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

7月15日下午,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理、丽江、怒江、迪庆专场新闻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

刘桐 摄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

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是云南悠久文化的历史根脉

山川风貌的美丽缩影

对外展示的最佳窗口

是关心牵挂的地方

是一个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4)

张成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理迎来了旅游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2015年1月亲临大理考察,大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大理州委、州政府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动文旅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2亿人次、同比增长83.3%,实现旅游总收入3524亿元、同比增长172%,“十三五”末,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19.9%。2021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451.8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39.48亿元。

2022年上半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95.7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42.38亿元。7月以来,随着疫情形势好转和暑期旅游季来临,进入大理的游客量暴增,7月1日至10日,大理州接待游客超过230万人次,旅游业复苏势头强劲。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5)

精品创作屡获新佳绩

大型白剧《榆城圣母》囊括“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戏剧类所有最高奖,并入选2019中国好戏网络展演优秀作品;白剧《数西调》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提名剧目”、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花灯剧《王德三》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演艺创新成果作品,全州艺术创作呈现持续繁荣喜人态势。电影《新五朵金花》《你是我的一束光》在春节前后已上映。

公共服务供给释放新活力

全州建成13个图书馆、14个文化馆、1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5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形成了以州级为主导、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社区)为终端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理州入围“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创新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打造了巍山文华书院、先锋沙溪白族书局等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美阅读空间。大理州群艺馆“艺术普及”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2021年“春雨工程”全国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舞蹈《东山葫芦笙舞》荣获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金奖;“风花雪月·乡愁大理”中国当代美术名家大理采风作品展一系列活动深受欢迎。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6)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

全州有四级非遗项目719项,其中国家级18项,有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2人。《大理州非遗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展示中心和大理、巍山非遗街区,新建12个非遗传习所、10个“非遗 旅游”示范点,培育“李小白”手工银壶、“璞真”“蓝续”扎染、剑川木雕等知名非遗品牌。白族扎染传承人段银开入围角逐2021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鹤庆银器年产值达26亿元,鹤庆新华村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剑川木雕年产值超4亿元;“鹤庆银匠”“剑川木匠”荣获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品牌。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7)

图源:视觉中国

文旅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先后实施文旅项目30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200多亿元,华侨城、融创等大型文旅企业落地大理,希尔顿、大理国际、英迪格、铂尔曼等高端酒店建成运营。高品质酒店县域全覆盖工程稳步推进,建成木田养山、喜林苑等50个半山酒店。普德赋云南大理国际度假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大理·鹤庆银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剑川木雕省级重点培育文化产业园创建工作快速推进,目的地婚礼等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21个3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成智慧景区;推进环洱海生态廊道智慧化改造大理文旅资源数字孪生一张图平台等一批省内智慧化项目建设,推出洱海游船、大理变压工厂幻境2099、无人机表演秀等夜经济项目。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8)

资料图

目的地品牌品质持续新跃升

加快推进剑川沙溪·石宝山、漾濞石门关、双廊艺术小镇5A级景区创建,全面启动天龙八部影视城、大理海洋世界等11个待评4A级后备景区创建,全州A级景区达30家。大理州列入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市荣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理古城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双廊镇、新华村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重点村,剑川县沙溪镇案例入选2021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推出红军长征过大理等3条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5条省级党史学习教育体验示范线路。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9)

由滨岩 摄

大理文旅形象得到新提升

打造集“网、端、微、刊”为一体的文旅媒体矩阵,深挖生态大理、文化大理、乡愁大理等资源,集中力量打造好大理“会客名片”。《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入选文旅部旅游宣传推广培训班案例教学。发布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图H5专题页以及《大理目的地婚礼产业发展报告》,推出29个“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打卡点、5条告白路线,抖音“有一种生活叫大理”话题播放量达37.4亿次、“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大理”话题播放量超过1.8亿次。《艺览天下·了不起的地方——大理州·剑川县》节目在CCTV-3及新媒体互动平台《央视频》播出。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0)

