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春夜喜雨》押韵对吗?

刚在微头条中看到一位名叫@走遍广东的条友发文,问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明”字有没有出律?

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这首五言律诗

春夜喜雨

[ 唐 ]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Sheng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Sheng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meng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cheng

先看在下的评论!

阁下既走遍广东,乍不知“明”字在粤语中是读meng2声呢?这是因为在古代平水韵中的下平八庚韵中的字大都是开口元音,收于后鼻音,发音大多开阔,雄浑,坚锵。发庚韵的字韵母后发展4大类eng,ing,ang,ong等。而“明”字按唐韵,中原音韵均属“庚韵”所以这首律诗并无出律处。

“明”字在今天是读ming,但在古代特别是唐朝前,是读meng萌,像这样的古今读音不一样的字有很多。

春夜喜雨杜甫体裁(杜甫的春夜喜雨压韵工整吗)(1)

杜甫在律诗方面是真正的行家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在于写实,深沉,厚重,有浓浓的家国情怀,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在择韵上,诗人以韵迂情,他选择"庚"韵,是因为“庚”韵发后鼻韵母,其发音过程悠长,客观上能拖慢整首诗吟诵的时间和语调。这恰恰宜于表达诗中喜悦而不冲动、醇厚而不奔放的绵长细腻的情感,可以视之为作者不愧“诗圣”及律派鼻祖之名。

古今读音不同的字有很多!

我们常见的有:

斜,古读Xia霞音,今读Xie。

街,古读gai该音,今读jie。

明,茗,古读meng萌,今读ming

风,古读fong,今读feng。

梦,古读mong2;mong4,今读meng。

读古音的人名:

1.万俟卨,读音为莫其屑(moqixie)。万俟为复姓,万俟卨为南宋时受秦桧指使,诬陷谋害岳飞的奸臣。

2.毌丘俭,读音为贯丘俭(guanqiujian)。毌丘古为复姓,后分为毌姓、丘姓和俭姓。毌丘俭,三国时人。

3.伍员,读音为伍云(wuyun)。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为报家仇投奔吴王阖闾。

4.金日磾,读音为金觅低(jinmidi)。汉代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官拜将军。

5.冒顿,读音为墨独(modu)。汉代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后弑父自立。

6.曹大家,读音为曹太姑(caotaigu)。“大”与“太”古为一字,“家”字,古姑字。曹大家,汉代历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后嫁曹世叔为妻。东汉和帝赐号大家,后世遂用大家为女性尊称。

春夜喜雨杜甫体裁(杜甫的春夜喜雨压韵工整吗)(2)

7.嫪毐,读音为涝蔼(laoai)。嫪毐,战国时秦人,曾为吕不韦舍人。

8.颛顼,读音为专需(zhuanxu)。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9.樊于期,读音为樊乌基(fanwuji)樊于期,战国时秦将,后逃至燕国,自刭而死。荆轲函其首献秦王,欲乘机行刺。

读古音的地名:

1.九京,读音为九原(jiuyuan)。春秋时晋国山名,今在山西绛县北。因系晋国卿大夫墓地所在,故后称坟墓为九京。

2.石埭,读音为石代(shidai)。县名,今安徽省池州。池州西有三块巨石,名曰头埭、中埭、三埭。

3.不羹,读音为不郎(bulang)。河南襄城古称西不羹,河南舞阳西北古称东不羹。

4.曲逆,读音为曲遇(quyu)。汉代县名,在今河北完县、曲阳县境。汉高祖曾封陈平为曲逆侯。

5.吴会,读音为吴贵(wugui)。现在江苏吴县,“会”即会稽,浙江绍兴古称。又,吴会亦兼指江浙。

6.朱提,读音为殊时(shushi)。山名,在今四川宜宾西南,古盛产银,故又称白银为朱提。

7.阌乡,读音为闻乡(wenxiang)。“阌”即古“闻”字,亦读为wen。县名,在河南境内。

8.圌山,读音为垂山(chuishan)。山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控守的江防重地。

古诗中容易读错的字

王维的《鹿柴》柴字通今寨字,

柴,应读zhai寨,不读chai。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其中“斜”就是应按古韵读Xia霞,不读Xie。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鬂毛衰”,其中的“衰”字不读Shuai,应读cui。

李白的《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ai”而不是“hui”。

我们今人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古今读音不同的字?

我个人的理解是,古人已经写好的作品,必须要严按古音去读。今人再写诗填词时,则应将同一韵部中,今读音不同韵母的字区分开来。简单讲如“庚”韵中有韵母ang的字,有韵母ing的字,有韵母ong的字,有韵母eng的字,我们在选用韵脚韵字时,可以将今读音差距大不同韵母的字分别归一小类,就是“庚”部分成四小类去入韵。

#国风##文化#

春夜喜雨杜甫体裁(杜甫的春夜喜雨压韵工整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