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梁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6000步与健康零距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6000步与健康零距离(每天一万步健康一大步)

6000步与健康零距离

(健康时报记者 梁缘)

活动简介:

“万步有约”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办,各省疾控中心协办,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得实集团、万步网等支持的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赛。现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主办城市为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赛于2018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纳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支持推广平台”。

2011年,健康时报就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发起“3510在行动·我是步行族”活动(3公里步行,5公里骑车,10公里公交)及和万步健走俱乐部举办的“我是步行族,百日百万步”活动,在近30个中央部委局、市直机关推广。

2011年3月14日,《健康时报》刊发《我是步行族百万签名大行动开始了!》特别报道

2011年7月28日,《健康时报》刊发《首都公务员3510健康步行大赛开始了》特别报道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组织职业人群参与“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摄影协会 供图

每天一万步,健康一大步。

按每步0.75米算,一万步是7.5公里;30万人同行,一天就能绕地球56圈!

2019年5月11日到8月18日,全国571个区县近30万人历时百天践行这项不可能的挑战。

从2016年开始,全国“万步有约”职业人群激励健走大赛持续以30%~50%的年增长率扩大规模,现已累积覆盖全国31省953个区县。这场席卷全国的健走风潮,点燃全民健走的澎湃激情。

线上打卡,日行万步

万步有约为慢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糟了!”一抬头,重庆市江津区的康纪明猛然发现,时针正指向22点45分——距离今天运动处方完成的时间点仅剩15分钟!

低头看了眼计步器:还差一个15分钟的运动处方没有完成,他一个箭步奔出房门,绕着小区快速走起来:5,4,3,2,1……看见计步器上倒计时来临前惊险完成了最后一个运动处方,康纪明长舒一口气。

23点的钟声,对“万步有约”的挑战者含义特殊。定时“打卡”上传数据成了他们的条件反射。

按照“万步有约”比赛规则,在5月11日到8月18日这100天内,参赛者必须保证每天日行一万步,且在每天早上5点~9点完成3000步,即“朝三”,或在下午5点~11点完成4000步,即“暮四”,外加三个健走处方(以步速不低于100步/分钟连续健走两个10分钟和一个15分钟),按时间节点完成“打卡”任务并上传数据,这一天努力才算不白费。

这严苛又极富创意的比赛规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和万步网多年摸索而得的健走运动规律。

早在2014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就希望能找到一种适合大规模群体干预的慢病防控干预手段。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的意见》中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我们一直都想在大人群行为干预方面做点具体的事儿,但始终没找到合适的项目和契机。”

一次偶然机会,万步网倡导的“职业人群激励健走”模式,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党总支书记李志新眼前一亮。

健步走一直是被证明最适宜和有效的健身运动,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把健走作为运动的主要方式。但由于科学知识普及不足,有效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科学健走一直难以得到推广和实践。怀揣着“让一亿中国人日行万步”的美好愿景,万步网始终致力于推广“万步健走”服务——这恰好和慢病中心这么多年的探索和诉求不谋而合。

好不好先试试再说。2014年,慢病中心内部先行“试点”,所有职工都带上计步器走上300天!

2014年这一年,慢病中心几个胖子在大家眼皮底下“消失”了。李志新自己的体重、血压、血脂也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2015年,慢病中心在全国21个省22个区县的2760人中开展为期100天的健走研究项目。结果显示,持续的万步健走对体重、内脏脂肪指数、体脂率、血压、空腹血糖等都有明显改善效果,这也为万步健走推广打足了底气。

数据有了,模式定了,想要推广,经费犯了难。得实集团董事长张可治当即拍板出资,支持大赛持续的举办。“这给大赛解了燃眉之急。”

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好名字。李志新、慢病中心原主任王临虹、得实集团董事长张可治坐在一起商议。“‘万步有约’怎么样?”王临虹突发灵感,另两人双手赞成。名字就这样敲定。

2016年,第一届“万步有约”本想低调启幕,结果一下涌现近3万名参赛者,远超原先预估,到了2017年,报名人数更是激增至近16万,导致后台系统崩溃,最终只成功报名了14万人;到今年,全国参赛人数暴涨至30万人,全国571个区县参与,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健走运动最终席卷全国。

“‘万步有约’不是一次简单的健走活动,而是一种新的健康促进方式。”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助理蒋炜说,现在“万步有约”已成为落实促进健康生活方式与慢病防控的有力抓手。

队长引领,城市打擂

创新激励机制专治“懒病”

