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固阳县高度重视黄芪产业发展,深挖黄芪发展潜力,持续加大产业链建设,打造“正北黄芪”品牌,不断推动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全县黄芪种植面积6万亩,年产黄芪1.2万吨,年产值达到2亿元,黄芪变“黄金”,给曾经贫瘠的大后山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

黄芪什么年份的为上品(芪开得胜固阳正北黄芪前世)(1)

◆前世 千年黄芪种植历史

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大后山,年均气温4℃,温差大,降雨量少,农作物生长期长,广种薄收。这成为固阳县农业增产增收无法突破的瓶颈,也曾是这里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上的劣势,某种程度上也是优势。地处阴山北麓、北纬41°的黄金纬度带,固阳县土壤质地独特,高原气候凉爽,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是黄芪的天然生长地,所产正北(蒙古)黄芪纤维细、粉性足、味道甜,而且有效成分含量多。

黄芪是中医补气圣药,为常用大宗药材,不仅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誉,而且在国际药用植物市场上颇具影响,一度是我国中药材出口量最大品种。

我国黄芪产地早年主要在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后逐渐由西南转向西北和东北地区,如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山西及东北三省。蒙古黄芪是固阳产区的道地药材、当家品种。

蒙古黄芪好在哪里?正北黄芪富含黄芪多糖、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等医药保健成分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多种微量元素,药用价值很高。根据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测定:固阳正北黄芪甲苷含量超过药典规定标准,是我国优质的、道地的蒙古黄芪。2018年,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院陈贵林教授在第二届中国固阳正北黄芪高峰论坛暨有机黄芪产业推进大会上作报告指出,其一,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相比,前者耐寒性明显优于后者,更适合北方地区种植;其二,就有效成分来说:蒙古黄芪中的黄酮类和多糖含量明显优于膜荚黄芪;其三,蒙古黄芪一年生植株不开花,只进行营养生长,一般在第二年才开始开花结实,完成第一个生育周期需要2年,膜荚黄芪一年生植株就开始开花结实,一个生育周期通常为1年。

黄芪什么年份的为上品(芪开得胜固阳正北黄芪前世)(2)

作为蒙古黄芪重要产区,固阳县适度干旱的气候特点,有利于提高黄芪品质。陈贵林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干旱胁迫对黄芪生理生化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发现黄芪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类和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响应干旱胁迫。他表示,适度干旱胁迫可不同程度提高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代谢产物的含量。

据介绍,固阳县历史悠久,当地采集野生黄芪的历史在千年以上,种植则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由固阳县医药公司在农地撒籽直播,试种成功。1974年,固阳黄芪种植施行第一年栽培秧苗、第二年移苗栽培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推广国内首创的黄芪横播技术,为规模化种植生产奠定了基础。

虽然产品品质好,但种植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固阳县的黄芪产业发展,成为瓶颈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