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乐见

在上期推送中,我们一起分享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第11、12小节,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13、14小节的内容。

丧三年,常悲咽。

父母去世之后要守孝三年,要常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

居处变,酒肉绝。

搬离现在居住的地方去坟前守孝,并且断绝酒肉。

丧尽礼,祭尽诚。

筹办丧事要合乎礼制,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

事死者,如事生。

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在我国古代,如果父母去世,无论这个人的身份是什么都要回家守孝三年,这种行为也叫做“丁忧”。丁忧起源于汉代,是汉朝“以孝治天下”的产物,这一制度虽然一直被贯彻到了清代,但是在不同的朝代,其内涵和影响力也在发生着变化。

思云馆:曾国潘为丁忧所建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丁忧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悄悄发生了变化。现代人的丧假短则1、2天,长的也就1、2个月,但是古人一丁忧就要整整三年,如果这三年中有其他直系亲属去世还要继续丁忧,5、6年都在服丧的也是常事。所以在唐宋之后,朝廷对于丁忧制度的管理也没有那么严格,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不过是走走程序,此后“匿丧”(推迟、隐瞒父母丧事)、“起复”(未服满丧即回朝任职)、“夺情”(朝廷征召未服满丧官员)等情况逐渐成为主流。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弟子规(悦读弟子规)(1)

苏轼《治平帖》

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科举制的兴起取代了之前的“举荐”制度。首先考试取代了引荐,人们对于孝道就不再那么重视了,另外科举制带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成为官员,打破了世家子弟对于举荐制度的垄断。但是丁忧三年意味着这三年不仅工作中断,连俸禄也领不到,这在以前对于世家子弟是九牛一毛,但是对于这些新选上的官员来说无疑于断送前程,自然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安分地守孝了。

但是“匿丧”和“起复”风险都比较大,一旦被竞争对手抓住把柄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诈丧”,即假装自己已经守过孝了。明代国子监生守孝可以代为累积坐堂时间,更快进入仕途,所以有些监生就假借守“继母”孝、守“兄弟”孝,守“祖父母”孝的名头鱼目混珠。守孝也渐渐成为一些人谋求私利的一种捷径。

//

为孝论心不论迹

//

这样看下来,似乎“守孝”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甚至阻碍了社会发展。其实对此,孔子和弟子宰予早有过讨论: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

宰予说:服丧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制就会被破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被荒废。旧的谷子割完了,新的谷子长出来,钻燧取火,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回答他:“你吃大米,穿锦缎,你心安吗?”宰予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那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在守孝期间,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听到音乐也不快乐,住在大房子里心又不安,所以才会去守孝。你既然心安,就不必服满。”等到宰予出去了,孔子说:“宰予实在是太不仁义了!子女出生三年之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守丧三年才成为了天下通行的制度。宰予对父母的爱有三年吗?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弟子规(悦读弟子规)(2)

宰予这个人很有趣,他总喜欢和孔子作对,还在大白天睡觉,气得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这一次宰予也指出了一个守孝制度中的致命缺点,那就是它其实是和孔子自己所提倡的“礼乐”制度是相悖的,属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儒家是倡导入世的,但是守孝三年显然是直接将人和现实割离了,在实践上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但是孔子怎么回应他的呢?孔子说这个守孝,就是感恩。因为父母曾经付出了这些年来抚养子女,所以子女也付出同样的时间来报答父母。这个思想是没有问题,问题在方式上,如果把守孝换为赡养,用现世的陪伴和照料替代虚无的守孝,我们再看就合理多了。孝是一种内心的情绪,守孝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在坟前守了三年的人,未必是像孔子那样思念亲人,也许是为了高官厚禄,这样的人怎么能称之为孝子呢。

心不妄念口不妄言弟子规(悦读弟子规)(3)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孝子论心不论迹。其实讲的是一个道理。孝敬父母看的是心意,而不是表面的行为。现在很多子女忙于工作,每个月给父母打完生活费就算履行完义务了,就觉得自己是个孝子了。殊不知即使在法律中,也规定子女对老人不仅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的义务,也包括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也和大家讨论了尽孝要趁早的话题,与其在父母离开之后再去怀念痛苦,不如在父母身体还强健的时候多陪陪他们,这种关爱不需要你的事业多成功或者你的地位有多高,也许只是一个电话、一个视频、一个快递就可以让他们很开心。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不要让自己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

《弟子规》中“入则孝”的部分一共14小段168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完了,接下来我们还将陆续分享《弟子规》的其他内容,请大家关注我们的图文推送。

图片来源网络,文字均为原创

如有转载请注明,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