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__刘禹锡

唐代牡丹的雍容华贵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李益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王建

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刘禹锡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1)

长安牡丹园

长安牡丹盛况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王建《长安春游》

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武元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2)

长安牡丹

长安牡丹种植情况

大唐是我国少有的强盛朝代,长安作为国都,最早开始种植牡丹,但牡丹由于其十分稀有珍贵,所以,其时能够种植牡丹的,只有寺庙,以及官员、身份尊贵者的府邸。

裴士淹《白牡丹》云: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此处慈恩寺为大慈恩寺,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为佛教法相宗之祖庭。

岑参《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同黎拾遗赋献)》云:玉珮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窦巩《送元稹西归》云:二月曲江连旧宅,阿婆情熟牡丹开。曲江,为西安市曲江区之曲江池。

卢纶《裴给事宅白牡丹》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王建《宫词一百首》云:两楼相换珠帘额,中尉明朝设内家。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小殿初成粉未乾,贵妃姊妹自来看。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

武元衡《闻王仲周所居牡丹花发,因戏赠》云: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

权德舆《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云: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刘禹锡《浑侍中宅牡丹》云:径尺千馀朵,人间有此花。另其《唐郎中宅与诸公同饮酒看牡丹》云: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但愁花有语,不为老人开。

可见,有唐一朝,牡丹仅为长安权贵、寺庙栽植,平常人等,想看到牡丹花,那是很费功夫的。那么,长安人能看到牡丹吗?答案是:能!必须去寺庙看。所以王建《长安春游》中很详细地写道: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刘禹锡《赏牡丹》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3)

长安牡丹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4)

长安牡丹

牡丹贵吗?

特别贵,彼时长安人为了能栽种上牡丹,真是拼尽了家财。

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柳浑《牡丹》

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王建

王建《赏牡丹》: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王建《闲说》: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这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一般人想种牡丹,还是免了吧。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5)

长安牡丹

唐代种植的牡丹有多大?

王建《斜路行》云:世间娶容非娶妇,中庭牡丹胜松树。

最好的牡丹诗三首(唐诗里的牡丹看遍花无胜此花)(6)

长安牡丹

唐代洛阳有牡丹吗?

应该是没有,整个全唐诗,没有一个字提到洛阳牡丹。为什么会这样呢?

元稹《送刘太白(太白居从善坊)》:洛阳大底居人少,从善坊西最寂寥。

元稹为河南洛阳人,断不至于诋毁自己的家乡,正是因为唐代官员,大户都住在长安,所以洛阳的房屋居住者少,这种场面类似今天家在农村,而人在城市打拼的一族。

令狐楚在《赴东都别牡丹》中云: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令狐楚为今咸阳人,彼时为长安地界,诗中很明白地写出了离家去到东都洛阳,看不到长安牡丹的落寞心情。可见,此时牡丹,只长安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