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武林外传》中的他曾风靡全国,黑道中赫赫有名的盗圣,一手顺手牵羊的功夫出神入化,风头一时无俩。

甚至,作为一名小偷,他还出过《缉盗指南》,就连天下第一女捕头展红绫都芳心暗许。

只要他愿意,胆子稍微大那么一点,更名改姓,出入六扇门也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但这么一位妙人,偏偏却胆小如鼠,见捕快如老鼠见了猫。安心在七侠镇的同福客栈里,做一个跑堂。

人生的大起大落在他这里,都有经历。但他却甘之如饴。

人生的下半场,重新演绎。

“从心”所欲,他一笔将“怂”字写得彻底。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1)

非欺世盗名 盗圣也曾名动江湖

在没有进入同福客栈做跑堂之前,白展堂也是江湖中的一号人物,与姬无命、姬无病哥俩闯荡江湖,硬生生地成了贼祖宗,人送外号“盗圣”。

一块盗圣的玉牌只要亮出,江湖中人多少都要给几分薄面。为此,以盗墓为主业的雷老五艳羡不已,他在第一次入住同福客栈发现盗圣玉牌之后,便生了与其一较高下之心。甚至,在佟湘玉的面前,他也忍不住说出了真心话: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搞盗墓的,是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费了多少心血,出了多少汗,可到后来呢?所有的荣誉,都归了你们走飞檐的。什么盗圣盗神,什么盗王盗帅,全都是你们飞贼。”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2)

由此,可以想象,虽然飞贼不是一个多么拿得出手的职业,但在那个法制并不健全、个人英雄主义主义充斥的江湖之中,盗圣的名头到底有多响。

更重要的是,堂堂盗圣的名头绝对不是欺世盗名,乃是凭借着真才实学得来的。

盗圣武功分析 自成一派直追楚留香

论轻功,白展堂自称轻功天下第二,据说他只输给过楚留香,而且比赛那天他光着脚而且顶风。如果你觉得这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么从华山掌门人岳松涛的评价中可略知一二。

两人在黑夜里擦肩而过时,岳松涛忍不住一皱眉,道:“好高明的轻功。”这绝对不是恭维,而是一名实际上的五岳盟主对于对手发自内心的赞赏。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3)

要知道,岳松涛虽然假意输给了莫小贝,丢掉了五岳盟主之位,却先后击败了泰山、恒山、嵩山三派掌门。白展堂能与岳松涛达到同一个层次,其实力可见一斑。虽然逊于楚留香,但若在江湖开宗立派,绝对可争一时之名头。

论武功,白展堂走得不是剑术、章法一脉,但一手“葵花点穴手”绝对是炉火纯青,不致命,但制敌于无形之间。栽在他手里的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从黑道第一剑客平谷一点红,到丐帮首席恭长老,再到黑社会组织杀手美丽不打折和金银二老。

虽然他也倒在许多高手的手下,譬如说天下第一杀手上官云顿、盗神姬无命、还有排名天下头几名的公孙乌龙,但这几位都是江湖中人人闻风丧胆的人物,白展堂输了并不丢人。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4)

即使将他们都算在内,论综合实力而言,白展堂也绝对可以排在二十名以内,如此成就对于一个仅仅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来说,当然是一个非常拿得出手的成就。

再论前途,曾经做过盗圣,而今浪子回头的白展堂绝对不会只能是一个跑堂,只要他愿意,六扇门的大门随时朝他敞开。

要知道他的初恋可是天下第一女捕头展红绫,只要她稍微为他掩饰一下,凭借他的《缉盗指南》,便可轻松地吃上官饭。也许那时,天下吹捧的就不仅仅是四大名捕,而是五大名捕了。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5)

除了初恋,他的母亲白三娘更是六扇门的密使,无论功夫还是身份,都超然于众人之外。如果不愿意借助恋人的裙带关系,母亲稍微提拔一下,也绝对可以雄霸一方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武功、家世、前途都令人艳羡的青年才俊,却在最好的年纪,知了天命,将“怂”字演绎得彻彻底底。