近九年,得实集团董事长张可治已坚持走了3272天,让他坚持不懈的驱动力之一是一枚小小的计步器。

九年前,一位友人曾送给他一枚日本制造的计步器,外观如同U盘,黑色小长条,上有显示屏和按键。设定好健走步数、时间后,开始督促你走路。结果,一“走”而不可收,张可治足足走了九年。

“这9年来,我除了血压高点儿,其他方面,脂肪肝、血糖、尿酸、血脂都是‘教科书般’的优秀。”

后来,张可治投资生产了自有品牌的计步器,并投放到“万步有约”大赛中去。

作为大赛的“硬核配件”,计步器解决了万步走的科学监督性的难题:走了多久,走了多少,强度如何,任务完成量⋯⋯但在团队激励性方面,计步器取代不了人。

“万步队长”的设定,恰好弥补了计步器机械记录的缺点。

队长是一支健走队的灵魂人物。在2019年大赛中,全国共诞生19793个竞赛团队,每个团队一名,也就是说,全国共近两万名健走队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民医院的朱永钦就是其中的一个。

本以为队长就是带大家走走路,没想到竟成了60多人的“大管家”:每晚微信“群内晒步数、晒任务,督促队员按时打卡做任务,上传数据,甚至有队员偷懒不走,还得亲自“陪走”。

甚至有一次,队员出差落了计步器,他还亲自给送到了高铁站。

为了让大家坚持下去,大赛组委会绞尽了脑汁。

除了每天“朝三”“暮四”“三处方”的硬性规定,在平台上,大赛组委会还建立了“可视化—通关式”在线健走竞赛:每个人的信息数据在平台上,实时、清晰可见,呈现为一张虚拟地图,各省、各示范区、各健走队、各人在地图上串联起来,展开健走竞赛。

“一万步,走一天很容易,但坚持100天就太难了,建立这种有组织的、可视化的竞争赛制之后,你的一分,不再仅属于自己,而是属于整个团队。”李志新说。

激励机制的成效肉眼可见。在今年的比拼中,包括茶陵、莱芜在内的12个县区截至8月8日比赛结束,都保持着100%的万步率。全国排名第一百名的区县万步率都达到了97%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丢掉一分就可能就从前几大幅度跌落。“咬”住满分才仅仅能获得金银铜牌的入场券。

个人激励之外,今年“万步有约”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个城市间的擂台赛。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介绍,将上届健走成绩优异的示范城市做擂主,其他城市“不服”,可以“单挑”,根据线上总积分,确定是否打擂成功,如果挑战成功,就会直接晋级下一年的“健走示范城市”。火药味儿十足,又诱惑力满满,进一步激发了各区县的参赛热情。

“健走绝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因为赛制严苛,少走或晚走一步就可能错失满分机会,大赛还设置了“弥补环节”:每人最多有三次弥补的机会,一块“勋章”可弥补一次漏走或少走机会,而获得勋章的前提是在万步有约活动页面上进行健康知识的问答,答对了才有勋章,这也间接地激励个人学习健康知识,达到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目的。

“四届活动办下来,随着经验的累积,这样的创意激励的办法也会越来越丰富。”李志新期待着参赛者人数迈入百万的那一天的到来。

接棒莱芜,怀柔绽放

万步有约助推健康城市

比创办示范城市更为火热的,是每一届万步有约主办城市的竞选。

莱芜的热情,和他们的生姜一样热辣。作为2019第四届“万步有约”大赛主办城市,这项殊荣得来不易!

2018年底,济南市莱芜区历经两年努力申办,成功成为第四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主办城市。

时任莱芜区区委书记的马保岭亲自作为两届申办报告的陈述人参与了申办全过程。

“万步有约一起‘莱’,打造健走的‘莱芜样板’”。2018年11月,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万步有约”主办城市竞选大会上,第二次登上城市竞选讲台的莱芜区原区委书记马保岭志在必得,喊出了全场最强音,彻底征服现场评委,莱芜区成功获得2019第四届“万步有约”大赛举办权。

“投票结果一出来,马上现场公布,现场就签约!正是主办城市竞选这种不确定性,让人对它产生了无穷的想象。”在大赛设计之初,没有主办城市的概念。但在李志新看来,除了表彰评奖,“万步有约”还缺少一个平台,一个让参与城市展示各自形象的平台,主办城市竞选的模式应运而生——而莱芜,就是第四届的那个幸运儿。

接棒临渭成为本届万步有约的主办城市之后,莱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规格谋划,高起点启动,高效率推进,践行着当初竞选时的承诺。“莱芜样板”不仅让莱芜的健走成绩和组织激励成绩全国双第一,也让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形成了“区有品牌、镇有特色、村有项目”的全民健身格局。

