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数学强国有三个,一个是独步天下的美国,一个是有着雄厚数学基础的法国,另外一个就是俄罗斯了。俄罗斯数学脱胎于苏联的数学学派,在数学上有着不同于美国和法国的特殊贡献。
19世纪中后期,起源于俄国的苏联数学学派诞生。虽然和西欧相比,俄国的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环境,但俄国统治者看到欧洲在科技的促进下发展迅速,都开始重视科学。1724年,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宣布成立俄国自己的科学院进行科学研究,选址在圣彼得堡,也就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圣彼得堡科学院。
圣彼得堡科学院在成立之初得到了莱布尼茨等很多科学家的帮助,很多在西欧不得志的数学家也应邀来到俄国从事研究。一时间,圣彼得堡科学院成为和法国巴黎科学院、哥廷根大学同等层次的高水平研究机构。虽然有伯努利等数学家在这里工作,但和物理、化学等科目相比,圣彼得堡的数学并不出众,直到19世纪下半叶,切比雪夫的出现后才有所改观。
1841年切比雪夫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847年到圣彼得堡大学工作,直到1882年退休。切比雪夫一生的成就众多,他证明了贝尔兰特公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涉及积分学、数论、概率等学科分支。但即使切比雪夫再出众,也不能以一己之力形成学派。在他教学的过程中,两个优秀的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数学家:一个是李雅普诺夫,是国际上微分方程的专家;另外一个是马尔科夫,是世界概率统计的权威学者。
彼得大帝肖像
进入20世纪后,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俄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苏联。这时的欧洲正在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很多数学家离乡背井逃到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反观苏联,数学家在这黄金时期发挥着他们最大的能量,而圣彼得堡学派也渐渐转移到莫斯科大学。在函数论方面,叶戈洛夫和他的学生鲁金成为国际上知名的数学家,在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的数学家们开始取代法国,成为世界数学的中心。至此,苏联数学学派渐入佳境。
苏联在数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上和西欧完全不同。西欧的数学更重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意愿而不是强迫,进行数学研究的时候也尽量从实际情况出发,做自己最有兴趣的,如果遇到不会的再去学习;苏联的数学教育强调数学基础,要求学生在进入高深的数学之前一定要在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等分支
学科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再进入研究课题,而这种方式从网络上流传的莫斯科大学数学系的考试中就可见一斑。
“据说莫斯科大学数学系有一种考试形式很变态。考试的时候,考官在学生面前放一个大箱子,箱子里有很多写满问题的纸条,学生需要像抽奖一样自己抽出一个问题,稍做准备就开始解答,准备时间短到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清楚。”正是这样严格的教学方式和所谓“简单粗暴”的考试方式让苏联的数学家们在学生时期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逐步成为苏联数学学派的中流砥柱。
为了发挥这些数学家的聪明才智,苏联和美国一样非常珍视这些数学天才。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由于德国采用的是闪电战,苏军没有任何准备就丧失了所有的空军力量。为了重新占领制空权,斯大林打算用民航客机改造成轰炸机。这看似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根本不合理:由于轰炸机的速度比民航客机快得多,经过严格训练的飞行员在民航客机的速度下根本不能做到精准投弹。这时,著名数学家、概率论公理化的第一人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带领团队,根据民航客机的速度重新修订了轰炸系统,成功地把客机改为轰炸机。
斯大林见识到了数学家的力量,他决定培养更多的数学家为国家效力,这也成了他的秘密武器。在苏联四十多个城市中,政府供养了很多数学家,这些数学家不用担心生活和子女的问题,一切都由国家安排。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一直到戈尔巴乔夫,这些斯大林的继任者仍然非常重视数学,还保留着斯大林对数学家的优惠政策,直到苏联解体前,苏联各个层次的数学研究人员达到一百万人之多。尽管苏联解体后,很多数学家生活难以为继到了美国,但苏联数学学派仍然有很强的数学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