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阳光,却要透过窗赞叹阳光的美。

只要往前迈几步就可以切身感受太阳的温暖,可是人总有千万种理由不愿去感受太阳的温暖。

女孩说太阳会把自己晒黑,晒黑了自己会变得不漂亮,晒黑了就没人追,在太阳底下晒会出汗,出汗不舒服。

男孩会说阳光太晒,一个人晒没意思,找不到愿意陪自己晒太阳的人,还不如窝在房间里面看别人在阳光下淋漓大汗的样子更痛快的。

下雨的时候很多人都心心念念着太阳,想着晒太阳自己的心情都会变得愉悦,还可以看见外面遍地金黄,可以看见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清明,自己不会发霉。

可是阳光的刺眼却让人出门撑起了伞,把自己窝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之中,倒是有点叶公好龙的意思。

我其实也是如此,我喜欢太阳,喜欢它的美丽。

因为在眼睛所到之处不再是阴暗,自己不再是只能呆在小房间里面憧憬某一天不下雨可以约上三五好友出门的春秋大梦,可以去实践了。

很多时候我们更像是想象派,把一切自己的不作为都归结于外因。

我们会想着下一秒要干嘛,可是下一秒手机亮了或者外面有人在说话,自己又找到借口不用完成我们上一秒许下的诺言。

我的一个室友将这个理论演绎的淋漓尽致。

大学毕业渐渐临近,论文的事情却还是迟迟没有完成,毕业答辩一天天临近,他心里也很着急。

从实习回来半个多月了,他每天只有口头上的规划。

规划自己每天要写多少字,预计在哪一天要完成自己的论文初稿。

可是,他只是说了半个多月,实际写稿字数不到一千,距离论文字数最低要求的六千还是遥遥无期。

有一天做规划,他将自己的目标具体分配到每天,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每天写一千五百字,争取在五一之前写完然后就可以交给老师修改了。

上天真是“眷顾”他,在他做下自己规划的那一天晚上,电脑可能是老化了导致系统奔溃了。

于是,第二天他就花了一个上午加一个中午的时间来维修自己电脑(其实就是重装一下系统)。

我开着玩笑说:“我打赌你今天写不完五百字”。

他说:“赌什么?”。

然后我想想了说你一定完不成自己定的目标——写一千五百字,然后他就不说话了。

我在宿舍午休完,回到图书馆继续看书写东西。

等我晚上回到宿舍,发现他还没回来。

等到他回来我问他:“你今天论文写得怎么样?”。

“额,没写,下午去网吧了”他回答说。

我继续问:“你中午不是就弄好自己的电脑了吗?为什么不写论文啊!”

“弄电脑搞得自己太累了,就不想写,于是就到网吧打游戏去了。”他笑着说。

我无语了,他将自己规划的那么好,甚至具体到了字数还有时间。

他原先是打算每天花三到四个小时写论文,然后剩下的时间可以好好玩,毕竟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放浪形骸的时间了,玩无可厚非。

可是每天将自己的想法只是在口中说说真的没用,论文又不会自己写好,虽说本科论文确实不怎么高端,但好歹也得花点心思吧!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和我室友相同的人。

一抓一大把,严重拖延症患者几乎随处可见,其实我也应该也算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每天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也不见得能全部完成。

有深度有品味的阳光句子 却要透过窗赞叹阳光的美(1)

人生需要计划,需要很多规划,可是你的计划一旦是长远的,那就很可能是镜花水月——空谈而已。

我现在是做好一个大概的长远规划,然后每天晚上临时决定明天的任务。

看过一本书讲过一种方法来克服借口拖延,在此分享一下:

作者克服拖延是发信息约好一个朋友去某个地方做什么事,只是留言,不需要朋友回答去不去,自己的心中认为朋友回去就好了。

自己心中想着一定要去赴约,因为是自己主动邀请的。

到了地点就开始做事情,不在乎朋友是否会来,将自己置于一个环境中,用这种方法让时间回到了自己的手中,摆脱了各种各样的羁绊。

希望这个方法能给大家一个启迪,找到适合自己的掌控时间的方法,不会再只是说着自己要干嘛,想着怎么干,而从不实际行动。

有深度有品味的阳光句子 却要透过窗赞叹阳光的美(2)

以前我总是想着要写一篇关于郭沫若的文章,看看真正历史中的郭沫若是什么样子。

我之前站在理想的国度中高屋建瓴,想象自己要写一篇多么宏伟的文章。

可是这个想法在脑海中沉淀了好几年,一直到昨天才开始真正的行动!

是因为我之前没有时间吗?

不是,是因为自己太懒,是因为自己不想给自己加负担,宁愿看看电视剧打发时间。

昨天我试着不去想着自己要写的怎么怎么样,先动笔、找资料再说,去掉那些远大理想,摸一摸现实的砖头,然后一块一块的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