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名将陈汤在给汉元帝上书中,曾写过一句名扬千古的豪言壮语:“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既是对汉武大帝征讨匈奴的热血延续,同时也彰显了西汉抗击北匈奴郅支单于的功绩。
时隔六百多年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因挫败吐蕃而彰显了大唐雄威。至此之后汉唐雄风刮遍了历代史册,也影响了整个古代史的发展进程。
本以为这已经是古代王朝史中的巅峰,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唐朝灭亡八百多年之后,另一个热血王朝大明帝国的建立,将这种巅峰推向了另外一个新高度。
布衣皇帝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开局只有一个碗装备全靠捡,到最后建立大明王朝恢复中华面貌,这简直就是奇迹一般的存在。
网上关于汉唐、大明之争甚嚣尘上,可事到如今也没有一个定论。笔者认为作为由汉人建立的四个伟大王朝,都曾从积贫积弱经过不断奋斗,终于登上了某一段历史的顶峰。
并且在与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博弈时,所表现出来的大国风范,都足以名留青史、永垂不朽。尤其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更是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而扬眉吐气。
尤其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国训,更是让历代明朝皇帝,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无比高大。但天子也有驾崩之日,为了“视死如生”继续享受天子待遇,所以大兴土木建造帝陵。
历代帝王陵寝被盗原因,古代盗墓贼实在太猖獗
帝陵之雄伟足以震铄古今,帝陵之珍贵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100年算起,一直到公元1912年截止,有24个朝代和494位帝王。
他们在驾崩之后基本都有帝陵,当然也有很多帝王曝尸荒野,据考古发现但凡是帝王陵寝,墓中的陪葬品皆为世间罕见珍宝,这也正是诸多王侯将相、帝王陵寝被盗的真实原因。
每逢朝代更迭、战乱不断,这些帝王的陵寝便会被破坏,陵寝中的奇珍异宝也会被洗劫一空。除了私盗以外还有官盗,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很多古墓都曾被盗挖。
尤其是赤眉军攻入长安之后,不仅皇家宫苑被一把火付之一炬,就连汉朝皇帝的陵墓也被洗劫一空。后来三国并立曹操为了筹措军费,曾组建了一只专业的盗墓军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摸金校尉。
可是天道好轮回,曹操盗挖汉代帝陵,在他去世之后虽然设立七十二疑冢,但是也没有逃过报复性的破坏。不仅墓碑被毁就会尸体,也只剩下了半个头骨和几颗牙齿。
话说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之时,清东陵更是被军阀孙殿英派兵炸毁,可以说是历代被损坏最严重的帝陵之一,并遭到了毁灭性的掠夺。
说道这里大家也不要灰心,因为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帝陵,就不曾被盗掘。在其死后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人盗挖他的陵寝,也是一件令人特别新奇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想必很多人都想了解真正的原因,考古专家研究后揭开两点原因,给出的解释可谓一针见血。
第一、建造结构坚固,防盗系统坚不可摧
明孝陵始建于1381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之后的第13年,一直到1405年才最终建成,而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去世7年了。
在长达25年的建造过程中,先后调用军工10万人,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从建造时间、过程、用料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由于明孝陵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的旧制,又创造了方坟为圜丘的新制,所以在坚固程度上绝非普通帝陵所能媲美。
在建造这座帝陵之时,工匠们采用的是横向凿入山体的方式,将坚固的山体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横穴式”的方法虽然耗时耗力,但是却比直上直下深挖为穴的方式更为保险。
可以说如果不使用一定当量的炸药,根本没有办法通过人工盗掘进入墓穴之内。所以古代盗墓贼从顶部向下打盗洞得方法,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另外明孝陵背靠东吴大帝孙权的帝陵建造,而孙权墓肯定也十分坚固。朱元璋曾说让孙权给他看门,可见墓中有墓、陵中有陵的建造方式,不仅增加了明孝陵的保险系数,而且盗贼在无法盗掘明孝陵之后,也只能盗掘孙权墓聊以慰藉了。
更为神奇的是明孝陵竟然有防盗系统,明孝陵的墓道修建在一个偏僻的斜角处,这让很多盗贼都难以找到墓道入口。同时,墓穴上方放置的大量鹅软石,是一种流沙式的防盗系统。
可以说一旦有盗墓贼将帝陵损坏,那么墓顶就会发生垮塌,这样无数的鹅软石便会倾斜而下,并且会将墓道堵个水泄不通,最重要的是还能将盗墓贼活活砸死。
第二、清朝维护统治的政治砝码
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朝是踩在明朝的肩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可以说满清鞑靼对明朝恨之入骨,恨不得将明朝皇帝挖出来挫骨扬灰。
同时,对于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汉人,也是残酷迫害置于死地而后快,可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破坏明孝陵呢?
这就要从蒙元灭宋说起,元朝南侵消灭了南宋偏安政权,至此之后“南人” 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元朝人为了发泄对南宋的仇恨,还将宋朝帝陵挖开并将宋代皇帝的头盖骨,做成了酒壶献给了元朝大汗。
可是却激起了无数“南人”的愤怒,最终元朝仅仅90年便烟消云散了,所以满清王朝吸取了这个教训。
在他们入关之后,不仅没有破坏或盗掘明朝皇帝陵寝,而且还曾派专人为明朝皇帝守墓,并且还有清朝皇前往祭祀,因此明孝陵没有遭到盗掘。
满族人的这种做法可以说,实现了一箭双雕、一举多得的目的,不仅加强了满清与汉民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让汉人的反清情绪得到了控制。
而后晚清时期太平天国起义之时,便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所以也根本不可能去主动盗掘明孝陵。
结 语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反射出了历朝历代的风月岁月,而且也折射出了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笔者认为如果将帝陵比喻成历史的见证,那么想必当他们被盗掘之时,可以记录历史的标志物就会得到破坏,实际上也是一种自掘华夏文明坟墓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