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聊聊法正。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人,出身士族,为名士法真之孙。

王允被杀后(王允在长安诛杀祸国贼子董卓,于汉室有大功,只是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凉州军导致汉室从此失去了中兴的机会),凉州军阀李傕等人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朝廷格局变成了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朝政,西凉诸将“治国无方,扰民有术”,军粮补给基本靠抢,大量关中百姓被杀或逃跑,继洛阳后,长安也被这伙西北军阀玩残了。(经过三次羌乱、韩遂马腾乱西凉、李傕、郭汜叛乱后,长安人口大幅减少,关中作为战略基地左右历史的价值在未来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几乎就不存在了,之后几百年都没有被大一统的王朝定为首都)

刘备东征痛失二个蜀汉顶级人才 为什么220年是蜀汉大转折点(1)

法正与同郡好友孟达也于此时入蜀依附刘璋。

刘璋掌握实权后,开始重用益州本土士族(刘备入川上部:刘璋真的很暗弱吗?(官二代接班的典型案例))对于东洲来的人士逐渐冷淡。

非当地人的法正在益州一直郁郁不得志,过了很久才当上了个新都县令,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恰好益州别驾(二把手)张松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两人私下常感慨自己的遭遇:没能遇上明主!

很快,就发生了一件改变法正命运的事件。

赤壁大战后,刘备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想结交这位刘氏皇族,问张松派何人可以出使刘备,张松顺势举荐了法正。

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也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

211年,曹操打垮了关中联军,刘璋十分惧怕,担心曹操顺势南下益州。

张松趁机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

在引进刘备这件事上,益州本土派强烈反对,之前东州士族已经分过一次权,难道还要再让外人分享权力?!

但是张松很能琢磨刘璋的心思,他点出了关键:“现在州中将领庞羲、李异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怀异志,如不能得到刘豫州的帮助,益州将外有强敌攻击,内遭乱民骚扰,必定走向败亡。”

刘璋最终拍板:请刘备来!(刘璋手段很厉害,他其实一点也不糊涂,只能说太精明了,想借助刘备来和曹操拼消耗,自己的力量用来压制益州的不满势力)

刘备东征痛失二个蜀汉顶级人才 为什么220年是蜀汉大转折点(2)

法正于是再次被任命为使者,与孟达各率两千人出使刘备,迎请刘备入蜀。

丞相的隆中对是怎么说的呢?刘备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占据荆州和益州。

法正也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为根本,凭借天府之国的险阻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法正的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率军入蜀。

212年,张松暗中投靠刘备的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决裂,12月,刘备在葭萌正式起兵。

刘备东征痛失二个蜀汉顶级人才 为什么220年是蜀汉大转折点(3)

涪城之战、绵竹会战后,刘备军取得完胜,益州军的士气被彻底被打崩,再也不敢出城应战(益州兵的战斗力太弱了)

益州军随后龟缩在雒城,刘备攻城受阻后,让丞相率张飞、赵云等入川支援。

荆州军入川后,连连得手,在成都的刘璋更加坐卧不安。

刘备东征痛失二个蜀汉顶级人才 为什么220年是蜀汉大转折点(4)

法正给曾经的领导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信中法正替刘璋分析了目前的形势:

鱼复(白帝城)与关头(白水关)实为益州双锁,现在两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数道并进,已入你心腹,你还坐守成都、雒城有什么意义呢?

这封信极大地动摇了刘璋顽抗到底的决心。

不久,在荆州主力的策应和威慑下,雒城也被攻破。

刘璋聚众官商议,从事郑度献策曰:“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

坚壁清野正是刘备最担心的,刘备千里入川,无法从荆州本部得到补给,只能在益州就地征粮征兵,郑度这招将逼迫刘备将压榨范围锁定在新占领区,当地豪族屈服于你的武力,短期供应没问题,长期如此,矛盾必然激化!

