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职业的烂片猎魔人,毒舌满级学者,“除了鸡蛋里的骨头不挑什么都挑俱乐部”会员。
Sir。
……最近遇到了对手。
一开始“谁给你的勇气”。
然后是“有点意思啊”。
再后来“大佬!你是大佬!”
Sir服了。
第一,人家不吐槽烂片,专门吐槽影史经典。
第二,吐槽句句实锤,还嘴的余地都没有,电影大师也得乖乖认输。
什么来头?
《技术评论》
Technique Critique
光看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太严肃。
Sir觉得还能给它个名字叫做:硬核技术吐槽秀。
出自美国技术流杂志《连线》(Wired)。
目前出了一季,共19集,每集十来分钟到半小时不等。
节目组找来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比如口音专家、外科医生、犯罪高手、资深黑帮成员……
(咦,好像哪里不对。)
看电影片段。
不干别的,专门来找茬。
不乏《教父》《疤面煞星》这样的经典,也有《爱尔兰人》《良医》《大西洋帝国》这样的新作。
甚至是那些有“神作”之称的作品如《黑暗骑士》等,在这些专家的眼里——
都!有!Bug!
别急,Sir这就给你介绍。
人物传记片,我们通常最关注的是演员是不是做到形似和神似。
但还有一点我们经常忽略了——
口音。
所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
人物一开口,就决定了是否“有内味儿”。
口音专家Eric Singer,从口音的角度分析了31名演员所演绎的名人角色。
在他的分析之下,光是听口音就能看出,什么叫做货真价实的影(xi)帝(jing)。
最近每天都在热搜的美国总统特朗普。
《周六夜现场》喜剧演员埃里克·鲍德温曾经奉献出神级还原。
像到连多米尼加一家报纸把他误认成了特朗普本人。
但,他只是外貌像吗?
不。
在口音专家看来,埃里克·鲍德温演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发音方式和说话时的停顿。
不信你细看。
发音的口型不仅模仿得惟妙惟肖,还为了在综艺上更有“笑果”而加强了夸张的效果。
在整集节目里,口音专家看片段几乎都是一脸慈祥,面带微笑,然后开始吹彩虹屁分析演员们的模仿能力。
因为这集的选段大多都是影帝影后级的演员(有些可能还是他指导过的)。
△ 老铁你的眼里要流出蜜了……
包括威尔·史密斯演穆罕默德·阿里,西恩·潘演哈维·米尔克,本·金斯利演甘地,梅丽尔·斯特里普演茱莉亚·切尔德,娜塔莉·波特曼演杰奎琳·肯尼迪……
有些是因为呼吸和停顿做得像,有些是抓住了原型人物对元音的发音特征,有些是因为演出了夹杂了其他地方口音的英语。
唯独。
这一位——
没错,阿什顿·库彻。
专家的表情是这样的。
仿佛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却不好意思骂脏话最后才憋出了一句:真的非常糟糕。
△ 有摄影机在拍我有苦说不出
我们可怜的阿什顿·库彻到底做错了什么,要接受这样的公开处刑?
好啦,上面那条口音专家只能算是开胃菜。
重头戏开始了。
医疗剧。
国产剧的车祸高发路段。
但向来被我们夸为严谨的美剧呢?
同样逃不过专家的火眼金睛。
创伤外科及重症加护科研究医生Annie Onish表示,也就你们外行是看热闹,我们看到的是闹心。
比如,最容易引人误解的一个。
心脏被取出后,——
看上去挺真实,还会扑通扑通跳。
Annie医生看了一脸嫌弃说,最大的bug是——
在切下来之后它是不会(一直在)跳动的
9分神剧《良医》。
这一幕说的是,男主角肖恩·墨菲医生怀疑运送中的肝脏有问题。
摸了几下他发现有部分变硬了。
然后他就非常确定地说,这肝脏里面有血块。
虽然这正是男主角色设定里所拥有异于常人的技能,但现实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除非……
你指尖能产生超音波影像。
神医?不存在的。
至于很多影迷心目中的神作《黑暗骑士》。
“小丑”希斯·莱杰穿护士服潜入医院并挑衅“双面人”阿伦·艾克哈特的这段,也被Annie医生掀翻了老底。
护士服?
