛堂、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天王殿、送子观音殿、孔子殿、护法殿、龙王殿等,都在郁郁苍苍的山林中若隐若现……仰望蓝天碧海,真可谓"读不完的禅间事,阅不尽的海人生"。

充满神秘、变化无穷的大海与人类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有宁静的平和亦蕴藏着怒涛的澎湃。一般大多数寺刹处於深山密林中,但北海禅寺就如其名,是一座临海而建的水上法堂。相传,清康熙年间,盖州卞氏家族卞永誉于一次去往南洋返还途中,忽遇狂风暴雨,乘船迷失方向;此时,正在北海莲花台修行的北海观世音菩萨在禅定时照见此船将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渡人间苦厄,派遣小白龙将船引至岸边,众人得以幸免于难。卞氏家族感恩菩萨拔众生之苦,慈悲无量,更为出海船只平安所虑,于海边始建寺院,称“北海寺”。

据史料记载,北海禅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近四百多年历史。北海寺曾数次毁于战火,后多次修建;文革时期又遭拆毁,后因各级政府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极为重视,于原址起建、兴复,即为现在的“北海禅寺”。海上观音意指居住于海上的大观世音菩萨。佛经说,观世音菩萨常居在海岸孤绝处。观世音菩萨变换33种化身以拯救众生,(称)重生如果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既可解除一切灾害与苦难,有“镇海宝刹”之誉。

“千古海蚀浪淘沙,一湾碧波泛天涯”。伴随着海风闭眼聆听、冥想数亿年前潮起潮落,但看眼前日积月累、沧海桑田巨变雕琢出来的痕迹点点,不由赞叹大自然之神奇。这里的海蚀地貌是我国沿海少有的地质遗迹,成为辽南著名滨海旅游景区,果然名不虚传!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市民来这里观光。早晨在这里锻练身体,呼吸清新的海风,还有海浪逐沙,傍晚在这里散步观海景、拍晚霞看落日西沉是攝影爱好者的天堂,晚上休闲散步看大道上灯火倒映海里,这已成为市民及游客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4)

中秋时光,静坐观海亭上,阵阵凉风沁人心脾。远远望去,绿树亭亭如盖,宛如给观海亭戴上了一顶绿色华冠。夕阳西下,万物倒影映在海面上,“北海夕照”美景蔚为壮观,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北海迷人,令人神往。我们曾经议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故事,论从维熙《海中听海》——有关于文学原色的联想:它时而疯狂、时而絮语、时而暴逆、时而温纯、时而低吟、时而亢奋……从中,我听到了大海深沉的呼吸,我感觉到了我认识了海,并从大海中吸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于是,我想起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这正是我们向往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5)

落日余晖,晚霞纷呈,沙滩上海岸边。年老的、年轻的相偎相依,怡心怡情激发的浪漫向往着美好……

我们有关于海的话题,随说就随着静静的海风远远的飘逝。婀娜多姿的霞光,便弥漫了大半个天空,那就是一天之中色彩最丰富的画面。晚霞之美,令人动情、叫人心醉。晚霞烧红了天,渲染得人间万物大地风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夕阳红。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6)

疏落的星空,在挥洒着,远远的、静静的;夜晚的银河也远远的、静静的。静坐远望,夜幕罩海,暗影重合,波浪渺渺,海天迷离;望着望着,起伏的波涛一排排的自地平线的那一端,轰隆隆地奔流而来,又一排排的消失在沉睡的沙滩上。多半的时间,我们沉默不语,只是想专心倾听着海涛拍岸益处的美妙的歌声。那是一曲最深沉的大乐章,是乎世间任何乐器也无法模拟的、最谐和、最丰美的交响。

大海波涌,潮动,浪卷,涛飞,跳跃着一串串颤抖的音符……这自然的节奏,这是多么怡然的夜晚!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海面都变得活跃起来,融入了一片优游的星辉。此时,我们完全置身于夜海琴声的诱惑之中;我们彼此微闭着眼睛,享受着夜海的温纯。冥想大海的湛蓝,碧蔚,泛青,微黛,仿佛一切都蕴藏着绚丽的色彩。那水天一色,浓淡不同,明暗有序,轮廓分明的大海上,空气、风絮、娇月、星辰……所有的一切,好像潮动一样恬淡,好像浪卷一样清新,好像涛飞一样永无止境地流动。

睁开眼睛,远处的海面上,若隐若现有几个发亮的东西,如同“萤火虫”般散发着柔光,翩翩舞动。那轻快的“萤火虫”在海面上飞来飞去,一会儿聚拢在一起,一会儿又分散开来,亮点隐隐约约地映着海面飘舞,像夜空的星光闪烁而迷人。

其实,哪里是什么萤火虫呀,那分明是渔船上的航灯!仿佛高高举着彻夜不息的光明,照临四周深不可测的阴影,使苍茫的海域不再沉寂,在黑夜中用心激起大海之恋的情絮。渔民们借着航灯的光亮,在深海中撒网,扑捞……当他们满载收获返航的时候,他们的心情该是多么欢畅和喜悦啊!不正如夜航灯一样倾泻出狂喜般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个夜空中观潮者的心声。

当那海面上的渔火竟然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而夜海的琴声却久久地在心中萦绕﹑回荡着;此时,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触入我的灵魂,觉得整个的身心都已融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逸和清闲的境界之中了。

月朗晴空,海风轻拂,波涛涌动,海的声音开始真正沉雄的时候,在这里过夜的游客和我的同伴都各自悄然入睡。多么怡然的夜晚,这自然宏伟的节奏!这风,这月,这声音,一切几乎使我难以安眠。

