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阴骘文线装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故事)(1)

【原文】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故事梗概】五代时的燕山人窦禹钧,三十多岁时还没有儿子,有一次他梦见他祖父对他说,你不但没有儿子,而且还很短命,宜快点多积阴德来挽回天命。窦禹钧于是力行善事,救济别人,广积阴功。数年以后,连生五子,五子都聪明俊伟,而且高中科举,五个儿子都做了官,他本人也活到八十有二。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是对窦燕山教育子女经验的总结。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市蓟县(1976年划归蓟县,原属河北遵化县治),为蓟县西龙虎峪镇东龙虎峪村,目前蓟县境内尚存窦禹钧墓和碑。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文昌帝君阴骘文线装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故事)(2)

【文言原文】五代窦禹钧,燕山人,年三十外无子。梦祖父告曰:“汝不但无子,且不寿,宜早修德以回天。”禹钧由是力行善事。有家人盗钱二百千,自书券系幼女背,曰:“永卖此女,以偿所负。”遂遁。公怜之,焚券养女,及笄(jī)择配嫁之。同宗外戚,有丧不能举,出钱葬之;有女不能嫁,出钱嫁之。公量每岁所入,除伏腊供给外,悉以济人。家唯俭素,无金玉之饰,无衣帛之妾。于宅南建书院,聚书数千卷,延师课四方孤寒之士,厚其廪饩〖廪(lǐn)饩(xì),膳食津贴〗,由公显者甚众。不久,连生五子,皆聪明俊伟。复梦祖父告曰:“汝数年来,功德浩大,名挂天曹,延寿三纪〖十二年为一纪〗,五子俱显荣。汝当益加勉励,无惰初心也。”后长子仪,礼部尚书;次子俨,礼部侍郎;三子侃,左补阙;四子偁(chēng),右谏议大夫,参大政;五子僖(xī),起居郎。八孙皆贵。公享寿八十有二,无病谈笑而逝。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白话翻译】五代时期窦禹钧,燕山人,过了30岁还没有孩子。梦到祖先告诉他说,你不但命里无子,而且寿命也不长,你应该早些积德以回转天心。窦燕山因此就力行善事。一次,他家里的仆人偷了200千钱,写了一个欠条系在12岁幼女的衣背上,内容是“永卖此女,以偿所负”,就逃走了。窦公起了怜悯之心,把欠条烧了,并抚养这个女孩。女孩长大后,窦公又找了个好人家把她嫁了出去并陪嫁200千钱。无论是同宗还是外戚,若有丧事无力举办,窦公就出钱安葬。有女儿出嫁而钱财不足的,窦公就出钱帮助。窦公计算每年的收入,除了寒暑祭祀和日用之外,全都用来利济他人。他家里十分俭朴,没有金玉之类的装饰,没有穿帛的妻妾。在住宅之南修建书院,聚集了数千卷图书,聘请老师来教导四方家庭条件差的读书人,提供给他们优厚的膳食津贴,因此由窦公而成才成名的人非常多。正月初一晚,禹钧游延庆寺,拾遗银200两、金30两,等候多时,不见失主。次日,持遗金、银复去延庆寺等候失主。

文昌帝君阴骘文线装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故事)(3)

窦燕山教子禹钧家业丰裕,经常救济穷人。资助棺椁埋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接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

不久之后,窦公连续得了5个儿子,都是十分的聪明俊伟。又梦到祖先对他说,你数年来,功德浩大,你的名字已经登在了天庭的簿记上,上天把你的寿命延长了36年,你的五个儿子都会成才发达。你应当更加努力修善,不要有始无终。后来,窦公的长子仪,作了礼部尚书;次子俨,作了礼部侍郎;三子侃,作了左补阙;四子偁,作了右谏议大夫;五子僖,作了起居郎。八个孙子也都显贵。窦公享寿82岁,临终时也没有病苦,和家人谈笑着就去世了。冯道赠给窦公的诗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窦氏五龙】窦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长子仪,字可象,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举进士。后汉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订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秋,病逝,宋太祖赠仪右仆射。

次子俨,字望之,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三子侃,文行并优,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

四子偁,字曰章,为人刚直不阿。后汉乾祜二年(949年)举进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为兵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宗北征,被采纳,授予枢密直学士。后充职左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秋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

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廉,名扬城内。

文昌帝君阴骘文线装书(文昌帝君阴骘文故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