盗圣也是怂人 人生的下半场“从心”所欲

《武林外传》的第一集是黑白双煞的的出场,名头虽唬人,却是实打实两个菜鸡,毫无江湖经验。但白展堂却与店里的掌柜、伙计们一样,在黑夜中面对陌生人的敲门时,吓得哆哆嗦嗦,将一个跑堂的“怂”演绎得淋漓尽致,但这不就是一个跑堂在面对危险时最真实的姿态吗?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6)

作为一名曾经叱咤江湖的人物,白展堂有时候也会技痒,也会燃烧起熊熊的斗志,比如说在慕容嫣拿着《缉盗指南》进入同福客栈,意外发现一个跑堂的竟然有着高明的轻功后。白展堂也曾龙飞凤舞地描述自己与展红绫之间爱恨纠葛。

然后在郭芙蓉、小贝等人发现名震江湖的盗圣就在身边,从而疯狂追星时,白展堂终于展示出了作为一名偶像的姿态,迅速出手,偷了几样小东西试试手。人都是有虚荣心的,面对身边人的吹捧,白展堂也不例外。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7)

但在郭芙蓉越陷越深,想要跟着盗圣劫富济贫之时,白展堂却怂了。

他当然不是害怕被抓,因为以他的能耐,官府中能抓到他的人并不多。只是作为一个回头的浪子,他深切地对自己的过去感到悔悟,更是对自己辉煌过去的一段彻底告别。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8)

从盗圣到跑堂,人的后半生要平稳着陆,学会认怂,也是一种姿态。

所以在面对雷老五的挑衅,将盗圣的玉牌放到官府的衙匾之后时,白展堂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取回它的念头。甚至,他很轻飘飘地就要把盗圣的名头转送给雷老五。

所以在郭芙蓉三番五次地缠着自己,要比武一较高下之时,白展堂一再拒绝。他当然不是打不赢,只是早已经过了比武斗狠的年纪。甚至,他甘愿认输,以求解脱。

所以在母亲白三娘再次出现,对儿子的处境不满与失望时,他可以笑着说,这是他想要的生活,即便有再好的前途,也不想离开。

有时候,认怂,不仅仅只是为了安安稳稳地着陆,更是遵从内心的选择,从心之所欲,乃能得到生命初始的安宁。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9)

张良与韩信:人生的两种境遇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能够战胜楚霸王项羽,从而开创数百年的王朝基业,与他手下的两位股肱之臣息息相关。

他曾评价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诚然,张良与韩信,一文一武,的确为大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之功。但就是这样两位不世之臣却在晚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10)

自古以来,共患难者多,但能同富贵者少,帝王臣子之间更是如此。

大汉朝初定之时,位列功臣之首的张良自然是赏赐优渥,刘邦令其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但张良辞让不受,请求受封于和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更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也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一代名臣本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张良却不迷恋手中的权力,不居功,学会认怂,最后得了善终,也成就了家族长盛不衰之势。

相反,同为刘邦左膀右臂的韩信,却常常居功自傲,在帝王面前进退失据,从而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刘邦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刘邦说:“你怎么样?” 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

与帝王谈论领兵,韩信说的或许是实话,但如此锋芒毕露,丝毫不知收敛,惹得刘邦猜忌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作为统帅,韩信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确实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也因此被封为楚王,但功高震主向来是帝王之大忌。

武林外传白展堂改过自新(武林外传之白展堂)(11)

年轻时,连胯下之辱都能承受的韩信却在登临高地之后,忘乎所以,始终不能降下身段。因事被贬为淮阴侯之后,他竟然对于和绛侯周勃、颍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但韩信出门后,却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如此种种,还有许多,这确实是一名将军的傲气,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韩信敲响了丧钟。

最终,吕后与萧何合谋,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

两位名臣,一怂一傲,共事多年,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路。

从心而“怂”

有时候,认怂其实不过就是一种姿态,让你以更恰当的方式呈现在他人面前。你并不会因此损失自己的才气与风骨,只不过是为了将来的路能走得更加平稳与顺畅。

“怂”,上从下心,从心之所欲,方能善始善终。

人生之路多艰,或登青云而之上,但也不免骤然落地。

面对人生棋局,下半场到了,学会适当地认怂,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我要上条头##文化##武林外传#

【读世间故事,品人情百态。《武林外传》人物系列,将陆续推出。感谢关注@七夜蛋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