此时,我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月光照耀的海岸,领略这一份静穆悠远的心境,与那些浪花、渔火、星辰、礁石、沙滩、贝壳和鱼儿一起呼吸这片北海之夜的芬芳。不远处那急管繁弦般的涛声和悬浮在海面上闪烁的星月,渔火,构成了动与静互相和谐的氛围,将生命与智慧谱成了乐曲,正如美丽或忧愁的心结将青春的岁月谱成乐曲一样,令人颤栗地愉悦。我知道,这就是际遇和境界了,所有的际遇和境界都必须用心灵默默地体验和感受。

因此,我想起,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际遇和境界,都是如此地令人难以忘怀。

比如童年。那是含苞未放一样的年华,诗一样、梦一样的年华,但也似水一样的年华,那样轻,悠悠的,无法琢磨地流逝着。好像昙花一现,短短的一瞬,就永远地流失了!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际遇和境界,如今知道了,可是金色童年的岁月却已经不在,因此我们更加茫然,而茫然的情绪也是一种幻失幻得的境界。

人生的境界如此美丽,正如彩虹、流星以及昙花,即使流逝,我们也一样热爱,珍惜生命;即使有过惆怅和迷离,我们也深恋这个精彩的世界。因为有感悟,我们才会去追求完美;因为有完美,我们才才会把握这有限的年华。我们渴求友谊,如同冬日里渴求那束温暖的阳光;我们渴望成功,如同渴望秋日那片丰硕的果实;我们离不开奋斗,如同离不开夏日那种清爽的空气;我们追求理想,如同追求春日里那绿色蓬勃的生机……面对漫长而短暂的人生只旅,如同面对春华秋实,我们无须抱怨,我们无怨无悔;我们应该感谢生命,感谢生命赐予我们一次生存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让我们携手走过四季,走过昨天,拥抱今天,向往明天。于是,明白了彩虹为什么完美,只因为它闪耀着诱人的色彩,隐藏着青春的内涵;于是,明白了流星为什么美丽,只因为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留下任何痕迹;于是,明白了昙花为什么醉人,只因为它悄然即逝,没有长久的赫然存在和永无休止的艳冠群芳。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7)

读海、观海,当然少不了写海。我写海的散文诗都是有感而发的。白天,点点渔帆,是蓝色乐章上的优美音符,多么令人舒畅。夜晚,渔火,是构思宏伟诗篇时闪耀的灵感,多么令人神往。大海是一部有生命的书,一部永远也写不完、读不完的书。

感悟和渴求是一种境界,追求和珍惜是一种境界,这个大海和谐的交响更是一种境界。生命有限,一去不能复返。人生有潮起,有潮落,充满着澎湃的活力,这就是境界。

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祥和的海岸,我想起一位画家所说:大海浓淡不同,明暗有序,轮廓分明,湛蓝,碧蔚,泛青,微黛,仿佛一切都蕴藏着绚丽的色彩,散发着诱惑的气息,这就是境界;而且,是它所独有色彩,曾以童话般的底色留在我的心里。我又想起一位音乐家所描述:大海波涌,潮动,浪卷,涛飞,跳跃着一串串颤抖的音符……这自然的节奏,这多么怡然的夜晚!这就是境界了。也许,从大海中,水手揣摩出辽阔,诗人捕捉到澎湃,政治家体味着苍茫,哲理家领悟到了深邃,历史学家洞察了悠远,改革者探索了潮汛……但却,我想这就是他们所机遇感悟到的一种境界,一直默默地丰富着富有自己的阅历,完善着自己的性格。

海上明月共潮生!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是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它被人创造亦创造了人生。无论平凡、超越;无论一帆风顺或是坎坷,境界有如月光、花香以及清新的空气,浸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早在古代时就有人发表出了如此感叹,或许见过了巫山沧海,便惊觉传奇是个何般滋味。

于是,我想起曾经观苏州灵岩山上有这样一幅出名的对联,云“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似乎这山山水水都与佛法相依,众人皆知佛法难参,或许当你参透了山水法则,也就明白了何为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此时,我们就坐在布满波涛拍岸的一块硕大的岩石上,头顶星月的光辉,四周闪烁映着光芒;我的心,渐渐变得透明,仿佛融入那片乳白色的光流里去了。

江上明月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文)(8)

放眼望去,大海的辽阔壮美,大海的浩瀚深邃。这里的海蚀地貌形成于18亿年前,是海水运动对陆地侵蚀所最终形成的。亿万年以来,岸基岩石被风吹浪打,在大自然的精雕细琢下,逐渐形成了奇特的自然奇观——各种海蚀岸、海蚀洞、海蚀柱,千姿百态,构成了“大象归山”、“圣士观潮”、“金龟出海”、“龙床御榻”等栩栩如生的海上景观;佛有庙宇,龙有宫殿,北海有龙,宫在海中。北海“龙宫一条街”,这幅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可谓是绝妙的点睛之笔。天籁和声演奏成一节深澈透明的音符,我感受到对岸离我们很近,仿佛伸手可及;此时的境界,一生只中,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永恒的一切事物,美好的一切事物,如此地令我欣慰。

圆月之下,情愫共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看着画面里的大潮,和友人一起观海听涛,这大概就是幸福的模样。唯愿家国安好,天下太平!”好想去北海,等待那一场美丽的邂逅——这是一场等待了十八亿年的美丽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