“莱芜区政府领导几乎是全员参与了大赛,十一个部门牵头了全年9次的‘为爱健走’活动。”回忆起当初组织、动员情形,莱芜“万步有约”大赛组委会副组长,莱芜区政协副主席孙晓昕还心潮澎湃。

“我们不仅把‘万步有约’当做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来认真推广,更是把它当做建设健康莱芜的契机和抓手来精心组织,通过‘万步有约’,实现‘办好一次活动,发展一片产业,带活一座城市’的目的。” 在孙晓昕看来,“莱芜样板”的成功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密不可分。

现在,每天早上,走进莱芜红石公园,你都能看到公园中带着计步器健走的莱芜人。“人人相约万步,时刻不忘健康”,正如莱芜区委副书记吕宝泉所说的,“莱芜与‘万步有约’的缘分还在继续。”

莱芜交出的答卷也为下一个主办城市带来更大的挑战——11月2日下午,在第五届万步有约竞走激励大赛主办城市的竞选中,北京市怀柔区胜出。

接过交来的旗帜,北京市怀柔区副区长焦宝军郑重承诺:明年怀柔将通过“万步有约6 1模式”,让健走走进寻常百姓、走进怀山柔水、走进中国影都、走进国际会都、走进科学新城、走进京津冀⋯⋯最终落脚提升万步有约的健康精神和品牌效应。

从“腾冲宣言”到“临渭倡议”,再到“莱芜样板”,未来的“怀柔6 1”⋯⋯ 每年“万步有约”的主办城市都为活动的改进持续贡献新的实践范例。“每一届‘万步有约’,我们都要让主办城市为大赛留下点什么,让大家记住这个城市”。李志新说。

回忆这四届,蒋炜对临渭总结会上临渭区副区长李少博的一番话印象深刻,“这个活动,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如果可以,我们愿意一直办下去。”

“主办城市竞选给‘万步有约’带来的是‘双向促进’的作用,一方面,让大家通过活动了解这座城市,另一方面,也通过城市的力量来推动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蒋炜说。

100天养成终身健走习惯

让爱与健康照亮健康中国之路

100天的挑战赛结束了,徐红斌的计步器依然戴在手腕,“戴着它对我是一种提醒!”

作为湖南省宁乡市卫健局副局长,徐红斌分管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曾经的体型和工作性质形成了鲜明对比:1米7,180斤,肺炎、哮喘、腰突一身病⋯⋯

2017年,宁乡市参加“万步有约”,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徐红斌率先加入,百日之后,体重降了,生活作息改了:原先8点起床的他,为了打卡健走,“冬六夏五”,风雨无阻,每天用脚步叩响黎明——

“比赛结束了,好习惯也种下了,健走根本停不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不再反弹的体重,吃不胖的身材和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在“万步有约”的数据平台上,像徐红斌这些活跃用户的身影随处可见,即便比赛已经结束,但他们健走的热情依旧熊熊不灭。

张可治介绍,万步网现在的活跃用户大约100余万人,即便是健走比赛结束后,大约还会有30%的参与者会继续坚持日行万步并上传数据,让健走成为生活日常,而“上传”“打卡”也成为了健走的一种仪式感。

北京市怀柔区税务局的崔晓靖最初曾经被“万步有约”的“魔鬼强度”“劝退”过。毕竟,对于她这样一个双耳神经性耳聋、左腿曾做过静脉曲张手术的人来说,日行万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第二届报名时,她主动出让名额,第三届终于下决心参与却在途中丢了计步器,在没有计步器的情况下,她依旧坚持日行万步,自己给自己打卡⋯⋯用毅力完成了心中的竞赛——这才是“万步有约”更深的意义:坚持。

一天一万步不难,难的是一百天不间断的坚持。在没了赛制约束后,依然保有这份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激励和鞭策,把坚持和自律融入基因。

今年,作为主办城市,莱芜还率先发起将5月11日设立为“全民健走日”的倡议——“5”谐音是“我”,“11”象征着两条腿,寓意“我要走”,健走从我起步。

“希望更多热爱生活和向往健康的人们参与到‘万步有约’中来,希望社会各界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让职业人群早参与、早受益、更健康、更幸福。”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寄予厚望。

“‘万步有约’会有第十届,第二十届,甚至是五十届、一百届⋯⋯”谈到未来“万步有约”的发展,张可治,这位将“让一亿中国人日行万步”当做使命的老先生眼中透着光亮,仿佛那时的画面已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