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就是告诉我们,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如果此路不通,那么换条路试试,也许就能实现你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喜欢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奋力拼搏,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因此,有时候不一定非得循规蹈矩,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

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失去成功的信心,要知道此路不通彼路通,也许你因此获得了新的人生。李宇明本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年轻教授,可是刚结婚不久,妻子就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了卧床不起的病人。

自从生下女儿,妻子的病情更加严重。而对卧床不起的妻子和刚刚降生的女儿,还有他那刚刚开始的事业,李宇明觉得头疼异常,不知如何是好。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2)

一天,他突然想到:这条路不通,我可以走另一条啊,难道我不能将研究方向定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上吗?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他说干就干,而妻子也成了他最佳的合作伙伴,刚出生的女儿正好成了最好的研究对象。家里处处都放置了一些小纸片和铅笔头,以便随时记录女儿的发音。

从女儿刚会发音,他们就开始记录,而且每周用录音带录一次用文字难以描述的声音。如此坚持了6年,一直到女儿上学时,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3)

他和妻子开创了一项世界纪录:掌握了从出生到6岁之间儿童语言发展的最原始资料,而国外的这项记录最长的也只到3岁。1991年,李宇明出版了《汉族儿童间句系统控微》一书,在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引起了轰动。

李宇明之所以既能照顾好妻女,又能兼顾好事业,就是因为他深谙“此路不通彼路通”的道理,换了个思路想问题,在已有的道路面前,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可见,当我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要善于打破常规的路径,去寻找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老牌饭店,几年来生意越来越兴旺。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4)

但由于原先配套设计的电梯过于狭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大的客流。于是,老板准备改建电梯。他重金请来全国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

请他们一起商讨,该如何改建,建筑师和工程师的经验都很丰富,他们讨论的结论是:饭店必须换一台大电梯。为了安装好新电梯,饭店必须停止营业半年时间。

老板很为难:“除了关闭饭店半年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老板的眉头皱得很紧,“要知道,这样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5)

可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凭着经验,坚持说:“必须得这样,不可能有别的。这时,饭店的清洁工正在附近拖地,听到他们的谈话,他马上直起腰,停止了工作。

他望望忧心忡仲、神色犹豫的老板和那两位一脸自信的专家,突然说:“你们那样做会把这里弄得乱七八糟,要我怎么收拾?”

工程师瞟了他一眼,不屑地说:“你只知道打扫,还知道什么?”“我知道我要是你们,我会直接在屋子外面装上电梯。”清洁工理直气壮地说: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6)

“多么好的方法啊!”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顿时诧异的说不出话来。很快,这家饭店就在屋外装设了二部新电梯,而这就是建筑史上的第一部观光电梯。

事实上,促成人类社会进步的每一项科技发明,起因都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此路不通走彼路”。很多人总习惯用老办法来解决问题,

其实对于有的问题,这种办法并不适用。总会有更好的办法在等着你,另辟蹊径,也许还可以找到比传统办法好上百倍千倍的办法呢。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7)

上面的案例中,工程师和建筑师被自己的专业知识束缚住了,一个劲地钻死胡同,却没想过走另一条路。而洁清工的脑子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

思路很开阔,因此オ会想出令专家们拍手叫绝的妙招。“此路不通走彼路”,这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加速器”,是走向成功的途径。

失之东隅东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8)

无论是有独特经营头脑的管理者,还是善于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员工,他们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工作充满热情,以主人翁精神全力以赴投人工作;二是擅长创意思考,有很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情况就会出现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因此,我们的思维要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另辟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