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两篇文章都是介绍光绪版《嘉应州志》中卷七——客家方言的。其实在后半部分还讲了部分的谚语,也是十分有趣,下面分享给大家。

受惠不能报曰手长衫袖短

这是极文雅的说法,估计除了读过古书的老先生能说出来和听得懂,其他大部分人都不会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以长手形容别人给予的恩惠,以衣袖之短比喻自己能够做的回报,衣袖再长也包不住整个手,回报不完别人给的恩惠。

鳙鱼头鲢鱼肚

这是讲客家美食的,以后我收集足够多的材料后再来专门写。

八月蚊生牙,九月蚊生角。

猪来穷,狗来富,野猫来著麻布。

这句的流传略有不同。有的版本是“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开质库”。客家旧俗,家中父辈离世,子侄戴孝不能理事,所以要把家里的钱粮库的钥匙交给家族中主持办理丧事的理事使用。这就叫“开质库”。表示家有丧事。

也有的版本是“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孝”。客家话“孝”读“耗”。

解释为穷人家篱笆破烂,墙壁残缺,所以猪能进门。说明不是家里有钱,而是家里穷,穷到挡不住猪这样的大牲口闯进家门。富家整天宴饮,好酒好菜,到处是残羹剩饭,招惹到外面的狗也来家里捡地上的骨头吃,显得这家人很有钱。猫儿总是追着老鼠跑,老鼠又称耗子,猫儿追着耗子跑进家门。猫来就“耗”来。这样解释就很合理。

客家话方言大全教程(客家方言里的有趣谚语)(1)

梅州地区较为常见的民居形式

三月三日晴,蓑衣笠麻可上棚。三月三日雨,蓑衣笠麻厌欲死。

又有一版本是“三月三日晴,桑上挂银瓶。三月三日雨,桑叶无人取”P238

据嘉庆版《平远县志》记载。清明新茗出,花柳芳菲,炎气渐蒸,是日最忌雨,雨则麦穗之将熟者坏。谷雨割麦莳田,农务正忙。

三月三日与清明节气相邻,也是一年春开头,各地形成很多当地适用的农业谚语。记得父辈曾经提过“清明晴,......清明雨,.....”还有“未到惊蛰先闻雷,......”这些后半截都没记住,毕竟家中不是务农,我本人也很少接触农活。只是在正当时,听曾经务农的长辈提到过。

客家话方言大全教程(客家方言里的有趣谚语)(2)

莳田摩师傅,面前一块水豆腐。

东睒西(镬字偏旁改为目),湖洋副坼。

南睒三日,北睒对时。

客家聚落地处山区,高低落差很大,夏季季风气候变化剧烈。各处小气候变化无常。

这里的“睒”其实就是闪电。意思是南边打闪电,就没有雨;北边打闪电,一小时内就下雨。

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

未到惊蛰雷响先,四十五日乌暗天。

这里就和我上面提到的清明雨很接近。“乌暗天”在客家话里读“乌阴天”。

蚤雨晏晴

没有注释,似乎应该是“早雨晚晴”,客家话“晚”读“丫”。晚上叫“丫布头”。“丫”的音又与“晏”接近,梅县音比较软一点,舌头一卷,两者的音就一样了。

夏至逢端午,卖男又卖女;分龙遇夏至,有秧不用莳;四月无立夏,新米糶过老米价。

这里的预言很吓人,夏至和端午重合,就会发大灾荒。

分龙是什么?哪位看官懂得,请指教。

四月无立夏,指的是农历四月里面没有立夏,貌似今年的立夏是农历三月二十四,怕怕!

新米糶过老米价,就是粮食收获少,价格会高涨。让我们拭目以待梅州今年的晚造收获情况吧。

白露雨,有谷做到摩米;白露晴有谷摩仓装。

这里的“摩”意思是无、没有,客家话读音。

这里的仓可以说一下。客家山区最大的室内家具——禾仓间。估计没几个人见过。以前我家就有一个,可惜没有留下来,也没有照片,网上能找到的照片也是寥寥无几,样式也有一定的差别。

禾仓间就和他放置的那间房一样大,就是用厚木板做的一个大箱子,密不透风。四只柜角放置在大大的鹅卵石上,这样防潮。柜门小小的,离地一米高,只能容纳一个人爬进去。禾仓间里面就像火车卧铺一样,两边有隔板,可以放置储存食物,什么稻谷啊,鸡蛋啊,花生油啊,年糕啦、炸粑(读版,应该写成左米又反,可是字典里没有)啦,,米程都可以放入。既能防蟑螂也能防老鼠。

客家话方言大全教程(客家方言里的有趣谚语)(3)

缩小版的禾仓间

这是我儿时的天堂宝库,常常幻想着在里面架子上睡觉,想吃啥都有。故此被大人笑为“好食古”。

冬至赤,禾苗入坑坜;冬至乌,禾苗出大埔。

意思就是冬至那天晴朗,天气就会干旱;冬至阴天,就会风调雨顺,禾苗长势就会良好。

梅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一年可以两造,冬春还有一段时间是空闲。平远县令就引入小麦种植,这样就可以两年五造。后面随着气候的变化,耕种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冬季种麦,春季收割的时候,会耽误早稻的播种时间。所以现在平远地区已经很少种麦子。更多的是种植蔬菜,比如萝卜、生菜、大蒜和大菜之类的,可以供春节假期食用。这样就不会浪费土地资源,达到合理利用。

客家话方言大全教程(客家方言里的有趣谚语)(4)

冬季农闲,大田做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