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朝政昏聩,社会动荡,整个国家从上至下都弥漫着一股靡靡之风。但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这样的衰世恰好成就了一大批英雄豪杰,石达开就是其中之一。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其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就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拜相,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可见其一生轰轰烈烈。不但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样体恤百姓民生,太平天国人才济济,唯独石达开的生平事迹为后世传颂的最多,也最为传奇。

晚清三大不平等条约(晚清最佩服的一个汉人)(1)

石达开其人不仅是个军事家,事实上他的其他能力也非常出色。他在政治、外交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当年天平天国占领安徽之后,石达开负责征缴安徽的赋税。这是一个肥差,但是石达开却没有剥削压迫老百姓,他甚至传令手下兵丁,不允许他们掠夺百姓的财物。石达开在安徽的时候,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都念着他的好处,甚至在安徽至今还有几座为石达开修的庙宇。

因为太平天国的建立是在南方,和洋人打起交道比较方便。而且太平天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他们所信仰的神明便是上帝。因了这个缘故,洋人对太平天国的认同感反而比对清军的要高一些。为了探听一下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英国便派遣使者到南京城访问。

这些英国人来了之后,由石达开主持会见。石达开气度非凡,即使见到了英国人,也没有丝毫退让胆怯,表现的不卑不亢。英国人提出了31个问题,主要还提出要通商的想法,聪慧而有远见的石达开也没有断言拒绝,他对洋人并没有“夷夏之防”的偏见,反而说道:希望能够和洋人友好通商。甚至,直截了当的告诉洋人,通商可以,但是太平天国不愿意承认清政府所签订的狗屁条约。洋人的合理要求他都能够代表天王满足他们,唯有那些不平等条约,不论是那一个国家和中国签订的,太平天国的态度是:“一概不承认!”

晚清三大不平等条约(晚清最佩服的一个汉人)(2)

这样的气节是满清大臣所不具备的。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外交能臣,在对待洋人的问题上,也只会一让再让,丝毫没有底线,丝毫不顾朝廷体面,自以为是在为清朝拖延时间,实际上却是在饮鸩止渴。石达开虽然是官方认定的叛逆,可是他却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守住民族气节!

石达开的本领实在太大了,自然而言就会遭到首领洪秀全的猜忌。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洪秀全因为猜忌而杀死了杨秀清,这之后,太平军彻底陷入了内讧。军队之间派系林立,几个王爷各自为战,都在猜忌对方。洪秀全本人更是对臣子痛下杀手,石达开不愿意杀自己的同袍手足最终反倒落得家人被屠杀的仓皇景象。

晚清三大不平等条约(晚清最佩服的一个汉人)(3)

其实,洪秀全对石达开的印象一直很好,非常信任。韦昌辉杀死石达开的家眷之后,洪秀全一度表示石达开完全可以报仇。但是出于种种考虑,石达开拒绝了杀死韦昌辉的提议。这本来没有什么,从“公”的角度来看,石达开暂时抛弃个人私仇完全是正确的。可是洪秀全其人的猜忌心实在太强了,个人能力又不出色,所以渐渐对石达开也不怎么信任。

石达开眼见天王已经开始猜疑自己,整个太平天国也不像之前那样众志成城,索性决定离开南京,独辟蹊径。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石达开为北渡过长江,他率众夺取成都,并在四川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之后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同年5月份,太平军四万人到达大渡河边。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天有不测风云,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来到对岸,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晚清三大不平等条约(晚清最佩服的一个汉人)(4)

后来,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期间他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无不胆寒无言以对,在其临刑之际,石达开神色怡然,在刽子手下刀之时,石达开大笑道:“是俗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你杀我,安知来世我不杀汝耶。”

刽子手顿时愣住半天不敢落刀,在审官崇实的再三催促下,刽子手不得已只好下手,最终,石达开身受三千三百三十三刀凌迟酷刑,至死都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都叹:此为“世间奇男子”。

离开了南京城的石达开自己走上了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由于孤军奋战,还被各路清军围追堵截,辗转几次之后还是被清军剿灭。其实,不论是天平天国内部还是清军,对石达开的评价都非常高。石达开的忠义和远见在当时绝对是一流的,他所实施的政策也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因为造化弄人,才使得这样一位忠肝义胆,又有民族气节的大英雄败走麦城、山穷水尽。

晚清三大不平等条约(晚清最佩服的一个汉人)(5)

在石达开死后,《黄彭年致唐炯函》中说: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