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开篇提及:纣王七年春二月,忽然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闻太师这位国之栋梁,这一去就是十五年之久。在此期间,商汤社稷快被纣王给败完了。

这一期,咱们不说商汤也不说周朝。就说一说,闻仲北征中的谜团。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1)

北方七十二路诸侯到底是什么人?袁福通又是何许人也?能让闻太师这样的人物征伐了十五年?

袁福通此人就在书中出现过一次,此后再也没有提及。但笔者认为,此人必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否则作者也不会单独给他安排一个名字。

仔细推敲之下,袁福通此人竟然大有来历。同时也可以验证,封神作者的对于史料认识令人叹为观止,封神演义作为名著流传于世绝非偶然。

当然,在若只从商朝历史来看,几乎不可能揭开上述问题。封神演义毕竟是神怪小说,世界观架构上多来自于山海经,商朝历史,以及当时明朝时期已知的历史。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2)

因此,想要弄清楚北海72路诸侯和袁福通的身份,也需要综合这三者探究。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一点。商朝北方的敌人是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北方诸侯的活动范围便能得到锁定。

根据《周易·既济》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竹书纪年》记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

综合多方史书记载,商朝与鬼方部族在漠南有过多次大战,最终以商朝胜利告终。而鬼方部族开始逃往北方。最远越过了蒙古高原,甚至抵达了贝加尔湖畔。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3)

这充分说明,商朝北方主要的敌人为鬼方部族。

那么是不是说,贝加尔湖就是封神中的北海呢?

笔者认为不然。

因为即便是在明朝时期,贝加尔湖并非是固有的疆土。所以,无论是从商史还是明史,贝加尔湖就是闻仲平定的北海都不成立。

同时,本文我们要说的主题,并非是逃亡北方的鬼方部族,而是留在漠南阴山地区,投降商朝的残余势力。也就是闻太师北伐的72路诸侯。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4)

解开了这个问题,咱们继续往下分析。

封神演义中原文明确说过,纣王登基时,四方太平,国泰民安。北海72路诸侯为什么突然要造反呢?

首先,可能是剧情需要,如果闻太师不走,妲己根本没有机会魅惑纣王。所以,闻太师必须走。而且走得要远,时间也要足够长。

那么他去的北海到底在什么位置?以至于要去15年之久?

前文咱们已经锁定了一个位置,漠南阴山地带。也就是投向商朝的残余鬼方部族的居住地。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5)

华夏有句古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鬼方部族跟中原王朝历来矛盾颇深,就算短时间归向,也不会消停太久。所以,他们随时都可能造反。

也只有闻仲出征,才能彻底平定。

为什么呢?

封神原文中提及:闻仲被归来,说的是北去一行斩妖除魔。证明北方的诸侯已经被妖魔化,根据封神的神话背景,可能真的是妖怪作乱。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6)

而闻仲此人生来正直,额头有竖眼,可辨忠奸,能震慑妖邪。所以,他北去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既然闻仲北征的位置被锁定在漠南阴山一带,那么北海的位置只能是一个地方——内蒙古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在认知有限的认知中,大湖即为‘海’。而乌梁素海面积不小,被称为北海也不为过。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7)

既然找到了北海的位置,北海72路诸侯的身份可能就是蒙古人。

但仅凭地理位置,还不能足以印证这一点。

接下来,咱们从袁福通的身份来论证。

根据袁姓源流考证,商朝时期这个姓尚未出现。

袁姓出自妫姓,始祖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陈胡公。因此,封神作者在确定这个人物的时候,应该是综合了明朝历史。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8)

而在明朝时期,袁姓多生活在南方,与蒙古人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根据考察史料,笔者找到了一条线索。后来的袁姓并非都是来自于春秋时期,在明朝时期,一支蒙古人在蒙元帝国灭亡之后,也改姓为袁。

史料记载:元朝末任皇帝在穷途末路时,留下七言血书:“本是元朝帝王家,洪兵赶散入西涯,绿柳岸上各分手,凤凰桥头插柳桠,一姓改为几样姓,几姓分居百千家,要想兄弟同相会,一梦云游海推沙。后人记得诗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9)

其中改姓中的一支,就有袁姓,源自乞颜部族。乞颜部族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之一,属于蒙古族始祖。同时,也是后来改汉姓最多的一支部族。

朱元璋在灭元之后,将大部分的蒙古人驱散,有的南迁融入汉族,有的北撤到漠南阴山一带。

这么说来,问题的答案呼之欲出。

封神作者在刻画北海72路诸侯时,可能综合了商史和大明史。而商武丁北征鬼方,与朱元璋灭元的情节类似。而漠南阴山一带的残余的袁姓蒙古人,便是封神演义中的鬼方残余部族。

也便是造反的袁福通的由来。

话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解释了袁姓,那么福通二字又是什么意思?难道是作者随便取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要从朱元璋灭元之后,对待蒙古人的政策说起。

朱元璋立国之初,没有选择铁血手段对付北方的蒙古人,而是选择了同化战略。

蒙古人不能再穿传统服装,改穿汉服;不准再说蒙语,改说汉语;不准再有蒙古姓,简化为单字的汉姓。

其中的改服政策便是‘服通’之意。

封神榜闻仲灭妖(纣王7年北海72诸侯造反)(10)

可见,袁福通这个看似跑龙套般的人物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综合了历史之后,打造的一个民族融合的标志性人物。

闻仲回朝后,只说斩妖除魔,没说行杀伐之事。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迎合了朱元璋的对待异族的国策。

综上所述,封神演义作为名著而言,不只是神话故事构建得很精彩。其中各种隐藏的元素也值得推敲。

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在评论区,共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