市场监管培育呈现新成效

从严从实整治文旅市场秩序,“治乱清源”八个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建立完善文旅舆情监测机制,投诉案件处置效率全面提升。文明旅游“彩云行动”广泛开展,涉旅业态诚信评价圆满完成。开展全省税控建设试点,健全投诉处置不过夜、“30天无理由退货”等长效机制。通过红黑榜公示、执法人员挂钩联系、约谈等制度多管齐下,旅游市场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由稳向好。

制定文旅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出台支持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恢复经营发展激励政策,暂退62家旅行社578万元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推荐符合要求的旅游企业申报省级资金,2家旅游演艺企业、8家旅行社入选省级纾困补助公示名单,完成6家文旅企业新增流动贷款贴息申报。在全省率先出台政策支持旅行社和A级景区恢复经营发展,对2020年度、2021年度综合考评前十位的州内旅行社、A级景区累计兑现奖补资金760万元。给予经营困难的重点文旅企业纾困资金帮扶。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1)

洱海风光 张成 摄

未来

大理州将最大限度发挥好

大理历史文化优势、美丽山水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和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

推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十四五”末

全州接待旅游总人次突破5600万人次

文旅产业综合增加值占比达到1/3以上

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8%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州经济发展的

主导型支柱产业

把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

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

大滇西旅游环线示范区

将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

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深入实施文艺精品繁荣计划和名品、名家、名作工程,抓好《想爱就到大理来》《约大理》《花上花》等作品创作,以文艺精品喜迎党的二十大。

建设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实施大理州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等重点公共文化项目,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创新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打造一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美阅读空间”,以“文化之光”照亮“大理之美”。

创建一批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推动文物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申报国家级纪念馆教育示范基地。推进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出一批研学类陈列展览。改造提升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展示中心,新建一批乡村振兴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和“非遗 旅游”示范点。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2)

喜洲镇周城村传统白族扎染 资料图

实施一批重点文旅项目。

强化文旅产业精准招商,引进一批规模大、带动强、品质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提升“35102”项目策划水平,以高质量谋划促进项目高效率落地。

创建一批高品质文旅品牌。

全面启动大理苍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推进双廊艺术小镇等5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加快剑川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巍山古城南诏古街等3个街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

加快推出一批文化遗产游、团建游、美食游、生态游等新业态新产品,高品质打造一批婚礼目的地、美食休闲街区、文博文物景区、研学旅行基地等文旅产品。全力建设大理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

建设一批最佳旅游美宿。

加快推进高品质酒店全覆盖工程,打造一批高品质酒店、“半山酒店”旅行综合服务产品,培育一批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等级旅游民宿,打造本土旅游住宿品牌,全面提升大理旅游住宿业品质和影响力。

打造一批最美乡愁文化旅游带。

深入挖掘“乡愁·大理”文化内涵,打造凤羽古镇等10个“最美乡愁地”;以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为引领,打造一批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3)

方云强 摄

培育一批文旅标杆企业。

引进国内外精特优新企业开发文旅项目,培育壮大州内旅游龙头企业,支持州属国有企业做精做强文旅主营业务。

推出一批宣传营销活动。

筹划好中国舞蹈节·大理舞蹈季、大理国际影会、大理乡村国际电影周、大理国际诗歌节等节会活动。围绕各县市文旅IP,每月组织一场以县市为主题的宣传采访活动,加快国家级文旅消费城市创建,打造地方特色夜游购物示范街区,用“品牌化”点亮“夜经济”。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4)

苍山洱海 杨继培 摄

苍山含笑迎宾客

洱海飞帆壮画图

这就是大理

丽江市

丽江

因文化而兴、因旅游而名

是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和

茶马古道上独具魅力的城市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5)

束河古镇 杨之辉 摄

丽江市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有景点104处,A级以上19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核心区老君山、世界记忆遗产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三项桂冠。丽江是纳西族、彝族、傈僳族等多元文化的交汇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演艺品牌享誉海内外。

丽江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以及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全球最具魅力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6)

大研古城夜景 杨之辉 摄

01 抓智慧、赋动能、提品质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

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核心,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建智慧旅游、旅游诚信、新型旅游营销、投诉快速处置、全域旅游发展、新型旅游生态六大体系,把游客需求、商家服务与政府监管有效地连接起来,让游客获得全新旅游体验。全市A级景区全部上线“一机游”平台,全面实现线上预约;4A级以上景区实现手绘地图、语音导览、扫码刷脸、智慧厕所、AI识物全覆盖。建成193个智慧停车场,推出了刷脸消费、机器人导览、体感互动等一系列全新旅游服务新体验。

