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初,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91系列车型,来到当时极度缺乏重型卡车的中国。时至今日,已经在中国度过了37个春秋的漫长岁月,虽历经坎坷,但仍以卓越的品质,成为中国重型卡车的关键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闻名遐迩的“斯太尔”吧。
一、历史背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我国汽车工业落后,仅能生产“解放”“跃进”“黄河”“上海”等少数车型,且多以中型卡车为主。以1978年为例,载重汽车总产量96013辆。这点汽车,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是远远不够的。
【少轻缺重】
谈起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年产量少,而且“少轻缺重”问题突出。
“少轻”,我国虽然上世纪50年代就试制了“井冈山”“东方红”“北京”“红旗”等轻型车,但因性能落后,只有很少几种形成了有限的产能。同样以1978年为例,轿车年产量仅2640辆。
黄河JN150型是全国少有的8吨车
“缺重”,上世纪60年代,为满足国防建设急需,我国汽车工业上马了一批军用重型越野车项目,同时引进了法国贝利埃公司GBU15型军用车制造技术,其中“东方红665”“延安SX250”“黄河JN252”“红岩CQ261”等型号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但产量很低,质量也不稳定。但在民用重型卡车领域,除少量仿斯柯达706型的黄河JN150型外,几乎一片空白。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国家每年都要拿出大量外汇进口汽车。据统计,从1958年到1976年,仅法国贝利埃公司就向中国出口了11290辆重型卡车。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数字也在不断增加,1976年到1978年,国家重型卡车进口费用就达2亿美元。
【筹建三汽】
这里提到的“三汽”,就是第三汽车制造厂。
“二汽建好后,还要建三汽。”早在1965年底,毛泽东主席在二汽兴建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三汽”就是为解决中国缺少重型汽车问题而建设的。
二汽2.5吨越野车
1975年,当二汽2.5吨越野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后。1977年,国家就开始规划建设第三汽车制造厂。
当时国家要求三汽,不仅技术要先进,起点高,而且批量也要大,同时要利用当时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的时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
当时的国际环境,对中国也很有利。1979年正值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由1979年的每桶13美元猛增到1980年的41美元,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得知中国要引进重型汽车制造技术,纷纷向中国抛来了橄榄枝。
为做好引进工作,从1978年开始,当时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分批派团,到欧洲和美国考察国内最为紧缺的重型车和轿车。考察团先后考察了美国、德国、法国、瑞典、奥地利等国家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奔驰、大众、斯太尔等国际知名汽车公司,并与之进行了意向性交谈,期望引进制造技术。
重型汽车成套技术引进项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据史料记载,当时美国通用公司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可以与中国建立合资企业,这在当时是新生事物。为此,中方谈判代表团写了一份题为《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谈判合资经营重型汽车厂的情况》的简报,将谈判情况如实上报。时任分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谷牧看到这份简报后,批示:“请中央政治局各位领导同志传阅。”邓小平同志在简报上,写下了“合资经营可以办”的批语。只是后来因为众多原因的制约,没有建立合资企业。
