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加,信心回升,在经历疫情、汛情之后,中国小微经营者的处境正在持续好转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经营净现金流稳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经营净现金流稳定(三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季度营收达13.1万)

经营净现金流稳定

营收增加,信心回升,在经历疫情、汛情之后,中国小微经营者的处境正在持续好转。

11月2日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研究团队在蚂蚁集团研究院和网商银行的协助下,调研并发布了《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第3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季度营收达13.1万元,创下近一年来新高,同时信心指数平稳回升,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乐观区间,显示出较强的经济韧性。

经营成本压力增加,6成小微融资为维持经营

报告称,经营成本压力取代市场需求不足,成为近期小微经营者的第一大压力来源。分行业来看,农林牧副渔业和建筑、加工制造业的第一大压力来源是原材料上涨,服务业的第一大压力来源是房租压力。6成小微经营者现金流维持时长小于3个月,资金链紧张。

此外,第3季度,疫情、汛情波及7省20市,也给小微经营者的资金链带来一定影响。和未受灾情影响城市相比,平均营收和现金流维持时长分别下降11%和6%。

为应对资金周转问题,近年来小微经营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逐步提升,相比小微企业,个体户得到更多机构融资支持,6成以上小微经营者的融资目的是维持经营。

从申请、获贷渠道来看,线上方式逐渐成为小微机构融资的主流方式。有接受调研的经营者表示:“从银行贷款还是很难的,要么抵押、要么担保,还要各种审核,说实话,我用了很多年的线上贷款,没有逾期过,也很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希望小微经营贷款可以越做越好。”

小微信心指数保持乐观,近半数拥抱数字化经营

尽管外部压力仍然不减,2021年起小微经营者的信心指数转入乐观区间,成本顾虑也有所缓和,雇员信心指数回复到荣枯线上(50%),小微企业对4季度信心指数乐观中略有下滑,而个体户信心依旧稳定,采用线上线下同时经营方式的小微经营者各方面信心较好,纯线上的小微经营者对运营成本的信心最乐观。

数字化对小微经营有一定提振作用,近一年来小微经营者数字化程度稳步提高,近半拥抱数字化经营。采用数字化技术使得小微经营者季度营收提升约34%,有效缓解了其市场需求压力。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总数超过44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9500万户,成为我国就业主力军。

《中国小微经营信心指数报告》每季度进行一次,调研组通过线上平台,对使用支付宝扫码收付款服务的活跃小微经营者随机发放问卷。三季度问卷投放共两周,最终收集到共14567份自愿参与的有效答卷,其中小微个体户约占9成,按行业看8成集中在服务业。

嘉宾们为小微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本次发布会上,针对中国经济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与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李强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

李强表示,小微经营者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国市场主体增加了6000万户,总数已达一亿三千多万户。2020年,个体工商户新增1000多万户,从8000多万户增加到9000多万户,带动两亿多人就业。中国经济从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仍然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靠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以说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具有关键作用。

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首先介绍了光华思想力的最新研究成果,即“根据行业间投入产出表构建起的中国国民经济生产网络”。他表示,通过对比1987年和2017年的生产网络图,发现支撑网络密度和行业间彼此连接牢固程度的是大量的微观经济主体。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着数量高达1.45亿的微观经济主体,使得我国的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五年规划”能够很好的落地实施,并且由于它们彼此间构建起来的密切联系又产生了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从而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

刘俏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让中小微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使得其数量能持续增长,并推动它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构建起联系更加细密的生产网络。同时,他也期待未来关于小微经营者的优质研究能够越来越多,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张晓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张晓波表示,相比上一季度,小微经营者本季度营业收入及现金流维持状况继续向好,但利润率有所下滑。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大背景下,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的比例和金额都有所提升。困扰小微经营者的主要因素仍是市场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的压力。分行业来看,需求不足是服务业面临的的严峻挑战;而经营成本则是建筑、加工制造业及农林牧渔业当前的最大痛点。

李振华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

李振华表示,小微经营者对未来的经营信心非常重要。最近几个季度对市场需求和营业收入的信心指数处在乐观区间;成本信心虽然处在悲观区间,但有缓和趋势;雇员规模信心预期平稳。整体来看,小微经营者特别是个体户的信心平稳中乐观,极具经济复苏韧性。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刘世锦认为,当下小微企业面临两个主要压力:一个是需求不足,再一个是成本上升。所谓需求不足,疫情以来服务业恢复是比较慢的,去年中国经济整体是正增长,但消费是负增长。今年以来消费在逐步恢复,但是疫情、洪水等各种状况时有发生,所以对服务业等线下消费影响还是比较大。特别这轮疫情冲击受到的影响还在持续,所以讲小微企业感觉到需求不足的压力,这个应该是非常实在的。

说到成本的压力,今年上半年上游钢铁、有色、化工、能源等都在涨价,涨幅也相当高,原因很复杂。落实到小微企业身上压力会相当大。此次调研中显示企业感觉到成本压力上升,他认为这个可能短期之内缓解不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从扶持政策来看,财政方面的扶持政策、减税降费政策,企业还是能感觉到的。关于货币政策,在疫情期间曾经出台一些结构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就是为了扶持或者救助中小微企业,现在看来很有必要。这些政策对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小微企业就很重要。

中国小微企业的韧性很值得关注。规模企业优势很明显,但是它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也比较脆弱。而这种一家一户商贩,基本上没有多少组织性,反而韧性还比较强。这些小微企业涉及就业在中国有2亿人,他们对中国经济稳定意义重大。国家政策能不能把更多阳光雨露给到这2亿人。

刘守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刘守英表示,小微经营者的信心指数继二季度首度突破50%的荣枯线后,继续保持在乐观区间,这一点令人欣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小微经营者群体的韧性和生命力。但我们也不可忽视,小微经营者对雇员和经营成本的信心都在荣枯线下了,这表明小微经营者这个群体还是很脆弱的。在持续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影响和国际循环受阻大气候下,大批小微经营者面临订单中断,成本上升和为生存苦撑的处境。小微经营者的生存状况关乎广大农民工的就业和生计,是最大的民生。期待有关部门制订专门的针对性政策,在金融、财政和税收上予以保护和倾斜。保住小微经营者,就留住了疫后的经济活力。

陈玉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陈玉宇表示,这份报告非常有价值。他认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已大规模应用微观数据来优化经营管理,但学术界对微观数据的研究却未及时跟进,因此,这份连续多个季度发布的调查报告更显意义重大,学术界可以从中发掘更多值得研究的好问题,政策制定者可以据此更有的放矢地制定和评估宏观政策。

同时,这份报告也是我们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他从报告中很欣喜地发现,小微企业表现出良好韧性和近半数拥抱数字化的热情。他认为关于小微企业未来有两个研究方向值得关注,一是小微企业正在发生怎样的结构性变化;二是小微企业动态生命究竟是怎样的。他期待未来有更多有价值的研究呈现。

金晓龙 网商银行董事长

金晓龙表示,北大小微调研报告关注的小微经营者群体,是比我们常说的小微企业更小的一个群体,但是他们数量众多,已注册的个体户,未注册的个体户,加上灵活用工的群体,关系到2、3亿人的就业生计,网商银行正是在服务这样的一个群体。对于如何帮助这些小微经营者,数字消费券会是一种有效方式,既直接给予消费帮助,又提振需求,解决小微经营者市场需求不足的难题。另外,需要大力支持小微经营者数字化转型,使用数字化经营手段的小微明显信心更足,经营情况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