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便存在一种观念,认为野生的必然是大补的,可随着03年非典爆发,19年底首例新冠肺炎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食用野味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虽然新冠肺炎传染源尚未确切证实,但野生动物很有可能充当了其中间传播媒介。今天是3月3号,也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让我们向野味说“不”!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1)

世界野生动植物宣传大使

消失的生命

“眼泪”是情感本能的表达,当你喜悦,悲伤,激动时,眼中那几滴泪珠总是比即将脱口而出的句子先一步表达,这不仅仅是情绪的外放,更是灵魂的交流。虽然人类是世界上唯一会系统性使用语言的高等生物,但“眼泪”这一表达方式却是所有生物交流的共同桥梁。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2)

牛与主人一起落泪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已经由生存过渡到享受这一阶段。或是出于新鲜好奇,出于面子摆阔,人们已经不再满足当前的生活空间,于是将挖掘机巨大的铲子伸向了森林深处。同时森林的本地住户——野生动物们却被拉到了集市,端上了饭桌。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3)

笼中的蜂猴

根据统计,全世界野生动物交易场所主要集中在南亚地区,换句话说,我国部分地区也在这范围之中。而位于缅甸,老挝等国的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其最大的目标群体,亦是我国。在这些集市上,你随处可见待出售的动物,此时它们已经不再是活生生的生命,而是一份待加工的食品。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4)

缅甸佤邦集市

野生动物与病毒的关系

提起野生动物与病毒的关系,我们一定会立马想到“蝙蝠”。虽然尚未有足够多的证据证实此次疫情病毒源头就是蝙蝠,但不得不承认蝙蝠确实是生物界中天然的病毒库。仅仅就目前已知,蝙蝠身上所携带的病毒就高达上百种,其中不乏令人闻风丧胆的狂犬病毒,SARS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等。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5)

蝙蝠

许多网友曾提出过疑惑,若将这移动的“病毒库”从自然界清除,那我们是不是就安全了呢?答案显而易见,并不是。事实上蝙蝠只是众多病毒所“钟爱”的宿主,但并不是唯一可供寄生的宿主。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6)

病毒库

存在即为合理,病毒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同样也有它存活下去的独特本领,众所周知,无论是DNA病毒或是RNA病毒,都具备较强的变异能力,尤其以RNA病毒更为显著。蝙蝠若消失,对病毒来说只不过是失去了最常居住的大房子罢了,它依旧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宿主,即便新找的这个宿主群体住着比不上在蝙蝠身体里那么舒适和安逸,但经过长期的繁殖变异也终将会慢慢适应,然而病毒的繁殖却可能对这个新的宿主群体造成致命的打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好的解决方式便是尊重自然,对野生动物避而远之,让这些病毒在它们体内好好待着吧!

无野生动植物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7)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

今天是3月3日,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尊重自然,拒绝野味,从我做起!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