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之中,充满了机遇。而机遇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机遇来临时,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做出选择,切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机遇,对每个人来说,是公平的,因为人人都可遇到。但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又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它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只垂青那些懂得如何追求它们的人。所以,聪明的人往往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只待机遇的来临。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同盟关系,一直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由于强敌在侧,他们不得不携手合力抗曹,直到荆州问题的引爆,孙权萌生异志,趁关羽攻击曹魏,和曹操暗中勾结,出兵与曹军夹击关羽,最终,关羽败走麦城。
关羽的被杀,意味着孙权必将面临刘备的复仇大军。此时,如果曹魏趁火打劫,和刘备联合作战,东吴江山将势必难保。孙权惶惶不可终日,常常彻夜难眠,后来想派使者向刘备求和以化解危机,但刘备因痛失兄弟,悲情未消,见东吴使者,顿时火冒三丈,大声怒斥,没有一点和解之意,并扬言不日将举兵攻打东吴,为二弟关羽报仇。使者无功而返,向孙权禀报经过,孙权思虑很久,最终又决定降曹。
曹丕见东吴使者说明请降一事,犹豫是拒绝还是接受,召集身边谋士,让他们献计献策。
曹丕身边的聪明人很多,尤其是刘晔,他对孙权的心机早已洞悉。刘晔说:“孙权无故投降,必有缘故,此人胸怀异志,不能养虎遗患,为今之计正是联合刘备,铲灭东吴才是。”
刘晔建议,蜀汉攻击吴国边境,曹军则可攻击吴国心脏,不出十日,孙权可灭。之后,蜀汉势单力薄,就算得到东吴的一山半水,也无济于事,迟早灭亡,届时,我们则可一统天下。
但,魏主曹丕先是提出从蜀汉背后偷袭,后又接纳了孙权的投降。孙权可谓福大命大,比起曹操来,曹丕的判断力果然很差,他不听刘晔的建议,接纳了孙权,孙权侥幸化解了魏、蜀夹攻的危机,幸免于难。
试想,如果魏主曹丕真的采纳刘晔的建议,在历史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可能会大大缩短,且会大大提升曹丕的历史地位。
机遇,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现,如果把握不住时机,则可能会遗憾终生。抓住机遇,海阔天空;错过机遇,寸步难行。但,一个人的机遇,又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只有时刻准备,才能成就自己。
比如,英国科学家弗莱明,他花了几年时间去专心研究对付葡萄菌的办法,但一直没有收获,在一次实验中,因为偶然看到一直培养葡萄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青霉素却问世了。
又如,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研究做灯丝的材料时,试验了上千种材料,都遭遇失败,在一次偶然试用了钨,却大获成功。有的人把科学家的这些重大发现和发明,都归结于偶然的机遇而已。但如果没有之前的足够准备,即使机遇就在眼前,也将错失。正像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在观察的领域,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人。”
在我国历史上,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殷纣王,周氏王朝建立;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而换来“三顾茅庐”的典故,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他们的成功,并不只是机遇到来,抓住了机遇,而是在机遇到来之前,已然胸中韬略千万。
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这就是机遇的魅力。
能否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关键在于人们是否足够的勤奋好学,随时准备。大凡成功者,在他们的成功道路上,从来都是现有足够的能力,且时刻准备,才抓住它,利用它,发展自己,获得成功。所以,努力做个有准备的人,当机遇临近,迎来我们的人生之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