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墨墨。春节期间我将为大家带来关于中国后妃的一系列文章。今日分享的是北魏冯太后。

冯太后经历过常人鲜少经历的苦痛和磨难,是什么让她从一个卑微宫女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在介绍冯太后的故事之前,我们照例先简单说一说冯太后的生平吧。

冯氏是北魏太武帝焘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生长于长安城一户汉族官宦人家。自出生以来,她就经历了磨难。南北朝时期振兴北魏的“太和改制”,人们习惯把这一功绩归功于孝文帝拓跋宏,其实“太和改制”真正的主持者是冯太后。她两度垂帘听政,执掌朝纲二十年。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1)

01

冯后的起点其实不算低,父亲冯郎担任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冯后的母亲王氏是冯郎在北燕时候娶的妻子。

来长安之后,生活安定下来。王氏给冯郎生了一个胖儿子,取名冯熙。到了442年,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就是后来的冯后。

冯氏出生后不久,哥哥冯熙因为叔叔冯逸战柔然,差点走失,多年后才找回来。朝廷对那位曾为北燕的父亲心有疑虑受一桩大案牵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

冯氏因为年幼,再加上是女性。所以成了拓跋氏的婢女,这也算不幸中的大幸。

在宫中,她受到了姑母的照拂,所以除了熟悉北魏宫廷中的礼仪,姑母的教育能让她识文断字、学习知识。

平正二年,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选中了冯氏做贵人,而这一年冯氏也只有11岁。

太安二年(456年)拓跋浚决定册封皇后。当时宫中除了冯氏还有李氏、沮渠式、曹氏,也都得宠信。

当时北魏有一个规矩,妃嫔要得正位中宫,必须先要手铸金人。若成功就是吉祥如意,如若不成则不能立为皇后。

拓跋浚让思维妃嫔手铸金人,这本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复杂的工序难以掌握。年仅十四岁的冯氏力挫群芳。成为皇后。

冯氏被册封的第二个月,李贵人的儿子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按照道武帝拓跋珏立下的规矩,后宫妃子被立为储君,太子生母要被赐死,以防母凭子贵,外戚专权。李贵人被赐死,冯氏养育太子,竭尽慈爱。

可是,生活却无法这样一帆风顺。冯氏做皇后还不满十年,这样的生活画上了休止符。

和平六年(465年)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文成帝早逝。年仅25岁。

文成帝死后第二天,年仅12岁的皇太子拓跋宏即位。是献文帝。

冯后被尊为皇太后。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2)

02

贪婪的太原王乙浑有了欺凌这对孤儿寡母的心思。

事件的起末要和李奕身上说起。李奕是冯太后非常喜欢的一位内定。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那个时期的贞洁观念很是淡薄。冯太后注意到那些美貌男子就选来作陪。

李奕是宦官子弟,长相仪表堂堂又多才多艺。深得冯太后的喜爱。

皇兴四年(470年)李真得的兄长、李敷的好友——李訢因言获罪。李訢牵连了李敷,李訢为了自保,出卖旧友,捏造所谓隐罪二三十条。献文帝借机下令将李敷兄弟打入了死牢。

这年冬天,李奕与哥哥李敷、堂兄弟李显得等人同时被杀。

据《北史·后妃传》记载:献文帝诛李奕,“太后不得意。”

后来,献文帝让李訢为尚书、参与国政,这件事情让冯太后极为不满。她利用自己的势力让献文帝交出了皇位。冯太后决定斩草除根,诛杀献文帝。

献文帝的死引起了许多人对冯太后的不满,兰台御史张求策划政变准备杀死冯太后,但事情很快被败露。这次时间牵扯千人。冯太后为稳定局势再次临朝听政。

那么作为冯太后究竟为何能够成为北魏的实际掌权者?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冯太后的最强北魏男宠团。

甚至《凤囚凰》都有传言是以冯太后为蓝本改编的。(网上亦有说是以山阴公主为蓝本,在此不多做讨论。)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3)

北魏有一个将军,名字叫王叡,长得高大威猛,冯太后就是因为这样,才喜欢上了他,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男宠,而王叡也还救过冯太后的命,对于冯太后来说是有恩的。有一天,冯太后和孝文帝等一帮人一起去观赏老虎,

老虎别人都不咬,偏偏冲着冯太后去了,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也顾不上去救谁,只有王叡从人群中冲出来,拿着一根长棍,说时急那时快,几下的功夫就横扫了这几只老虎,最后在他的气势威慑之下,这几只老虎又乖乖地回到笼子,没有伤到任何人,冯太后以及孝文帝也都相安无事。

王叡不顾危险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让冯太后就此看上了他,后来还把他纳入宫中成为一名男宠。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4)

而冯太后还有一个更厉害的男宠,名字叫李冲,是一个文臣,虽然没有王叡那么英勇,但也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人,在朝堂上很有主见。也许冯太后就是这样,悄悄地就喜欢上了他。

李冲与冯太后亲密接触并不只是为了能够加官进爵,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家办实事,所以他就给冯太后提了一个建议,说不要再实行宗主督护制了,改为实行三长制,就是管理国家人口的一种方法。

后来施行了这些政策之后,成效很大。让北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便利清查户口,增加国家控制人口。使国家确立了征收赋税的统一准则。

不得不佩服冯太后她不光会选男宠,也是会选人才的。

冯太后的男宠不仅仅只是靠一副好皮囊就够了的,还要有一技之长,要么能文,要么能武,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5)

不仅自己朝廷上的能人收入宫中,就连别国的能人也要收入自己宫中,当时与北魏并立的还有一个朝廷,称“南齐”,有一次南齐给北魏派来一个使者,叫刘缵。

冯太后一看又看上了,把刘缵也纳入自己的帐中,这样一来,双方的关系就更好相处了,在派出外交使臣的时候,刘缵就成了不二人选。

03

要说冯太后的功绩,固然是离不开“北魏最强男宠团”,但是要说全是靠他们,未免太小看了这个女性。

她掌握了朝政二十年。大力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实行汉化政策。

在她主持下推行的“太和改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从冯太后临朝听政以来,对宗室弟子要求严格,下令建立学馆,给他们提供系统学习环境。

冯太后自小过过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受过常人没有受过的苦难。所以对别人有着深切的同理心和同情心。

在均田过程中,她特意对老、少、残疾人、没有改嫁的寡妇做了颇为优惠的政策。她发现在她身边的人大都谨小慎微,她知道是她长期以来言辞过于严厉的缘故。她认为这样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他们内心牢骚很大,说不定还会被有心人利用。所以,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

在进行全面改革实践中,她并没有把孝文帝排斥在外,相反她尽可能的让他积极参与。对孝文帝悉心培养。孝文帝一天天长大,为了使他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冯太后亲做“劝戒歌”300余章《皇诰》18篇,作为他学习的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思想上教导他如何为人君。

她有着非凡的气度敢于改革,对孝文帝全无私心,让那些说“文明(指冯太后)邪险”的诋毁最终变得苍白无力。

太和十四年(490)九月,49岁的冯太后走完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死于平城皇宫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故史称文明太后。



大家好,我是墨墨,你没有时间看书就关注我吧。

如果你是被北魏最强男宠团一众吸引而来的,不推荐你看什么北魏冯太后的历史小说。强烈推荐你看《凤囚凰》。


北魏冯太后是个怎样的人:从北魏宫女到母仪天下的太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