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百家姓(8)——李姓||南州木棉——转自《好山好水》微信公众号。

漳州有没有常姓(漳州百家姓8)(1)

漳州百家姓(8)——李姓

南州木棉

李,漳州文读音[li],李有一个品种读为[nai],不知是否白读。《唐韻》《正韻》良以切《集韻》兩耳切《韻會》良士切,音里。漳州音与唐韵和普通话相近,应当是个典型北姓。现代李姓主要分布于华北和西南。

李的郡望为陇西、赵郡、顿丘、中山等等。漳州李姓一般以陇西为郡望。主要分布芗城、平和、龙文、龙海、云霄、诏安等县。主要派系有李伯瑶派系、李诲派系、李火德派系、李弥逊派系。

漳州很多战事与李姓有关。

一、唐

李德裕,卫国公,唐宣宗年间贬潮州別驾过蒲葵关漳浦驿作诗曰:

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蒲葵关和临水在古代官吏眼中,是荒蛮之地。

李之行,漳州刺史。欧阳詹《送杨据见漳州李使君序》“儒有驭百行,驾六艺,曳长裾于王侯之门,以礼待。杨夫子是日之告谒漳浦李太守之行,行儒之事也。子几于儒久矣,李太守天枝之英,金镜之明,盛物之量,秤物之衡,夫子姿容不孤其鉴,多少有登其概,何往而不利?高梧始华,瑶草欲碧,去矣夫子!时景宜往”。

李圭,漳浦县令,景龙间任。

漳州有没有常姓(漳州百家姓8)(2)

二、宋元

1、官宦

(知州)

李滚,以奉议郎来知,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六月到。

李康,以朝散郎来知,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十二月到。

李弥逊,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

李韶,以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来知,嘉熙元年(1237年)到,捐己俸置学田,创虎渡桥,民呼生佛。

(2)进士

李绛,龙溪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癸丑余中榜进士。初知贵州秩滿除编修国史…

李则,龙溪人,绍兴十二年(1142年)壬戌陈诚之榜特奏名。有诗留传。…

2、畲领

宋史元史记载的漳州畲民无盘雷蓝钟。宋元文献记载的畲民头领有陈、许、李、黄四大姓。

李德,宋龙溪人,今芗城区人,西九畲长,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归降。

李志甫(?-1340),又名李胜,元南靖人。生于今平和县坂仔山边埔尾农家。至元四年(1338年)六月,李志甫率众在九牙山起义反元,占领县城(县治为当今平和县南胜镇),围攻漳州(府志为当今漳浦县)杀守将搠思监。元廷调江浙行省平章别不花统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军镇压,被起义军打败。至元六年(1340年)三月,被陈君用袭杀。

三、明

1、官宦

知府

李晟,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来知,重修城隍庙。

2、进士

李贞,永乐十三年(1415年)乙未陈循榜进士第一甲第二名,有传。

四、清

李世贤,太平天国侍王。同治四年(1865年)率太平天国余部攻占漳州。同治之乱,改变漳州许多风俗。

四、古迹

通元庙:在芗城区,太平天国侍王府。

西窑灵顺庙:在西院湖内。供奉五显大帝,从风俗上证明西窑李姓来自客家地区。

虎渡桥:在江东。

漳州有没有常姓(漳州百家姓8)(3)

江东桥

链接:邺山讲堂与柳营江怀古

漳州有没有常姓(漳州百家姓8)(4)

作者简介

漳州有没有常姓(漳州百家姓8)(5)

南州木棉,本名郭联志,字封城,教授、高工。老三届知青。以工为业,生死度外;以史为乐,浪迹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