【奔驰未果】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中国汽车工业考察团看好的项目中,最受青睐的是奔驰公司。在一机部汽车局撰写上报的考察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引进奔驰公司NG80系列17款基本车型。这是因为奔驰公司不但历史悠久,是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而且深耕汽车制造长达数十年,享誉世界,当时我国也曾引进了很多奔驰汽车,在我国广受好评。
奔驰公司NG80系列
但奔驰公司产品工艺要求极高,需要众多专用冲压设备,这也就意味着要引进奔驰公司的制造技术,就必须同步购买相关制造设备,花费巨大,这是其一。其二,奔驰要求中国在引进汽车制造技术前,必须先购买大量产品,这个“大量”是多少?据说是40000辆,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讲,是无法满足的。
【斯太尔登台】
与奔驰公司的谈判无法进行下去,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进入中国人的眼帘。
斯太尔公司全称“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也是国际上著名的重型汽车公司,同时是奥地利最大的股份公司。
斯太尔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4年,当时约瑟夫·沃内特创立了约瑟夫和弗朗茨·沃内特公司。1924年,约瑟夫·沃内特将该公司以当地市名斯太尔市,命名为斯太尔股份公司。此后,斯太尔公司不断重组、合并。1934年由斯太尔、戴姆勒、普赫三家公司联合成立斯太尔—戴姆勒—普赫股份公司。该公司60%的股份归奥地利国家信贷银行所有,具有半官方性质。1979年斯太尔公司下设斯太尔厂、轴承厂、格拉茨厂、维也纳厂等四个独立工厂,其中斯太尔厂是生产重型卡车的专业厂,年产重型卡车1万辆,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斯太尔早期生产的1500A型大型指挥车
斯太尔380型,这也是斯太尔制造的第一台柴油卡车
斯太尔战后生产的平茨高尔全地形军用车
从规模上讲,斯太尔公司虽无法与奔驰公司相比,但在卡车领域也是成绩斐然。早在二战时期,斯太尔公司曾生产军用卡车、履带车和自行火炮等产品,战后在军用车领域业绩也很好。尤其在这次技术引进中,斯太尔公司寻求合作的态度也十分积极。1979年7月,斯太尔公司就带着自己的91系列重型卡车,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一场技术交流和车辆表演,一时夺得满堂彩。同时,斯太尔公司还向一机部递交了与中国合资合作生产重型卡车的建议书。
斯太尔公司还提出,如果两国重型车项目能谈判成功,奥地利愿意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官方贷款,奥地利国家信贷银行也可提供1.1亿美元。这对当时建设资金短缺的中国来说,也是有利的。
斯太尔1491型的轻型自卸车
1491重型矿用自卸车
双方表达合作意向后,1980年7月,斯太尔公司向中国提供了四辆斯太尔91系列载重汽车,即4×2的 991型、6×4的 1491型轻型自卸车、1491型重型矿用自卸车和6×6的1491型军用车,以供中方测试。通过实车测试,斯太尔整体技术水平与奔驰相当,车型广泛,可同时满足军用民用等需求,且制造工艺要求相对简单,比较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因此,吸引了中国有关方面,为合作成功打下基础。
【签订合同】
1979年12月5日,中奥双方在北京签署“重型汽车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中,明确建设方案为利用老厂,即对老厂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生产纲领为第一期10000辆,第二期2.5万辆。而原计划建设的三汽,因当时国家财政非常困难,1980年底宣布停建,筹备组解散。作为替代方案,国家把当时国内具备生产8吨以上重型卡车及重要部件的厂家整合起来,于1983年3月29日成立了“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
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最初由“八厂一所”组成,即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四川汽车制造厂、綦江齿轮厂、重庆汽车发动机厂、重庆汽车配件制造厂,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重庆油泵油嘴厂、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和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后来陕西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齿轮厂、合肥淝河汽车制造厂、青岛汽车制配厂、株洲汽车齿轮厂、潍坊柴油机厂也相继加入。再后来河北长征汽车制造厂、南阳汽车制造厂、湖南重型汽车制造厂等也陆续参与进来,可以说集中了当时我国重型车制造的优势资源。
