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我们一起守。
4月以来,有着1100多人的半淞园路街道中南小区,在街道居委的带领下,居民自治积极性被不断激发,社区180位志愿者各展所长,邻里间相互支撑、相互助力,邻里温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众志成城,共同为社区疫情防控凝聚起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大数据库”精准感知居民需求
中南小区的居民大多数由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八所等单位的职工组成。此轮疫情伊始,七〇八所党群工作部、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就组成了疫情防控协调小组,在高雄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积极抗疫。
“我家需要团购大米。”“我家需要配药。”“我们这幢楼有阳性病例吗?”……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在中南小区微信群里,390户1100多位居民的日常需求和疑问,也多样化了起来。如何让小区的服务更精准、更贴合居民们的需要?
七〇八所工程中心一员工主动要求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列,发挥自己特长,为全小区居民建立起了“大数据库”。“居民们的近期团购需求、用药需求、甚至阳性楼栋的流调,都可以通过这个‘大数据库’,精准定位。”小区临时团支部书记邹旭给记者举例,比如通过小区这几天的团购数量和家庭购买数的大数据分析,他们知道2至3天内,小区居民的日常食物不会缺。“有了这样的分析,那我们这几天就尽量减少了团购,毕竟进来的货物也有可能存在传染风险。”
而这个实时更新的“大数据库”,也让志愿者们在服务独居老人时更到位、更有的放矢了。通过楼组长、志愿者的前期排摸,他们得知社区里共有15位独居老人。这些老人有哪些慢性疾病、用药需求怎样、日常食物需要哪些,汇总到“大数据库”后,志愿者们一目了然,服务起来也更得心应手了。
“有了这样的大数据后台,我们志愿者响应不同需求,分工明确,大家服务的效率高了,居民们的满意度也更高了。”邹旭说。
守望相助,这群可爱的邻居真好
小区封闭后,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日渐在中南小区清晰起来。
你缺米,我匀一点;你少油,我送一点;你快递不方便取,我帮你带回放你门口;邻里有问题,在群里一声呼唤,大家都争先热心帮忙。这样的邻里互助、携手同行在中南小区各个楼栋里很常见。
16号楼组长包阿姨是该楼栋的“大管家”,也是大家身边的热心人。每日及时发布抗疫信息、爬上跑下分发抗原试剂、组织核酸检测,楼栋内抗疫工作有条不紊。在她的感染下,16号楼里的居民志愿者像“滚雪球”一样,也越来越多。
“我参加!”“我家也报名!”为了防止疫情传播,16号楼的居民们希望每天都能对楼道进行消毒,这项繁重的工作谁来做?作为发起人的包阿姨没想到,竟然家家户户都要求参加,自发组成消杀小分队,让楼道里更安全。
如今,居民自治、互帮互助的氛围在中南小区日益浓郁。在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的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进来,他们有的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款,有的发挥自己特长为居民指导用药、有的志愿者合力为小区办起了每日信息快报、有的还自发清扫小区环境……
“有这群可爱又热心的邻居在,我们有了与病毒作战的底气。他们是这个四月的人间美好,也是这个春天最特别的记忆。”小区居民们心里都是暖暖的。
记者 / 王月华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中南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