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1)

成本的决策 支持与应用

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指的是就是成本、销量、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 = (单价 - 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 - 固定成本总量

= 单位贡献毛益 * 销量 - 固定成本总量

= 单价-单位变动间接 * 销量 -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 固定间接

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2)

上图这个(4)明显是废话:1-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 能不等于1吗?

本量利分析有以下的假定条件:

这里本量利分析用于计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毛益,对于策略支持,主要是还是上面的边际贡献和差量计算。(用于不同产品和不同解决方案的策略支持)

盈亏平衡点分析

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3)

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超过这个点就是赚钱,没超过就是亏本,就是这么简单。

盈亏平衡点即是总销售额等于总成本时的销量。

公式:

总销售额 = 产品总成本

保本销量 = 固定成本总量 / 贡献毛益率

是这么计算来的:

贡献毛益 = 总销售额(总产品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产量 =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 = 固定成本 / 产量(销量)

销量 = 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产品的价格高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在某个销量时正好平衡掉固定成本的部分。此时意味着保本。此时也完成了一次资金周转。

根据此公式:如何增加利润呢?

a.提高单位产品价格

b.减少单位变动成本

c.减少固定成本总量

d.加大订单产销量

(以上这4点就是不通过计算也可以得出,很明显的一个基本认知)

贡献毛益率要根据历史数据来得到,也就是从标准成本中得到。

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4)

假如是属于混合型的业务(产品和服务兼有),同样还是计算两方面: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销售额还是比较容易的,直接从财务那里得到,或者从所有合同订单合并。但是这里就没有单位成本的概念了,因为每个业务销量/产量/销售额都不一样,就按总的计算。对于很多非线性的业务来说:本量利这个量是不太好计算的,我的方案是分开来算么,产品按产品算,服务按服务算。这里一般是MTS比较通用,MTO就需要变通来分析了,如果是订单设计,最多算个本利分析。

预测利润和目标销量

2 PART

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5)

在本量利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各种变数,预测利润和制定目标销量。如果一些企业已经远超盈亏平衡点,那么目标就不是这个,而是更多的订单和更多的产量。

(企业的发展或者高速发展阶段,可能无时无刻都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是:一是能力,二是观念。

能力方面:不要指望遇到的事情永远在能力范围以内,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扩大,很可能干的都是从未涉及的事情,那么就需要根据业务的发展方向有计划的去做能力计划和能力培养,有些企业是这么搞得:让能力有结余的人去研究和开发新的能力,也就是说:不是在搞业务,就是在搞研究-这里的研究指的是为未来做的有关方面的准备,可能是技术性的,可能是收集资料,可能是市场调研开拓市场,搞搞宣传,事情多着呢,也可能是能力分析,一句话:不是在挣钱,就是在挣钱的路上-做准备啊。

这个观念来自于某一次一个大佬让我去研究网上一个缓存数据库,不是redis,反正是一个数据库,听都没听过,当然也没有研究多深入,基本是把官网的介绍看了一遍就结束了,因为它是收费的,你知道怎么用就可以了。反正不要指望和收费项目去拼技术:这是个成本问题,人家几十号人花费数年搞出来的东西,你希望几天能研究出什么来?任何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你知道入口该投些什么,出口该领些什么,这两方面才是属于你自己的业务的关键。说白了,就是一道外协工序,你说我想了解的更多一些,当然更好,原则是只要你复制不出来,还得花钱买。如果说做集成解决方案,这种外购或外协是很多的,重点在哪:是用自己的业务来建立标准体系。

业务谁都可以做,但是标准不是谁都搞得了的。

观念方面:以前企业家的观念是-不会的不做,不懂的不做。当资本涌入市场后,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会的可以买或者买会的来做,不懂的就可以买或者买懂的人来做。当然这里不扯资本,前提还是围绕自己的核心业务来,横向和纵向延伸。要想有所发展,肯定要涉及很多未知的困难和能力的不足,你不能说我做不来或者不做了。

一般做项目的人口头禅是什么:你先做。是吧,先做起来。如果去想,那是越想越难,畏惧之心就衍生了,最后放弃了。如果去做,难肯定是难的,问题也会有,但至少朝着目标前进了么,那怕前进一步也是胜利啊。

这里的观念就是克服畏难情绪:不能说因为害怕做不好,害怕担责任就不做了,专捡保险的做,一个雷电冲击实验断路器击穿成本是2,30万,平均10到15个就有那么一两个击穿的,有时候击穿的一堆,那就不做检测实验了吗?还得做,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把击穿的检测出来,拖回去返工。(这里的击穿不是击穿设备,而是击穿绝缘气体,一般是氮气,管壁上会留下高压电击痕迹点,对吧,击穿了还是绝缘个毛啊,断个毛路啊)

对吧,先做,先做起来。面对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能力等等,人都是和这些一同成熟的,甚至还有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面对很多,但是都要坚持。

我是感觉软件方面其实试错成本是极低的,比如说一些技术,你就写嘛,多写几遍,写的不对再改,实在不行整个项目删了重来,最严重也就是内存泄漏,连内存条都不用换。而一些根本没有试错成本的科目,你可以重复分析和计算,一直到搞成为止。啥意思?不疯魔,不成活啊。

定价决策

财务管理的成本管理概述(图解ERP62财务管理篇)(6)

3 PART

在定价方面:可以使用完全成本定价法:就是本量利分析,或者使用变动成本定价法:

价格 = 单位变动成本 / (1-贡献毛益率)

= 单位变动成本 / (1-(1-变动成本率))

= 单位变动成本 / 变动成本率

= 单位变动成本 / (1- (总成本-变动成本)/ 总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 总成本/总成本 - (总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总成本)

= 单位变动成本 / 变动成本 * 总成本

= 总成本 / (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 总成本/ (平衡点)产量

= 总销售额 / (平衡点)产量

= 保本价格

简单数学运算,这里算出的价格是保本价格,这里的产量也意味着销量或订单量。

这里的1代表总销售额,也等于总成本,在盈亏平衡点上。这里什么什么率都是相对于总成本或总销售额的占比。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导出一下盈亏平衡点的保本产量(销售量)计算公式。

什么意思呢?还是盈亏平衡点的理论,在某个销量时,总销售额减去变动成本结余的部分正好平衡掉固定成本。即便将期间费用算在内,计算资金周转的话,可以直接将期间成本计入固定成本中就可以了。

非线性的业务方式直接计算某个时间点达到盈亏平衡就可以了,比这个简单。

这个盈亏平衡点计算还是挺有用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