1983年7月7日,斯太尔项目获得国家批复。
1983年12月17日,当时的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塔尔公司签署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
1983年12月17日,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与奥地利斯太尔一戴姆勒一普赫股份公司在北京签订了《重型汽车制造技术转让合同》,合同规定除引进总质量16~40吨的斯太尔91系列重型车外,还引进了美国伊顿变速器、西德采埃孚变速和转向器,以及各种阀类和钢板弹簧等总成部件。
1984年3月15日,技术转让合同正式生效。
1986年技改项目开工,当时国家批准项目投资额为3.5亿元人民币。
二、发展进程
项目引进后,国家成立了重汽技术发展中心,对斯太尔项目技术图纸进行统一消化、吸收,再根据分配计划,将所属车型图纸分配给济汽、川汽和陕汽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载重车、零部件生产厂,分别制造,这样就把斯太尔项目打造成重型车产品平台,有利于尽快提升重型车制造技术。
据史料记载,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对斯太尔项目的产量进行了细致分工,整车生产由济汽、川汽、陕汽负责,年总产量10000辆,包括军车1000辆。
根据分配方案,济汽6050辆,川汽2100辆,陕汽1850辆,其中陕汽主要是军用车。发动机由潍坊柴油机厂、杭州发动机厂、重庆油泵油嘴厂负责,而变速箱则由陕西汽车齿轮厂、綦江齿轮厂等单位负责,其他各厂也都有分工。
1984年,川汽用进口散件国内组装的形式,率先造出第一台斯太尔重型汽车。该厂以此为基础,后来逐步发展成红岩CQ25.290和红岩CQ15.250系列,是斯太尔霸王、红岩金刚系列的前身。
1985年,陕汽造出第一辆斯太尔重型汽车。陕汽主要产品是斯太尔系列军车。该厂以斯太尔项目为基础,逐步发展了奥龙系列,一度成为国内热销车型。
第一辆斯太尔重卡在济汽下线
1989年,济汽第一辆斯太尔下线。该厂的步伐虽然较慢,但生产方式不是简单的进口组装,而是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引进斯太尔技术后,该厂利用引进技术优化“黄河”第二代产品,在斯太尔产品和黄河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形成了后来的斯太尔王系列产品。在后来的日子里,斯太尔王和红岩的斯太尔霸王曾产生了激烈竞争。
通过斯太尔项目的成功引进,我国也建成了很多成功的零部件企业,逐渐构成了我国重型卡车完整的产业链,为斯太尔车型在中国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纵观斯太尔项目的实施,也并非一帆风顺,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投资超过计划。国家最初批复项目投资3.5亿元,但后期因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影响,投资逐步增加,到1995年最后验收时,已增至14.675亿元。二是联营各方组成较为松散,且都为法人代表,联营前都有自己的成熟产品。斯太尔项目实施后,既要上新项目,又要兼顾老产品,顾此失彼,无法集中力量形成拳头,利益也不好平衡。三是生产配套水平落后。初期生产的斯太尔尽管价格高昂,但却深受用户欢迎,主要原因是最初产品是使用2000套原装CKD件组装完成的。在随后的国产化过程中,国内厂家无法提供高质量零部件,质量问题开始突出,产品出现积压,经营出现亏损。直到后来下很大力气开展质量大整顿,才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四是仅强调吸收消化技术,尽快提高国产化水平,没有强调再创新,以致斯太尔车型在此后20年内没有丝毫改进。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0年,中国重型汽车联营公司宣告解散,济汽、陕汽、川汽三厂分立,开始独自发展。这样一来,各厂家摆脱了“联营”的束缚,开始以斯太尔车型为基础,发挥优势,积极创新,众多新车型纷纷面世,斯太尔项目进入大发展阶段。
三、技术性能
【设计特色】
斯太尔91系列重型车,是斯太尔公司在原90系列基础上开发的载重车系列。91系列从1975年开始发展,1978年,991型-1491型首先问世。至1983年,2891型投入生产,至此91系列重型车全部车型基本配齐。
站在今天来看,91型系列的先进之处,是采用了当时刚刚流行的模块化设计。什么是模块化设计?打个比方,我国过去制造的“解放”“黄河”等车型,都是单一品种,就是一个车型。而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斯太尔91系列,则有15个基本车型,包括发动机19种,驾驶室44种,通过不同组合能形成328种变型车。
