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制的功能表(我国在表型组学领域已有三个)(1)

目前,我国已在表型组学领域取得了三个“全球第一”:位于上海的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已建成全球首个跨尺度多维度人类表型精密测量平台,具备一站式测量26000个以上表型指标的领先能力;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已研发建成全球首个人类表型组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复旦大学领衔中国科学家团队已绘制完成全球首版人类表型组导航图,新发现150余万个表型之间的强关联,其中大部分为跨尺度关联且绝大部分为科学界首次发现。这是今天(9月17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人类表型组大会暨湖南省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上透露的消息。

相关专家表示,这些突破性成果,已经支撑形成了我国引领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核心优势。

人类表型组计划是生命科学领域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又一个战略制高点与原始创新源。引领推进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我国在生命健康领域抢抓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实现关键核心攻关突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探索。

自2018年底以来,中国科学家联合国际上志同道合的顶尖学者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和中国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在科学界率先发起并稳步推动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

此次大会于17至19日举行,聚焦“表型组学与个体化诊疗”的主题,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型医院、生命健康产业、投资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代表将交流表型组学与生物医学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生命科学与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为人类健康重大问题寻求未来研究方向和科技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金力院士、徐涛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担任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邬堂春院士,中南大学陈翔教授共同担任大会执行主席。

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协作组秘书长、复旦大学田梅教授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粟娟教授分别代表相关协同创新科学团队正式发布了《人类表型组进展报告2021》和《皮肤及附属器表型测量专家共识》。

《人类表型组进展报告2021》指出,人类表型组正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发展方向,对表型进行更深入、更精确的深度测量已经成为精准医学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各主要国际都竞相加大对人类表型组学研究的投入与布局;只有进一步凝聚中国合力,深化协同创新,才能持续巩固和增强我国在人类表型组领域的领先优势,持续引领国际大科学计划。

人类表型组高峰论坛上,包括11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分享人类表型组与生物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创新成果与科研进展。

当天上午,金力、周宏灏、季维智、邬堂春等四位院士和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亦学研究员、复旦大学王国豫教授分别围绕“人类表型组计划新进展”,“遗传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个体化(精准)医学40年”,“灵长类早期胚胎发育调控”、“疾病的病因研究与动态分析”以及“生命科学数据密集型科研新范式”、“确保良好的科学实践——大数据背景下的生物医学伦理”等主题作论坛主旨报告。

当天下午,赵国屏院士、徐涛院士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在大会现场分别为与会代表做了“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做好生物医学大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服务表型组研究及医学应用”、“人群队列和人类表型组学”以及“EB病毒致癌机制与干预”的主旨报告。

林东昕、王红阳、杨正林、贾伟平、黄荷凤等五位院士则通过连线,围绕“对我国肿瘤防治的一些思考”、“重视复杂疾病的科研范式变革”、“视网膜病变致病机制”、“糖尿病精准诊治的新探索”、“基因嵌合的生育风险和临床对策”等主题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最新思考。中南大学黎志宏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冉丕鑫教授主持了当天下午的活动。

据悉,专题研讨会还将继续围绕“表型组学与新药药靶发现与验证”、“表型组学与疾病精准诊断”、“表型组数据管理与共享”、“表型组学与健康管理”四个主题进行交流。

作者:姜澎

编辑:张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