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处世智慧教你三招(教你一招鬼谷子绝学)(1)

相信大家都看过《芈月传》吧,那就讲讲芈月的故事吧。

有个事情我们需要了解,其实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私生活是很开放的,尤其是贵族。那个时候诸侯纷争,角色混乱,导致了百姓民风开放。这可是真开放,从王室贵族到普通百姓都很放得开,比如芈月。芈月并不像电视剧里讲的那样为爱忠贞不渝,即便是电视剧里的编剧为了把故事的慌给圆了,也不得不加上给芈月安排一个情夫,也就是义渠王。不是编剧想加义渠王这个角色,而是提到芈月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那些男人们。

有一年楚怀王出兵攻打韩国。为什么又是这个楚怀王,其实很简单,这家伙当了三十年的王,时间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家伙笨而且蠢。屈原就是实在受不了这哥们,投江报国的。当然这家伙还老不长记性,刚被纵横家张仪给忽悠三次,赔了夫人又折兵,知道秦国的厉害后,他一咬牙一跺脚决定,欺负韩国去,不为别的原因,因为韩国小呗,当然这个韩国不是隔壁的那个思密达国。

很显然,秦昭襄王最终赢得了胜利,正式上岗,芈月就只好退休。退休了干嘛呢?她找了个相好的,这个人名字很有特色,叫魏丑夫,翻译过来就是一个姓魏的丑男人,看来真是饥不择食了。

不过估计是日夜操劳过度,芈月病倒了,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为了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爽,他想了个好办法,下旨:

让小魏给我殉葬吧。

魏丑夫听罢,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老子陪你这个老太太睡就算了,现在还要我陪你一起死。我能说不吗?

理论上不行,老太太多聪明啊,你那点小算盘还想算计老娘?

魏丑夫思来想去,决定找庸芮去说说情,说不定事情有转圆的机会。这个庸芮估计也看不下去了,他真去拜见芈月了。见到了太后,庸芮就说:

“太后啊,您说人死了,有鬼魂吗?能看到人间的事情吗?”

芈月倒是个唯物主义,她说:“人死了就死了,阴阳两隔,怎么可能?”

庸芮接着说:“太后英明,既然人死了就死了,为什么要让心爱的人跟自己一起去死呢?要是先王泉下有知的话,看见你带着情人一起下去,肯定会生你气,天天把腿跷你身上,到时候你后悔也老不及了,别怪我没提醒你啊。”

芈月一听,好像是这个理,于是……于是就放过了魏丑夫。

鬼谷子处世智慧教你三招(教你一招鬼谷子绝学)(2)

关于芈月的故事讲完了。当然我们不是要讲历史,而是我们来分析一下,芈月和庸芮是怎么说服别人的。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一个人的口才怎么样,不在于字正腔圆,不在于大义凛然,更不在以德服人,而在于能用有效的方法说服别人,哪怕是睁眼说瞎话。在案例一中,芈月讲了个黄段子,把尚靳说的面红耳赤,目瞪口呆。案例二中庸芮讲了鬼故事让芈月放过了魏丑夫。注意,他们的方法很相似,其实都是在讲段子。

这个其实个说话的技能,如何用故事说服一个人?作为游说艺术的行家,鬼谷子把这套方法提炼成了口诀,如下:

言有象,事有比。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啥意思呢?鬼谷子告诉我们语言要有“象”,事情要有“比”。所谓的“象”就是事情的“象”,所谓的“比”就是类比的想要表达的立场。

比如案例一中,芈月的污段子就是“象”,比就是类比到表达的观点“没好处,秦国不出兵”。

比如案例二中,庸芮的鬼故事就是“象”比就是类比到表达的观点“阴阳相隔,放过魏丑夫”。

本质上,这两个案例的象比都是说服者虚构的故事,为了只是说服别人而已。

所以,古人说话其实是讲方法,而不是瞎说乱讲,是有章法策略可寻的。这个象比之术是鬼谷子游说说服谋略的精华。

其实这是个段子手的世界,会说段子也是个本事。

那么这个方法对于现代人有什么启迪作用呢?这才是今天我们想表达的,象比其实是一种说服的方法,未必是真的,带有诡辩的意味,想说服人先要设一套象比,讲个段子。同时也告诉我们,真实生活中其实很多人关注的并不是事情的本质,而是谁的故事更动听,谁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尤其是现代的商务应用,很多商业场景的假设,很多数据的分析,本质上都只是为了提高说服力而已。我经常听有人说,商业模式的逻辑,比拼的是谁的故事讲的动听,谁的泡泡吹的大而已,而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象比”,说到底有些故事认真了,你就输了。正所谓聪明人讲故事,愚蠢人信故事。我们切记堤防。

这就是鬼谷道,以道为骨,以术为辅,借古喻今,道术合一。

学习国学鬼谷子谋略智慧,欢迎关注鬼谷子微信公众号(guiguzi7619299),我们一起纵横捭阖,鬼谷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