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何谓“观复”?《道德经》第十六章前面部分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王弼本和通行本原文河上公、傅奕本和帛书本是“吾以观其复”,多了个“其”字,意思差不多何谓“观复”?先看古人的注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观其复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以观其复什么意思(61.何谓观复)

以观其复什么意思

61. 何谓“观复”?

《道德经》第十六章前面部分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王弼本和通行本原文。河上公、傅奕本和帛书本是“吾以观其复”,多了个“其”字,意思差不多。何谓“观复”?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致虚极’,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至于虚极。‘守静笃’,守清静,行笃厚。‘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吾以观其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人当念重本也。”“观复”是观万物归本,亦即落叶归根。

王弼注:“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动作生长。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观复”是观万物反复生长。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翻译:“引导心灵虚寂,守得心境安静。万物活跃,我观察它们如何回复本性。”(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53页。)“观复”是观万物回复本性。

陈鼓应今译:“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9页。)“观复”是观万物往复循环。

何谓“观复”?观复就是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儒家《大学》讲的“格物致知”是“观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探究万物的生命规律;“致知”就是在“格物”基础上获得真知,体现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规律。从而有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八条目。

何以“观复”?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也就是说,人要在心灵空虚到极点的时候,头脑仍然坚守住宁静,笃定不移毫不动摇。当天下万物都在共同兴起,我正好可以观察它们生死反复的规律。也就是说,“致虚极,守静笃”是“观复”的条件。心猿意马,心情浮躁是不能观复的。观复,是研究、推理、探索事物,达不到真正的虚静是做不到的。想做事,做好事,做成事,必须要真心实意,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为何要“观复”?芸芸众生,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会从生长到死亡,这是生命规律。了解生命规律就是人生哲学。万物从生到死,这个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只是这个过程长短不一罢了。比如生命是一个“圆”,圆的周长就是生命过程。“观复”就是观察圆及其周长大小长短不同的原因,为人类命运提供帮助。

我们知道,年复一年365天,日复一日24小时。《周易》观复说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坚毅刚健,奋发图强,循环反复,永不停息。按中国现代激励语言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君子也好,凡人也好,若要有出息必须靠自己,不依赖别人,不怨天忧人。这一节原文翻译就是:

致“虚”要到极点,守“静”就要笃定。万物都在共同兴起,我正好可以观察它们生死反复的规律。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虽然“万物并作”,但我们要保持心灵虚静地“观复”,就会观察到各种生命过程的奥秘,长也好,短也好,终究要回归到原点。很多人追求长生不老是违背生命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