好看是好看。
但。
太过时了。
一般都是短袖上衣 制服上衣就完事,还搞条腰带多碍事啊。
还没完。
如果现实里真有人烧成“双面人”那个样,基本上他都是被插着管,身上连着很多的医疗仪器,还得吊点滴,整个人都处于非常虚弱的状态。
见到小丑能那么激动地晃?
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
最最最最最令人意外的一个医疗bug,还是它——
海绵棒。
这既是最常见的道具,也是用错最多,被误解最深的工具。
因为,海绵棒其实并非像大多数医疗剧所使用的那样,用来清理血污。
而是以纱布包裹敷料钳,用于身体内部,仔细清洗伤口深处极为脆弱组织的工具。
除此之外,还有进隔离病房不戴护目镜、X光片拿反、戴阀面罩用错……
医生会看医疗剧吗?
大概就像辅导小学生作业一样让人头大吧。
对于我们来说,绝大部份的犯罪知识,都是通过影视剧里学会的。
(如果不是,在这里先respect了)
但电影教给我们的东西。
实用,啊不,正确吗?
节目请了拥有21年鉴识经验的法医Matthew Steiner,和坐了12年牢的前美国最大的珠宝抢劫犯Larry Lawton(现在已经从良给警方当顾问)来吐槽。
两人分别从执法人员和违法份子的角度来吐槽影视作品里的bug。
先说法医。
9分神剧《火线》。
多米尼克·韦斯特为了找出谋杀现场的子弹轨迹,拿起了枪在现场比划。
殊不知,当他一拿起枪,Matthew法医就开始吐槽。
喂喂喂,谁会拿着真枪在犯罪现场挥舞啊,走火怎么办?!
出于安全考虑,是不可能这么干的。
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去看弹道方向,从哪里射向哪里,有没有发生折射,弹坑深浅如何,然后回实验室用专业仪器再详细检查。
除了抓工作程序不规范的bug,被吐槽更多的,还是对法医工作的“神化”。
无论是电视剧《闪电侠》里看了下轮胎印就知道是出自什么特定车辆;
还是电影《失眠症》里没有尸检,在昏暗的环境下,光看表面伤口就能知道受害者受过什么样的伤且受伤程度深浅;
甚至是电视剧《灵书妙探》里能奇迹般地从混凝土里完整地分离出尸骨。
这些其实都是为了娱乐效果,因为在实际操作上,几乎不可能直接办到。
好片不一定专业,专业的未必是好片。
比如这部——
《二流警探》。
虽然和名字一样,评分也很二流,豆瓣和IMDb都只有6分多。
但却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
干得太地道了!
看来,大多数的影视剧不太了解警察是怎么办案的。
那他们懂得犯罪吗?
阿尔·帕西诺主演的高分佳作《导火线》。
一群人抢银行,运现金。
就这么个动作看上去是不是觉得没什么问题?
但“过来人”Larry却不那么认为。
这完全不真实
不真实的地方在于——
拿着那么大一袋钱,他们运得也太轻松了叭!
虽然说抢现金最实际,因为不用中间商赚差价,但问题是……
现金其实比你想象中要重得多。
每张纸钞有1克重,而动图里的那袋现金起码重32公斤。
他们拿着那袋钱挥来挥去,就像拎着菜市场买来的菜那么轻松。
别!傻!了!
但更硬核的还是他的经验之谈——
抢现金不如抢钻石,抢一卡车的毕加索名画还不如抢一卡车的苹果手表。
为何?
因为1颗钻石也就1个一分钱硬币的大小,而且1颗就能卖10万美元了。
又轻又赚钱,干嘛还要抢现金呢?
所以实际上抢钻石的人更多。
同样地,抢名画不如抢苹果手表的原因也是在于,便捷。
在电影《天罗地网》里,富可敌国的富豪皮尔斯·布鲁斯南,为了追求刺激而去抢莫奈的名画。
Larry看了表示,虽然他确实见过有钱人会为了得到某些特别想得到的东西而雇人去抢,但肯定不会自己出手。
而且你都富可敌国了,你有上亿美元身价,为何还要冒着坐牢的危险去抢只值百万美元的东西呢?
说到这里,节目组忍不住出声了,那如果人家就是为了追求刺激感呢?
