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详细路线图(三国时期四次北伐从未失败的人)(1)

三国疆域图

三国时期,蜀国相父诸葛亮五次北伐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不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险阻,带兵出祁山,虽然五次北伐前期都是有小胜的,但后期因为部下没有完全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事,导致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诸葛亮的北伐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展现的淋淋尽致,虽然最后都没能成功,但是诸葛亮还是声名远播,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和诸葛亮同一时期的人物。他主导了四次北伐,而且每次都是大败曹魏。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详细路线图(三国时期四次北伐从未失败的人)(2)

石亭战役图

第一次北伐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发生在曹魏新主曹睿刚继位不久。时任东吴大都督的陆逊派鄱阳太守周舫投降曹魏,曹魏东征大将军曹休急于在新皇帝面前立功,向曹睿请兵十万向皖城进军,前去接受周舫的投降。曹睿害怕中计命令司马懿率领五万大军朝江陵进军,命令贾逵率领大军向东关开进。三路大军近二十万兵力向东吴挺近。陆逊见敌军声势浩荡,任命朱桓、全倧为左右都督率领三万大军埋伏在石亭两面制高点。曹休带十万大军进入石亭时,已然察觉到周舫乃是诈降,但建功心切的曹休企图依仗兵多将广,强取石亭然后顺水而下直取鄱阳。殊不知东吴兵力虽然只有自己兵力的六分之一,但却是居高临下,借用巨石滚木足以让自己的兵力损伤大半,最后贾逵及时接应,曹休才得以幸存。近二十万兵力,被陆逊吃掉了七八万之众,军资器械丢失殆尽。建功心切的曹休也在回朝后因气而病死在了病榻上。就这一次北伐已经比诸葛亮的任何一次都成功,斩杀敌军数万,灭掉了曹魏东征大将军。诸葛亮的北伐并无此之战绩。

第二次北伐发生在嘉禾五年,这次北伐由孙权发起,陆逊和诸葛瑾领兵一万进攻襄阳。孙权率军与曹魏主力交战失利,节节败退。诸葛瑾知道后,吓得半死,写信请求陆逊下令退兵。陆逊接到信件后,派亲信韩扁假意给孙权送信,被曹军截获,获得陆逊的战略部署。诸葛瑾见陆逊收到信件后迟迟不退兵,按耐不住前往陆逊大营商议,陆逊只叫诸葛瑾率领水军静待佳音,自己则率领陆军向襄阳开进。由于石亭之战曹魏大军见识了陆逊的厉害,见到陆逊率领大军前来纷纷只敢按兵不动,生怕中了陆逊诡计,选择以静制动。而陆逊则借此机会派周俊、张梁率兵进攻江夏、新市、等地。各地守军见吴军突然发动全面进攻,吓得不知所措,只得逃回城中,慌乱之中误伤、马蹄踏伤者不计其数。此次战役,陆逊率领吴军一万人以闪电之速杀入曹魏领地,斩杀千余人后,又迅速撤回。保障了孙权退兵之路的安全,阻止了曹魏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东吴的绝佳战机出现。也为东吴保留了有生力量,不然东吴这次轻则被打得一蹶不振、重则直接灭国。其战略意义和后来的诸葛亮用木像阻击司马懿追兵一样。

公元230年,孙权意欲夺取合肥,遂发动了第三次北伐。时任曹魏东征大将军的满宠派兵迎战,孙权见敌军来势汹汹急忙退兵,满宠狂妄不尊朝廷圣意执意追缴孙权。231年,孙吴又派孙布前去扬州求降,满宠认为有诈且吴军正处败军之际,完全可以直接剿灭,根本不需要接受孙布的投降。可扬手刺史王凌认为这是自己立功的机会,不听满宠的将令,带着七百亲信前去迎接孙布,最后被孙布一举击溃。公元232年,孙权已经退回江东,将这次北伐交由陆逊统筹,陆逊遂亲自移兵庐江,以为满宠会带兵来救。不了满宠识破陆逊之计,派兵部署杨宜口。陆逊为保军队不受损伤,遂下令连夜撤退。

第四次北伐发生在赤乌二年,此时的陆逊已是六旬老翁,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再长久替东吴征战,为了保证东吴不受曹魏的侵害,步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后路。他认为东吴必须拿下江夏,而后派重兵驻守并在此地深耕细作,使之成为东吴进军北上抑或抵御曹魏南下的据点。让东吴江东之地得以休养生息以待下一辈贤能之人的出现。然而,想要占领江夏就必须先攻下邾城,陆逊攻下邾城后派三万大军驻守,并于241年将邾城城防加固完毕。四年之后,64岁的陆逊还未来得及完成自己替东吴占领江夏的战略部署就撒手西去,结束了自己的戎马一生。

陆逊虽然只主导了四次北伐,却战战得胜,无一败绩,只奈心中并无逐鹿天下的雄心,一心只求自保,虽然同样为了东吴呕心沥血战至最后一刻,却在三国史上威望不如诸葛亮,我想这应该是罗贯中欠陆逊的一个公道吧!

诸葛亮和陆逊交战谁更容易赢? 单选

0人 0%

诸葛亮实战经验多容易赢!

0人 0%

陆逊善于随机应变容易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