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先行先试。

丽江古城紧抓“智慧小镇”建设机遇,立足数字科技与历史古城融合,完成5G无人观光车、明厨亮灶和智慧停车等7个项目;玉龙雪山景区基本形成信息化基础、数字化业务、集成化平台、智能化应用格局,为全省智慧景区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7)

毕芃 摄

02 抓监管、优服务、树品牌

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

强化“1 5 14 X”旅游投诉处置工作机制,加大联动执法监管,深入推进“30天无理由退货”,建立完善市场主体门店诚信评价机制,持续巩固和拓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

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组建由党员、青年学生、旅游从业人员等组成的千人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结合丽江的海拔和气候特点,向游客免费供应姜汤、饮用水、智慧医疗应急设备。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制定出台了《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提升“文化丽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围绕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着力建设“红色文化弘扬示范基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历史文化保护示范基地、文学艺术创作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推广营销方式。

以“舍不得的丽江”“柔软时光、休闲丽江”等为主题,增强丽江旅游辨识度、美誉度。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8)

毕芃 摄

03 抓融合、出精品、促升级

深入推动文旅融合。

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天雨流芳·文旅大集”文化和旅游消费品牌项目。推进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打造白沙壁画、“遇见木府”等9个文物活化旅游产品,推出文博和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红谷坡地艺术区、三联书店、丽江古城徐霞客纪念馆、雪山艺术小镇等一批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文化院落”“城市书房”“剧本沉浸体验空间”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产品由观光向体验升级。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19)

泛舟泸沽湖 毕芃 摄

培育“旅游 ”“ 旅游”。

建成物与岚·界、地中海度假村、星托邦营地为代表的一批综合体验式旅游目的地;完善丽江茶马古道、玉龙雪山、泸沽湖生态徒步旅游线路;打造拉市、三川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产品;举办格兰芬多自行车节、雪山音乐节、茶马古道徒步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发展探秘自然、文化体验、户外拓展等研学旅游产品,推动“农业 旅游、康养 旅游、体育 旅游、研学 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0)

玉龙雪山 毕芃 摄

下一步

丽江将按照省委、省政府

对丽江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

定位要求

坚持特色化、智慧化、创新化方向

推进文旅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1)

一是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紧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按照“丽江只有一个景区”的理念,紧扣“一体两翼、一带两区、四环多点”总体布局,推动丽江旅游从古城雪山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二是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继续实施“旅游 ”“ 旅游”战略,全面推进传统景区迭代升级,推动旅游全产业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2)

清可见底的蓝月谷 毕芃 摄

三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良性互动、深度融合,打造“舍不得的丽江”旅游新IP,提升丽江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辐射力。

四是提升“智慧旅游”建设

坚持从“管理端”和“游客端”入手,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数字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旅游”全省标杆、全国样板。

“丽江只有一个景区”

热忱欢迎八方宾客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怒江

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

位于云南西北部

西与缅甸毗邻,北接西藏

东南和省内的迪庆、丽江、大理、保山相连

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和社会发展历史

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3)

怒江州六库城市新貌 李寿华 摄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怒江州把旅游业发展放在更加优先位置,全域旅游初见成效。建成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中国最美村、2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1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1个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6个省级旅游名村、7个省级美丽乡村、39个省级森林乡村。

2022年上半年,怒江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旅发展,全州旅游经济态势稳中向好,共接待国内游客398.5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34.75亿元。完成旅游固投8.66亿元,同比增长493.15%。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4)

独龙江乡新貌 图源:新华社

怒江

是祖国西南边陲重要的生态屏障

怒江分布有高等植物3000多种,被列入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有1500多种。拥有的高等植物占全国20%以上、脊椎动物占全国25%以上,素有“生物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是世界级重要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中国三大特有物种分布中心之一,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78.9%,拥有国家级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气、土等生态环境优良指数居全省前列。