这位前美国最大的珠宝劫匪,7年内抢了超过1500万美元,在联邦监狱待了12年的“过来人”如是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而且就算成功抢到了名画,更重要的问题还在后头。
你要怎么卖出去换钱?
除非是有特定买家,不然一幅名画是不会那么容易卖得出去的。
相比之下,苹果手表就容易卖多了。
所以他给犯罪片的建议是:
你们要拍抢劫戏,就抢点可以卖出去的东西。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
犯罪行为,切勿模仿!!!
要说最神秘,也是最传奇的吐槽。
来自黑帮和卧底。
节目组找来了31年职业生涯都在危险组织如黑手党和贩毒集团等当卧底的,FBI退休探员Mike McGowan。
第一条吐槽的,就是昆汀·塔伦蒂诺惊艳四座的处女作《落水狗》。
电影中说,当卧底就得像马龙·白兰度,演技要好。
但,Mike探员一上来就打脸了。
他整部戏最不喜欢的,就是说当卧底就要演戏的这段。
因为演戏有Take two,但当卧底没有。
一次没演好,不是搞砸调查,就是死路一条。
另外一部经典,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翻拍自《无间道》的《无间道风云》。
Mike探员表示,假的成分比较多。
比如一次交易20个人参加,分明是在玩火。
因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举报者。
还有一个共识就是,黑帮交易总喜欢在荒凉的工厂或者车库进行。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有重要会议,他们会选在广场饭店的大厅。
为什么选那么显眼地方?
因为匿藏在人群中,其实更安全。
最近还有一段关于黑帮戏的吐槽,则是另外一个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的出品。
他们请来了的是,爷爷曾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科伦坡家族的二把手,他却最终为爱金盆洗手,活着退出了曾宣誓誓死效忠的黑手党的Michael Franzese。
△ 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可以自行搜索
这位大佬的点评,真实而无情。
黑帮经典《教父》?
他打了0分。
为啥?
因为,太TM假了。
在我们意大利黑帮圈,可不是你们演的这样哦。
比如莫·格林辱骂麦克·柯里昂是几内亚人(Guineas),结果两个人还继续谈判,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
因为现实里,没说完他就会被揍了。
罗伯特·杜瓦尔饰演的军师角色也很不科学。
因为军师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成为军师之前必须得宣誓成为黑帮成员,更大的问题在于,《教父》中的军师一角甚至都不是意大利人。
现实中,如果你不是意大利人,是绝不可能加入意大利黑帮的。
而Sir很喜欢的《爱尔兰人》同样被他批得体无完肤。
因为,屁话太多了。
比如,罗伯特·德尼罗选枪的场景。
看到这一幕,他没看完就喊停了。
因为台词实在太蠢。
实际上他们用枪时并不会使用消音器,因为他们不想在装消音器的时候弄出动静,然后让要杀的人跑了。
消音器也不能完全消除声音。
要干活,有啥用啥,直接开干。
电影里的这些bug,他都有解释权。
因为《爱尔兰人》中出现的乔·科伦坡被射杀的剧情,真实发生过,而当时,他就在10步远的地方。
《爱尔兰人》的故事,原型就是他的家族故事。
那么,他给了满分的是哪部?
《辛普森一家》。
先别笑。
这段的剧情讲的是黑帮收债。
库斯提交不出钱还债,问能不能先付5美元挡一挡。
台词里甚至出现了真实的黑帮人物“胖子托尼” (Fat Tony)。
△ Fat Tony在辛普森系列里其实出现了起码9次
结果就是,他被大揍一顿。
在Michael看来,这段真实的地方就在于——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先付5美元也没用,只要你欠了黑帮钱,就肯定逃不掉。
我是硬核吐槽的结束线
说实话,Sir不是专业人士。
所以上面这些bug,也几乎都没怎么能发现。
但作为普通观众,是不是就真的没法给剧组“抓虫”呢?
那倒不一定。
虽说有些细节只是一闪而过,但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对细节的严谨程度其实代表着创作人员对作品的态度。
它未必能对接现实中的真实。
也依然要最大程度营造,观众感受上的真实。
就是说。
一部电影,不是操作的入门指南。
而是在两个小时里,为我们打开另一个世界。
在那里,现实会短暂地失去它的地心引力——
不管你信不信都好。
人是会飞起来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