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下午,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网剧电视剧部主办、铜牛电影产业园协办的“铜牛论剑”沙龙在炎炎夏日中召开。
在种种难题的冲击下,编剧汪海林、宋方金、余飞、刘毅、白一骢、温豪杰、刘誉、卞智弘、李尚龙、袁琴、宋冰雪与编剧帮创始人杜红军,针对“现实主义IP抢购热潮”等行业现象,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现实主义IP?
编剧价值不应被IP压制
在活动现场,余飞提到了许多片方盲目采购IP的现象,“制片人被小说中的几个精彩段落所吸引,甚至只是看好小说的文字气质或其中的某种情绪,就花大价钱买下这个IP。结果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这些小说文字真正可用于剧作内容的很少,甚至有些IP在改编成剧本以后,只能剩下片名和人名。”
余飞
余飞进而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编剧在IP开发过程中的工作量非常庞大,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行业中往往存在一个怪圈,就是拿2000万去买版权,再拿200万甚至20万去找编剧做改编,而且编剧在改编项目里是很没话语权的。资本将没有价值的IP推高了,却把编剧这个真正做实事的群体压在底层。”
对于“现实主义IP”的抢购热潮,余飞重申了对IP概念的反对,并提出“没有什么IP重启,一直都是编剧在负重前行”。在IP遇冷、现实主义回归的当下,余飞认为行业应当认识到编剧的作用与价值,“在炒作IP的时期,编剧趴在底层干活,现在回归到创作本源了,不能还以IP为王,现在应是编剧抬头说话的时候。”
卞智弘
在卞智弘看来,现在行业处于“后IP时代”,囤积了大量IP的公司出于去库存的需要,在意识到“IP 明星”模式已经走不通后,仍然不会放弃对IP的开发,他们现在开始请水平高的编剧去做改编的工作,以此来挽救积压在手中的IP。与此同时,多数制作公司已经丧失了话语权,互联网平台几乎成了唯一的主导力量。
平台不愿为制作公司自主开发的项目买单。“由平台主控的IP时代还没有过去,看似是IP在落潮,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是更严重了。”
刘毅
对此,刘毅同样认为互联网平台权力过大,是行业发展的阻碍。
袁琴在活动现场表达了对现实主义IP抢购热潮的失望之情,“本以为是原创的春天来到了,结果变成了现实主义IP的抢购潮。”袁琴提出,编剧群体应该行动起来,打通原创渠道、增强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力度。
袁琴
编剧宋冰雪说,“我理解的现实主义在影视作品的表达,不仅包括生活表面以上的思考和生活表面以下的揭示,它应该跟文学基因一样,留下这个时代的风俗史和心灵史。”
编剧王力扶在场外发来书面发言说,“我理解的现实主义,是从生活的沙土里筛出来的感情的结晶,是扑入生活里,用心磨出来的人情的信任。这里边没有什么IP,也容不得投机取巧的亵渎。现实主义创作没有捷径。经典的现实主义巨著《创业史》《黄河东流去》《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都不是在投机者煽风点火的急迫中煮出来的速溶鸡汤。你们玩儿IP的时候,我们在埋头写,你们自己把路走断了,请从悬崖上飞过去,不要来我们的路上自找没趣。”
不会由“IP剧”单一化
走向“节庆剧”的孤独一枝
从3月下旬到6月份,包括武侠、玄幻、历史、神话、穿越、宫斗等题材的影视创作,逐渐被规范化。
汪海林
面对这一现象,编剧汪海林说:“作为影视创作者,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背景里面去找原因,我们需要分析出来、判断出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他认为,如今行业规则的规范化,也许会促进影视创作的多样化发展。在他看来,如今对于影视行业的规范,恰恰改变了以往的以网络数据为主的创作单一化现象。