2020年8月,对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作出重要批示,为怒江保护好高黎贡山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怒江州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全力守护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5)

高黎贡山一景

怒江

是感受民族特色文化的秘境之地

怒江境内居住有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怒族等2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96%,是全国民族类别最多和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下辖四县(市)都是民族“直过区”,也是原生民族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傈僳族“阔时节”、怒族“鲜花节”、独龙族“开昌瓦节”等民族节庆绚丽多姿。多民族聚居孕育了多元民族文化、独特人文风情,促进了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守望相助、和谐共生,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6)

独龙江乡马库村哈滂瀑布

怒江

是领略高山峡谷魅力的旅游胜地

怒江境内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在中国风景名胜区的55种风景类型中,怒江州拥有除沙漠和海洋景观外的众多景观类型,是地球上多姿多彩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自然景观的博览园。

怒江自东向西有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四山耸立,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纵贯其中,形成“四山夹三江”奇景。境内300公里的大峡谷海拔从700米到5100多米,高差巨大、气候多样、地质奇特,集中了石月亮、丙中洛、怒江第一湾、独龙江、高黎贡山等世界级自然景观资源。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7)

怒江境内滇金丝猴 马晓锋 摄

怒江

是康养身心融入自然的养心天堂

怒江大峡谷是中国森林生态环境最为良好的区域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有最天然最新鲜的食材,竹叶菜、黑松露、野生松茸等遍布全州。草果产业列入农业农村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量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三分之一。怒族拌饭、老窝火腿、漆油鸡等都是极具少数民族传统饮食文化、风格独特的美食。怒江是户外探险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是全世界皮划艇选手向往的黄金水道,被称为“野水胜地”。连续5年举办国际、国内皮划艇野水赛事,被列为“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成功打造1条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推动了怒江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8)

李文圣 摄

美丽的怒江

热情好客的怒江

欢迎你!

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

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

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厚

民族文化多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拥有国际四大知名旅游品牌

“香格里拉”“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茶马古道”

被誉为云南旅游皇冠上的明珠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29)

普达措公园 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

针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影响

迪庆州不断加强政策倾斜

助力文旅复苏

擦亮“香格里拉”名扬天下的

金字招牌

制定实施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景区提升工程、酒店配套工程、文旅融合工程、旅游业态创新工程、旅游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旅游价值链延伸工程、智慧旅游及旅游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旅游宣传推广工程、品牌擦亮工程、人才兴旅工程等“十大工程”,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0)

梅里雪山 迪庆州委宣传部供图

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以及稳增长、稳经济的系列政策措施。强化正向政策激励引导和多措并举综合扶持,扩大旅游消费,助力文旅行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迪庆还将联合文旅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吃、住、行、游、购、娱”营销活动,与航空公司开展票价优惠活动,联动景区进行门票减免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等,促进迪庆文旅市场振兴,积极引客入“香”。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1)

独克宗古城 张建国 摄

着力打造全域旅游,丰富产品供给,增加游客体验。如今,人们的旅游理念正在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自由行、自驾游,目前,散客已成为市场主力。迪庆作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将在现有的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形象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特点,深化文旅、农旅等融合,拓展产品供给,开发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发展整体体验型、互动型、参与型的全域旅游模式,丰富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产品与市场的良好衔接。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2)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旅游通达条件。迪庆是滇西北、川西南和藏东南三大热点旅游区交汇地带,是云南通往西藏和四川涉藏州县的北大门,是由川藏入滇连接东南亚、由滇入藏走向南亚的重要通道。目前,香格里拉机场已恢复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拉萨、昆明等省内外航线。去年,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开通,丽香铁路不久后也将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游客进入迪庆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3)

洛桑央宗 摄

着力健全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机制,提升迪庆旅游智慧化水平,持续整治规范旅游市场,营造优良的旅游体验和营商环境,为文旅企业和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4)

石卡雪山景区的亚拉青波牧场 图源:“迪庆日报传媒”微信公众号

迪庆欢迎你

世界的“香格里拉”欢迎你

更多详细内容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

看发布会实录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5)

内容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郭晨泽 李茜

边境瑞丽之美(滇西四美)(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