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他长得这么帅,却要掉头发?

能让我情不自禁地说出这句人生感慨的人有两位。

一位叫唐鉴军,一位叫狄龙

前者成名于象牙山,有个更为广大观众熟知的名字:谢广坤。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

后者则在狮子山下度过了人生的光辉岁月,当然,他已经不做大哥好多年。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2)

我从没想过这二位有同框的机会。

《乡村爱情11》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次元壁是不能被打破的。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3)

香港和铁岭之间,距离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01

狄龙年轻时很帅。

帅到让成龙流泪。

据说当年成龙找古龙讨剧本要角色,古龙却说:“我的剧本是写给狄龙、姜大卫拍的,不是给你拍的。”

成龙大哥很伤心,但也得服气。

古龙笔下的男主,大多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论外貌,显然狄龙更加适合。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4)

高颜值的狄龙在70年代的香港影坛风头极盛。

他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形象,完美地契合了当时古装片武侠片的需要。

楚原张彻李翰祥,都喜欢用狄龙。

因为有狄龙,就有票房。

人们喜欢看狄龙和姜大卫卖腐,钟意看狄龙微笑。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5)

到了八十年代,狄龙发际线渐高,或许是为了保养身体,武侠片不怎么演了,演技倒打磨得愈加成熟,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里,周润发和张国荣当然是风光无限,狄龙的表演也是精彩非常,一举夺得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那时的狄龙,是香港影坛的绝对巨星,响当当的大佬。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6)

四十岁的他未必没想过日后会北上淘金,但他一定不会想到,他会在七十三岁高龄的时候,在一部叫做《乡村爱情11》的农村权谋题材电视剧中出演一个配角。

港星北上淘金,狄龙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但当我看到他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出现在象牙山时,我心里的感觉是全新的。

十几年前看到这一幕,我也许会感叹:

“厉害了,竟然请到了狄龙。”

而如今我只会想:

“狄龙也是要吃饭的啊。”

02

80年代李翰祥到内地拍《火烧圆明园》,演员是香港班底,但女主用的是内地演员刘晓庆。

刘晓庆后来提及这段合拍经历说,自己每天和群演一起吃馒头咸菜,香港演员们开饭则有餐车,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为了吃肉,她曾罢工抗议。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7)

红遍大江南北的刘晓庆尚且如此,香港演员和内地演员当年的待遇差距可见一斑。

把港星当太后老佛爷小心伺候着的日子,在内地持续了很多年。

那时的港星北上,是因为内地的钱好赚。

而如今,像狄龙这样的老牌港星到内地拍戏,原因很简单:

待在香港,实在是没钱赚了。

他们在剧组中一定还会受人尊重,但片酬已不会再是天价,对于观众来说,他们的参演也很难成为打开电视的动力。

在《乡村爱情11》中,人气高过狄龙的至少有三个花美男,而我还没有计算人气小花谢大脚。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8)

比狄龙年轻几岁的吴孟达前段时间参演了春节档大火的《流浪地球》,他说“这是我拍过最累的一部戏”,但同时也表示:

“值了”。

《流浪地球》所代表的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让吴孟达感到信服。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9)

我们看到,香港演员开始真正成为内地电影的一份子。

他们不是独特的,不是高出一筹的,而是真正开始融入。

如果我们没看过达叔的电影,不认识达叔,也并不会觉得他在《流浪地球》里有什么特别。

演技出众的老戏骨,香港有,内地也有。

想赚钱,就得适应。

十几年时间,香港演员和内地电影市场之间的关系,悄然改变。

攻守之势异也。

03

香港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它更像是一个文化坐标。

港片、港剧、港影、港星,包括以金庸、倪匡、亦舒等人为代表的香港文学,组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0)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港星北上不复昔日荣光,只是香港文娱产业这座大厦整体倾颓的一角。

《乡村爱情11》里狄龙的脸上,仿佛写着一群人的疲惫和衰老。

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从香港娱乐业的身边走掉。

就拿北上的港星来说,很多人固然有实力有特点,却已经不会再有当年那样适合他们发展的土壤。

曾经的TVB视帝罗嘉良在内地多年,不是拍网剧,就是给别人做配演反派。

捞家演技不好吗?当然不是。只是年纪大了,知名度降了,市场没了。

而且就算捞家依然年轻,现在又哪里有《创世纪》里叶荣添那样的角色给他演呢?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1)

换而言之,就算是双周一成,也再没有八九十年代时的机遇。

曾经,他们拍一部卖座一部,不愁票房。

而如今,春节档硝烟已快散尽,周星驰和成龙都伤痕累累,惨淡收场。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2)

观众的选择多了,市场的空间大了。

香港电影要生存,必须得有内地市场,但内地观众,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需要香港电影。

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的优势在逐渐消弭。

什么是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的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快”字。

高效率、快节奏、多镜头、大信息量。

商业化成熟的香港电影,不管质量如何,都能够保证一定的可看性。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3)

而如今,高质量的内地电影已经能做到比港片更快,观众对于更成熟的好莱坞电影更是见得越来越多。

港片的优势,恐怕就只剩下人了。

我当然承认,我依然无法抗拒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等巨星的魅力。

但我难过的是,几十年间,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那些熟悉的名字。

是他们太常青,还是后辈不争气,你心里一定存在答案。

四大天王之后,再无天王,何其悲哀,也太无奈。

04

《乡村爱情》拍到了第十一季。

“乡粉”可以自豪地说:

“至少在数量上,我们比《老友记》的生命力还要强。”

能在竞争激烈到白热化的电视剧市场中存活下来,只靠运气一定不行。

但你要说谢广坤和刘能打情骂俏的故事有多么无与伦比得好看,那也是扯淡。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4)

在我看来,《乡村爱情》的生存秘诀在于“求变”。

《乡村爱情》的播出平台,几经变换。

从央视到卫视,再到网络平台,很多人觉得《乡村爱情》会死,而且会死的很惨。

但《乡村爱情》活下来了。

土味的《乡村爱情》,走出了最潮流的爆红路线。

在宣传的引导下,网友突然发现《乡村爱情》是可以被解构的。

当人们开始乐此不疲地分析谢广坤和刘能是否走在时尚的前列线上,赵四的舞步是否独步亚洲时,《乡村爱情》就活了。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5)

它不再是一部电视剧了,它变成了一种亚文化。

哪怕极不成熟,哪怕充满魔幻色彩,但它已经拥有了自己无法复制的个性特点。

香港电影也需要求变。

但怎么变呢?

周星驰在思考,成龙在思考,林超贤也在思考。

可以说,林超贤在用自己的方式拍着香港电影。

《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不是港片吗?

乡村爱情影片(香港电影并入乡村爱情)(16)

你当然可以说它们不是,但林超贤的镜头,氤氲着的是最香港风格的味道。

传承下来了,自然就是港片。

林超贤的“求变”中有着“不变”。

而王晶刘镇伟等人的“不变”里则满是“大变”。

有人盖楼有人拆迁,才是最真实的时代图景。

我不希望香港电影死,更不希望香港文娱产业坍塌。

我还想闻到那些熟悉的气味,找到那些旧时的观感。

也许,该有更多的狄龙闯入象牙山看看。

站在狮子山上,已经很难望见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