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十三种道德准则(富兰克林的十三条道德准则)(1)

在1728年, 为了勉励自己, 我写了“宗教信仰及行动的准则”。

就在这里, 我想出了一个达到完美品德的大胆而费力的计划。我希望我一生中在任何时候能够不犯任何错误, 我要克服所有缺点, 不管它们由 好, 或是习惯, 还是交友不善所引起。因为我知道, 或是自以为知道何者为善, 何者为恶, 我想我或许可以做到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但是不久我发现 的这件事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正当我全力以赴克服某一缺点时, 出乎意料之外另外一个缺点又冒出来了。习惯利用了一时的疏忽, 理智有时候 好的敌手。后来我终于断定, 光是抽象地相信完善的品德对我们有利, 还不足以防止过失的发生;坏的习惯必须打破, 好的习惯必须加以培养, 我们 我们的举止能够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正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帮助自己在生活上不犯错误, 我制定了十三条道德准则。它们是———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

(二)静默:与人无益者不言,禁琐屑之谈。

(三)秩序:置物有定位,作事有定时。

(四)决断:决定做所要做之事,不屈不挠。

(五)俭朴:不费钱,费钱应在与自己和他人有益事上。

(六)勤劳:爱惜光阴,应做有用之事,不为无益之举。

(七)诚挚:不作伤人之举,思想公正,说话时心出诚意。

(八)正直: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九)涵养:不走极端,禁绝怒念。

(十)整洁:起居服饰,务求整洁。

(十一)宁静:不为物喜,不为物悲。

(十二)贞洁:节欲,保健康。不损己或他人名誉。

(十三)谦逊:学习别人长处,尤其学习伟大人物优点。

制定完毕后, 我就把它们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我把它叫做我的“礼仪道德”。一周七天, 都要记录违犯了哪条准则。这样日复一日, 周复一周, 我 上记的错误就寥寥无几了。但是不久, 我发现了面临一项更为困难的任务。当我小心防范一种错误时, 经常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又发现了另外一个错误。有时候, 欲望之大是不能被理智所征服的。

例如, 骄傲可能是最不容易克服的一种错误。你遮掩它也好, 与其斗争也好, 克服它也好, 或者你尽情地嘲笑它也好, 但是它仍然会死灰复燃, 冒出头来。也许就是在这本书里, 我也还会流露出骄傲情绪。即使我自信已经彻底地克服了这个毛病, 但我仍然可能为自己的谦虚而感到骄傲。

在这部作品中, 我本想解释和运用这样一个原则, 就是:假如只考虑到人性的话, 那么不道德行为之所以有害, 并不是因为它们是被禁止的, 它们 禁止正是由于它们有害。因此, 作一个有德行的人, 即使他希望在今生得到快乐的话, 也是于他有益的。从这种情况看来 (因为世界上有一些富商 国王和亲王需要诚实的仆人去管理他们的事务, 而这种诚实的人又很罕见) , 我想努力使年轻人相信, 世界上没有其他品质能像诚实廉洁一样可能 小子发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