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感觉南宋的诗人写的田园生活会比较接近现实,不是那种陶渊明式的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有点隐士的淡泊,又有点真实的辛苦。

乡村四月古诗50首(10分钟古诗课69乡村四月闲人少)(1)

(一)诗人生平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乐清)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 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以上是百度百科的介绍。来看看《古诗课》里还提到了翁卷的什么故事。

翁卷出生在一个文人世家,哥哥考上进士,当了几年官;但翁卷本人没考上进士,便没有继续科考。他一度隐居,也曾给抗金名将辛弃疾当参谋。

其实我感觉《古诗课》里把辛弃疾称作“抗金名将”,我还是挺认同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印象里总是把陆游和辛弃疾放在一起,但是我心目中陆游就比较腻腻歪歪,辛弃疾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可能是因为辛弃疾真的上过战场,真的可以千万人中取上将首级,这样的人提出来的“抗金”主张就会比较现实,让人能够信服。

翁卷(字灵舒)与赵师秀(号灵秀)、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都是永嘉学派宗师叶适的弟子,巧的是四个人的字号里都带了个“灵”,于是被称为“永嘉四灵”。

这个“永嘉四灵”的名号太有意思了,怎么会这么巧四个人字号里都有“灵”呢?我偷偷猜测一下,会不会翁卷这个字后来有修改过,为了配合老师门下的另外几个弟子?会不会赵师秀这个号是为了配合其他师兄弟而取的?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瞎猜想,说不定就是这样巧合呢。

乡村四月古诗50首(10分钟古诗课69乡村四月闲人少)(2)

(二)诗歌品读

南宋写的田园诗果然是江浙的田园。范成大笔下是江苏的乡村,翁卷笔下是浙江的乡村。

首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山坡和原野铺满了绿色,河流(也有解释成平地)则是白晃晃的。

《古诗课》里讨论了“川”的解释,因为有人把“川”解释成河流,有人解释成平地。解释成平地的人认为这里反光的水面是涨满水的稻田,毕竟刚插田的时候,秧苗并不能把水面都覆盖住,白茫茫一片是很有道理的。

我比较认同平地/稻田这个解释,毕竟这首诗是在讲乡村生活的,河流不是典型景物,稻田才是。

第二句“子规声里雨如烟”,布谷鸟的叫声穿过如烟的雨幕。文人把杜鹃鸟的叫声听成“不如归去”,于是为它赋予思乡和归隐的含义。然而农民听到的是“布谷布谷”,是催促播种劳作的闹钟。

《古诗课》说,如果是商人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怕是会听成“贱买贵卖,贱买贵卖”;而渔夫则会听成“大鱼都来,大鱼都来”。

说到底,鸟还是那只杜鹃鸟,端看听鸟叫的是什么人了。

第三四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里乡村很少见到空闲的人,因为他们刚忙完养蚕采桑的事情,又要去忙着插秧了。

其实何止四月忙碌呢,农民一年到头都是忙忙碌碌的,劳苦大众都是如此。

《古诗课》里说,翁卷这首诗没有为农民诉苦的意思,而是透露出隐居的向往。

我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毕竟都已经在最后说乡村四月没有闲人,大家都很忙碌了,怎么会是不谙人间疾苦的口吻?我觉得诗人只是用比较清淡的口吻来描写辛苦的生活而已。那种辛苦还是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来的。

乡村四月古诗50首(10分钟古诗课69乡村四月闲人少)(3)

乡村四月古诗50首(10分钟古诗课69乡村四月闲人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