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大佬杨行密起兵的时候,只是庐州刺史。从刺史到好几个藩镇的领导,除了个人的奋斗,当然也靠历史的进程,以及得力部下的辅佐。
有一人叫袁袭,早在杨行密还叫杨行愍的时候,就追随他了。他年轻时好学,能写文章,很懂谶纬;从军以来,料事多中。
光启三年(887年),淮南左厢都知兵马使毕师铎勾结宣歙观察使秦彦攻淮南治所扬州,声言讨伐祸乱淮南的右都押牙吕用之。吕用之伪造淮南节度使高骈牒文,署杨行密行军司马,征他发兵入援。
要不要去?杨行密犹豫不决。
袁袭说:“高公昏惑,倦于政事,听信迷惑于妖人,用之奸邪,师铎悖逆,秦彦虽然以诛杀吕用之为名,观其行事也是暴乱者,恶人聚集在一起而向我求兵,这是天以淮南授明公。”
妖人,指原为道士的吕用之。
杨行密于是率庐州兵前去,发檄文到各州,借兵于和州刺史孙端,诱集徒众,聚集数万人进军扬州。
不久,毕师铎、秦彦攻陷扬州,吕用之出逃。在杨行密攻打下,两位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因为迷信,竟为了转运杀了高骈。袁袭劝说杨行密缟素举哀于城下,众人见了,都说杨行密忠义。
杨行密虽然打败了毕师铎、秦彦,入据扬州,也处决了吕用之,但先前淮西大魔王蔡州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见淮南大乱,也派了弟弟秦宗衡来凑热闹。后来秦宗权日薄西山,想召回秦宗衡,大将孙儒不想陪葬,就杀了秦宗衡,夺取军队,又杀了先前来投的秦彦和毕师铎。由于孙儒的势力很大,杨行密关闭扬州空城,害怕自己过不去这一关。
这时候,袁袭又献计了。
他说:“我们以新集之众守孤城,而诸将多是高氏旧人,他们帮我们只是因为迫于形势,而不是因为心服于我们的恩信。如今孙儒兵势正盛,所攻必克,这正是诸将衡量强弱选择支持谁的时候。”言下之意,原先效力于高骈的淮南将领都对杨行密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他们都有可能见孙儒势力大而投靠孙儒,不可不防。
袁袭随即举了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海陵镇遏使高霸是高骈旧将,必不为我用。”
虽然一笔写不出两个高,但高霸并非高骈本家,甚至同乡都不是。他是南昌人,曾任权知江州军州事,后任海陵镇遏使,挂名右散骑常侍。毕师铎杀进扬州后,派郑杞监视高霸,事泄,高霸杖打郑杞背,断其手足,挖出眼睛砍断舌头,然后斩之;后来又起兵加入杨行密攻打毕师铎,虽然战斗力堪忧打了败仗,仍然是手握数万军民的实力派大佬。
杨行密担心孙儒乘胜夺取海陵,便听了袁袭的建议,以军令命高霸率其兵民回府城,说:“有违命者,族灭之!”于是海陵数万户弃资产、焚庐舍、挈老幼迁往扬州,高霸也与弟高暀、部将余绕山、前常州刺史丁从实等率军来到扬州。杨行密出城相迎,与高霸、高暀约为兄弟,将高霸所部将卒安置在法云寺。
本来敌人太强大,正该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时候。既然高霸来合兵了,杨行密就想派高霸屯兵天长县,挡住孙儒的来路。
当初认为高霸不会是自己人的袁袭有说话了:“高霸经常首鼠两端,我军胜了,他才会是自己人,我军不胜,他就会翻脸。让他守天长,对我们来说就是自绝归路。我们如果能战胜孙儒,就不需要用高霸;如果不幸不胜,天长县失守也是时间问题!我们召高霸是因为怀疑他,怎么还能用他?不如以犒军为名擒斩之,兼并其众。”
其实袁袭的逻辑似乎是故意地忽视了一个问题,一个杨行密并没有指出的问题:有没有可能以杨行密的力量,只有联合高霸才能赢呢?