刘备赶忙询问法正。

法正回答说:“刘璋最终不会听的,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那样,告诉下属们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刘璋在对待老百姓上,的确是仁君)

于是罢免了郑度的官职,不用他的计策。

之后刘璋不战而降,刘备论功行赏,赐予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四人黄金各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作为诸将中最高赏赐。

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蜀军太守),在内仍然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

法正性格恩怨分明、睚眦必报,掌权后马上开始了反倒清算(於蜀郡太纵横)

过去有恩的,要报恩;有轻视矛盾的,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众人不满,有人向丞相告发,希望能管管法正(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丞相回复的很有意思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丞相当时还在制定《蜀科》,意图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蜀科》制定后,由于严法治蜀,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益州豪族十分不满,法正还曾向诸葛亮进言,认为成都初定,宜“缓刑弛禁”,放宽约束。

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应当因时制宜,懂得变通,特意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晓以大义。

那丞相为什么明知法正违法,还故意包容呢?

因为掌握最高权力的刘备此时非常欣赏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更是刘备得益州的首功之臣(张松死的早了)!知人心,出奇谋,最后还招领导喜欢(具体咱们可以在留言里拓展讨论)

217年冬,法正建言刘备北上取汉中。

法正分为两段论:

先讲为什么取汉中

上可以彻底打败敌人,重振汉室;

中可以蚕食曹魏的雍州、凉州,广泛开拓境土;

可以固守于要害,与敌人展开持久战。

然后说明攻取汉中的可执行性

曹操一举收服张鲁,占有汉中,没有借此势头进图巴、蜀,只是留下夏侯渊、张郃屯守,自己率军北还,这并不是他战略目光短浅,也不是他力量有所不及,必然是他的内部出现了问题。现在看,以夏侯渊、张郃的才略还无法胜任帅才,如果率大军前往征讨,必能攻克

刘备立刻拍板:打!(看出皇叔对法正的信任了嘛?法正才加盟多久,丞相如果和法正发生矛盾,蜀汉内部的权力斗争就激烈了,还怎么一直对外呢)

218年正月,蜀军北进汉中,但是面对汉中天险阳平关,刘备一时也没办法拿下。

法正提出:必须变招。

法正的策略是向南移动,绕开阳平关,爬上定军山,把夏侯渊逼出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山势作营)

刘备东征痛失二个蜀汉顶级人才 为什么220年是蜀汉大转折点(5)

定军山位置险要,由此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了。

夏侯渊急忙来抢,双方展开激战(汉军不仅占领了制高点,还由被动变为了战略主动,成功逼迫曹军放弃了天险来决战)

法正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让刘备将万余精兵分作十队,趁夜轮番进攻广石。张郃率亲兵搏战,虽然没有丢失据点,但也抵挡不住刘备军的轮番攻击,于是向夏侯渊要求增援,夏侯渊将精兵分拨一半去支援张郃,自己继续固守南线(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

曹军分兵后,刘备立刻派兵偷袭走马谷,放火烧毁了曹军阵地前的防卫工事鹿角,夏侯渊亲自率四百军士出营救火、修补鹿角(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鹿角去本营十五里,渊将四百兵行鹿角,因使士补之)

法正见夏侯渊所带人马不多,提议全力进攻夏侯渊,刘备于是命黄居高临下突袭,斩杀了夏侯渊(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汉军士气大振,喧嚣声震动山谷,曹军溃败,益州刺史赵颙也死于乱军之中。

不久,曹操亲征,听闻是法正献计取汉中,因而感慨不已叹道:“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

这就是顶级谋士的实力,足以扭转一场关系双方国运的大战!

几年之后的另一场国运大战,刘备在夷陵被陆逊大败,丞相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

这就是法正的价值!

曹操亲率大军驰援汉中,双方对峙后,曹操也奈何不了刘备,不得已引军还,刘备遂占据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法正得到的是啥位置呢?

尚书令,护军将军。

尚书台首脑和禁军的一把手,绝对的嫡系、军政大权尽在手中!

可惜的是,就在刘备发起夷陵之战前一年,法正去世,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一连哭泣数日,追谥他为翼侯(思虑深远”曰“翼”)

公元220年,算是蜀汉政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顶级大将关羽被孙权偷袭所杀,顶级谋士法正走人。

刘备的豪华铁三角崩塌了(诸葛亮总理后方政务,足兵足食;法正随军征讨,出谋划策;关羽坐镇荆州,独当一面)

复兴汉室的重任全压在丞相一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