近几年网络不断发展,IP改编剧大量涌现,影视创作逐渐受大数据结果影响。平台对海量用户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针对用户行为形成算法定制作品。而在这种网络数据算法下进行创作,却破坏了影视创作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让影视作品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汪海林说:“影视行业规范化,我们希望索性进行根本化的改变。我们希望可以给影视产业带来一个多样化的局面,既要允许网生题材的合理出现,也要有更多的优秀的其他题材作品创作。希望能够打破现在这个单一化的局面。”
他认为,由IP剧绝对主导,过渡到节庆剧孤独一枝的现象,不会出现。未来仍是多元化发展的局面。
“IP 演员 明星”的导向是前几年的一个风潮,现在看来有一个落潮的情况。“IP 明星”的模式具有在创作上的去专业化、评价体系上的粗糙化和可操纵化,以及在运作上的资本化等弊端。影视行业的规范化,对影视创作者们来说是一个好事。
编剧余飞说:“凡事不要从不利于我们的角度去想,不管从供给侧改革还是从文化建设方面,我们不能抱着消极的心态应对,反而应该找到我们的声音发出来。”
卞智弘提出:创作上的专业化、评价体系的精细化、创作上的多元化,应该成为影视创作者关注重点。应该尊重艺术规律、尊重专业人才,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如果说去掉“网络IP 明星”这种导向的话,那么应该走向制片人导向和编剧导向,因为这是创作的核心。而刘毅则认为,“制播分离”才是能让行业健康发展的模式。
刘誉
编剧刘誉借用北野武导演的话说:“别抱怨生不逢时、社会不公,也别觉得这个社会会为你的抱怨有任何的改变,现实就是现实。大家一起行动,这个行业才能有序发展,我们反复地去摸索,然后找到一个可以适合我们的生存方法。”
会员超过广告
好内容更受重视
“流量失灵”、“大IP不再是灵药”,这样的说法流行开来。而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的影视作品里,众多打着“大IP”“流量小鲜肉”等宣传旗号的“大制作”,由于作品质量不佳,纷纷遭遇口碑与热度的大跳水。
相反,那些没有大IP和流量演员撑腰,中小成本,但在创作上足见诚意的“小而美”影视作品,屡屡收获高热度和好口碑的双丰收。
尤其是在今年,影视行业震荡的情况下,头部减产、资本退潮,无论从资方还是片方,对于项目都更加谨慎。内容为王,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
白一骢
在铜牛论剑中,这个话题同样无可避免。白一骢认为,除了影视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以外,在互联网端,商业行为也是很重要的驱动力。白一骢坦言,2017年以前,之所以会盛行大IP和小鲜肉的搭配,是因为剧集的主要收入,都来自于广告商。“只有大IP和大演员,才能招到商,所以无论是片方也好,还是平台,都只好去抢那些头部的资源。”
白一骢表示,从去年开始,广告增速开始放缓,同时平台会员数量猛增,剧集从会员处得到的收入逐步超过广告,“而片方逐渐发现,会员对于影视作品的判断,是不太受到流量和IP的左右的,他们真正看的是好内容。”
基于此种情况,片方和平台对于好内容的渴求,逐渐大过了对于头部IP和流量的追求。此外,白一骢还提到,目前平台对于项目的级别评估标准并不统一,他呼吁,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专业的项目评估体系,将片方的经验纳入其中,让这个体系更加完善且科学。
同时,余飞表示,在评估体系之外,各项专注于内容的评奖体系,也应该提上日程,对于优质作品进行鼓励。
另外,对于最近新兴的互动剧,白一骢也认为,尽管不会成为主流,但互动剧一定会成为一个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影视产品。“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就是让人不要放下手机。”因此,在互动剧上,内容是否吸引人,也尤为重要。
温豪杰
温豪杰在论坛上说:“真善美是中国人最渴望看到的内容,而最有收视率保障的,也正是拥有这些要素的影视作品。所以,在如今的影视大环境下,保证自己的内容有着高品质,以及正向价值观的输出,就显得十分重要。”
汪海林总结说:“影视行业在文化上有调整的必要,我们也呼唤更深刻的改革,回归专业,回归创作本体。架空悬浮,低智反智的作品,不能独霸舞台。媒体平台要有文化责任,我们编剧要有文化自觉。一些文化价值不高的作品,应该逐步淘汰掉,呼唤建立真正优胜劣汰的机制,而不是把持资源生产文化垃圾,这些年,观众不满意,为什么,我们影视行业要反思。”
【文/赵鹏泉、高庭、杨舒帆、蛋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