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装2500份盒饭的无人拖车

vs

雨篷版“三蹦子”

上海交大送餐“天团”的选择是——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1)

从一开始的第一餐用了3小时才配送完成,到现在30-40分钟学生就能吃上热饭菜,涵盖院士、教授等大咖在内的上海交大教职工送餐“天团”,为了优化配送绞尽脑汁。

“是时候该研究无人‘三蹦子’了!”这两天上海交通大学的“送饭神器”火出圈。

经历私家车三轮小货车(俗称“三蹦子”)、五菱无人小拖车无人小巴之后,能够单车装载2500份盒饭的无人“三蹦子”物流车的测试视频传开了。

此外,校园里还出现了公认的最佳升级款——雨棚版“三蹦子”,能及时应对连续来袭的申城春雨。

与无人小巴和五菱五人小拖车一样,这款新“神器”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杨明教授团队研发的。实际上,无论是无人小巴,还是无人物流车都是该团队一直以来的在研内容。无人小巴曾在上海交大多个校园试运营,在此次校园送餐中最多一次运了1500盒;无人小拖车日常也承担着大结构货物的运输和测试,这回它的三层结构拖斗能实现单车780份盒饭的运输。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2)

最新亮相的无人“三蹦子”也是杨明教授团队早就研发储备的技术产品,动力车是自主研究的无人、低成本、轻巧小三轮车,经过匹配厂区等应用场景的需求,经过优化设计,连接3个拖斗,运能不容小觑。

最近这些天,杨明教授也是送餐队伍中的一员,既负责开车又要装卸货,和其他老师一样,他们每个人每餐几乎要经手几百甚至上千份盒饭。不过这位教授级送餐“小哥”一边运盒饭,一边琢磨各环节优化。

他与工程师给无人小拖车增加了固定部件,让盒饭不晃动;大型车辆容量很大,能装几千盒,但只有一个门,装卸效率低,让学生尽快吃上热饭,装多少才是最优解?

“并不是越装得多越有效率。不仅要考虑用什么车,还需要全流程各环节的优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杨明教授说。

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传来好消息——官微更新《向全体交大人报告:学校疫情防控进入全面向好阶段》。闵行校区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决胜期,已接近“动态清零”的目标。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3)

大家看到的无人“三蹦子”的视频拍摄地也不在交大校园里,是校外测试场地,这款无人物流车也并非为此次送餐定制。

“实际上我并不希望它开进校园来送餐,交大的疫情已经进入决战期,能看见曙光了,我更希望学生们很快能自己出来吃饭。”杨明教授说。

这两天交大送餐“天团”还出现了公认的送餐“神器”最佳升级作品——来自图书馆送餐团的“大棚车”。

最近申城进入阴雨天,为了让娃儿们的餐盒不淋雨,图书馆团队把“三蹦子”改造成了雨棚版。上海交大图书馆党委书记姚奕介绍,图书馆负责校园里700多份清真餐的运送,分散在100多栋寝室楼里,因此这支团队要面对各种“复杂地形”。为了方便送餐车在各宿舍区灵活“走街串巷”,图书馆团队分配到了一辆“三蹦子”三轮小货车。

为了遮雨,团队找来雨衣、桌布等各种材料,发现经不住闵行的“风大雨大”。于是在与物业师傅的共同努力下,循环利用了活动留下的喷绘布和不锈钢小钢管,给小车搭棚。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4)

“实践出真知啊!我们的1.0版规整又好看,可是太矮了,拿取餐不方便。而且保护了餐盒忘了送餐员,我们的队员跑一趟回来变成落汤鸡。”姚奕说。

为了保护珍贵的劳动力,也为了优化送餐,2.0版本诞生了。心灵手巧的物业师傅用细铁丝固定钢管,再细心用胶布缠绕防止划伤;尼龙扣固定棚与架,并且将雨棚延伸至驾驶位。

姚奕说:“送餐群里的老师们评价很高,说像古时候的车碾一样气派。我们是图书馆嘛,还加上一些装饰,希望书香伴美食,给大家也增添些精神鼓舞。”

图书馆送餐团由10位党员组成,最年长的56岁了,最年轻的刚工作不久,大家奋战在一线,为这座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已经在群里说了,如果有需要,可以为大家提供改造服务。虽然我们基本都是文科生,但是在这所学校里,学科交叉也不奇怪嘛。”姚奕笑着说。

彩蛋一枚

​上海交大学子的创意作品

每个细节都值得品味

每个片段都值得留在记忆

花开了

相见时不远了

❤️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5)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6)

END

交大无人驾驶智能车 并不想要超级盒饭无人车进交大(7)

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 | 易蓉

图片及视频素材 | 上海交大送餐天团

视频制作|孙中钦

编辑 | 大能姐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