我国生产的斯太尔991型
我国生产的斯太尔1891型
我国引进的有7个吨位级别,即9吨的991型、12吨的1291型、13吨的1391型、14吨的1491型、18吨的1891型、25吨的2591型、28吨的2891型。在这7种吨位级别中,991型、1261型、1391型为二轴驱动,1491型、2591型、2891型为三轴驱动,1891型是四轴驱动。根据级别不同,分别采用5种发动机、4种变速器、3种后桥、2种前桥、2种离合器、2种转向器和一套气路模块,通过变更轴距、驱动方式、悬挂结构,可以改装成牵引车或自卸车等变形车,满足用户需要。
【外观特点】
从外观看,“斯太尔”车型整体都采用了机械感极强的直棱设计,非常有特色,很容易辨认。斯太尔91系列进入国内时,主要以平顶排半、平顶中体排半以及宽体排半三款驾驶室为基础,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选择。该车在人性化设计方面做得很好,以斯太尔1291型为例,采用主流的双层脚踏板,最下层采用了塑料材质,上层侧置与驾驶室融为一体,车门外侧还设有宽体护板,无需担心污渍飞溅;主驾驶配备气囊座椅,具备一定调节功能,有利于提高驾驶舒适性,减少疲劳;车内采用可收放双层卧铺等,这样的车内环境是当时国内不具备的。
【动力装置】
斯太尔91系列装载的是WD615系列柴油机。这种柴油机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斯太尔公司在WD614型、WD815型柴油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84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及国家经济委员会确认潍坊柴油机厂、杭州发动机厂和重庆油泵油嘴厂为WD615系列柴油机定点生产厂。
WD615系列柴油机
WD615系列柴油机,采用水冷直列六缸模块化结构。我国引进了5种型号,依据功率不同分别采用自然吸气型、增压型、增压中冷型,功率覆盖范围从200马力到370马力,以满足不同吨位的车辆。如斯太尔991型装用WD615.00型柴油机,该型柴油机是WD615系列的基础型号,采用自然吸气设计,功率为200马力,1400转/分时可输出623N.m的扭矩。而WD615.61型在WD615.00型基础上,通过加装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大喷油量,使功率由200马力提升至260马力,在1600转/分时可输出829N.m的扭矩。
国内引进的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机,大多数都是废气涡轮增压型,性能优良。据有关记载,斯太尔卡车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作业,动力下降仅为10%,即使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口也有很强的动力。
总之,斯太尔WD615系列柴油机制造技术的引进,不但提升了国产柴油机制造水平,而且引领、推动了我国车用柴油机的发展,也是斯太尔车型能在很长时间内风行市场的关键。
【经典车型】
斯太尔项目实施后,促进了我国军民用重型汽车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了多种型号的斯太尔系列车辆,在这里我们以比较经典的陕汽SX2190型重型越野车为例,给大家做个简单的讲解。
陕汽SX2190型是在消化接收斯太尔技术基础上,由陕汽研发的第二代军车,作为重型越野车装备大量我军。
陕汽SX2190型
陕汽SX2190型驱动型式为6×6,整备质量11500公斤,拖挂质量10000公斤;车体长7.99米,宽2.50米,高3.35米,前/后轴距分别为3.37米/1400米,最小离地间隙0.38米,最小转弯直径18米,最大爬坡度60%;动力装置为1台 WD615.77A型直列六缸水冷四冲程增压中冷柴油机,最大功率每分2400转时为280马力,百公里油耗38升;采用福勒 RT11609A型变速器,有8前进档,1个爬坡档,2个倒档,最高车速80公里/小时。该型车曾于1999年参加国庆50周年大阅兵。
四、意义重大
斯太尔91系列进入中国后,以卓越的品质,受到用户广泛好评,可以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上世纪80-90年代,斯太尔几乎成为中国重型汽车的关键词。据统计,2008年斯太尔车型在国内重型汽车市场的销量已经占到65%。此外,国内厂家还通过对斯太尔技术的吸收消化,使众多型号重型卡车或多或少采用了斯太尔技术,大幅提升了国内重型卡车制造水平。
至于斯太尔公司,在与中国合同签约后的1993年,被德国曼收购了85%的股份。从此,斯太尔归被德国曼所有,但也促进了德国曼的对华合作。(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