虽然高霸始终没有做违背杨行密意志的事,但对杨行密来说,正因为力量不够,所以任何可能危及自己的隐患都不能留,哪怕是队友。先前高邮镇遏使张神剑兵败率军来投,就被杨行密团灭。
于是杨行密再来一次,以犒军为名,伏兵杀了高霸、丁从实、余绕山,兼并了高霸所部兵数千人,又遣千骑去法云寺杀高霸党羽,杀了前常州刺史张郁等数千人,当时大雪,寺外数里地都被血染红。张郁是丁从实的前任,被丁从实驱逐了才投奔高霸,没想到后来丁从实也失势来投,最后二人竟然殊途同归。只漏了一个出逃的高暀,但次日也被擒杀了。杨行密一不做二不休,将高霸全族都杀了。
所谓约为兄弟,都是忽悠小孩的。
袁袭又说:“广陵(即扬州)饥荒到极点了,城池守备还没完善,贼兵势力大,如果孙儒来围城,是两次扰民,不如暂且躲避。”也就是放弃修城,直接准备跑路。杨行密于是遣和州将延陵宗率众二千人回到和州、指挥使蔡俦率兵千人及辎重数千两回庐州,自己留在扬州不动。
第二年,孙儒果然来攻扬州,克其外城,杨行密仓皇出逃,想去海陵。袁袭说:“海陵难守,庐州是我们的旧治所,城池完整、粮仓充实,可以回去修缮甲兵,再考虑攻回来。我看天象,公肯定是能再回来的。”
杨行密于是逃到庐州,果然途经天长县,对袁袭说:“没有你,我几乎回不来了。”
如果当初没听袁袭的话,这时候他就会在此遇到高霸,他的命运就在高霸一念之间了。也许杨行密当初确实错杀了真心归顺的一员猛将、数千健儿,但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容错率太低,赌不起。
久后,杨行密问袁袭,如果倍道向西攻取江西治所洪州也就是南昌,如何?袁袭说:江西观察使钟传平定江西已多年,兵强食足,势未可图;新任宣歙观察使赵锽怙乱残暴,众心不附,可以拿下。
当初秦彦出兵争夺淮南,留池州刺史赵锽留守,所以赵锽成为了继任者。
袁袭建议杨行密,这事需要联合友军一起干,可以如此如此。
杨行密便依计而行,卑辞厚币说服孙端和据守上元(南京!)的张雄,让他们从采石出兵入侵宣歙。赵锽果然发兵迎战。孙端、张雄兵败,但杨行密已经趁机从铜官渡江。赵锽的将领苏塘、漆朗统兵二万屯曷山,袁袭建议杨行密领兵急趋曷山,坚壁自守,对方求战不得就会以为我军胆怯,乘其懈怠可破之。杨行密用其言,派张训、安仁义等大败苏塘,进围治所宣州。赵锽的哥哥池州刺史赵乾之发兵来救,被杨行密部将陶雅所败,逃奔江西。
龙纪元年(889年),赵锽的亲信李简逃奔杨行密,赵锽手下的指挥使周进思干脆驱逐了赵锽,赵锽出逃被擒。
因为留守庐州的蔡俦已经叛投孙儒,杨行密几乎成为无本之木,所以这场胜利犹如及时雨,接管宣州以后,他不仅有了新的根据地,还得到了赵锽手下三个或文或武的人才:李简、李德诚、周本。
杨行密只是眼红赵锽的地盘,并非特别恨赵锽这个人,如今地盘到手,他原本也想给赵锽一个体面。赵锽住进了杨行密弟弟的家。
赵锽的老朋友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派使者来,想把赵锽带走。
这样本来可以让杨行密既得到朱全忠的人情,又省下一个人的口粮,然而袁袭的一句话,却让朱全忠的好意变成了赵锽的催命符。
朱全忠只得到了赵锽的首级。
袁袭个性刚强、残忍,每次想杀人都自贬身份,让被杀者丧失戒心。杀赵锽时,袁袭已卧病,此后不久也去世了,杨行密为此哭了,说:“天不欲成我大功邪,为何折我股肱!我喜欢宽大,而袁袭常劝我杀人,这是他不长寿的原因吧,这真是可悲啊!”
《十国春秋》论曰:袁袭运谋帷幄,举无遗算,殆(张)良、(陈)平之亚邪!以严济宽,事非得已,盖时会有固然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