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都听过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的名字叫卡玛拉,生于1912年,于出生当年被狼叼走。

等到人类找到她时,她已经和狼在一起生活了8年,她身上只有狼的习性,用四肢行走,经常像狼一样嚎叫,吃饭、喝水都是趴在地上舔食。她没有人的心理,不会说话与思考。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1)

进入孤儿院,经常7年的训练后,她才慢慢改变狼的习性,能与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可以说4、5个单词,能唱一些简单的歌。

直到她17岁去世时,她的智力才达到3岁半儿童的水平,只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了50个单词。

由此可见,如果错过了孩子的智力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再大的努力与教育也是很难改观的。

那么,几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2-3岁是孩子口语学习增长最快的年龄,而4-5是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般认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就在1-5岁,也就是孩子的婴幼儿期。

婴儿在1-1.5岁之间将会掌握第一批词汇,大概在50-60个之间。而孩子到3岁左右时就基本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词汇量将会增加到1000个左右。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2)

其中3-4岁的词汇量增加速度最快,到6岁时,已能达到3000个左右。

这一时期,孩子句子的发展也开始从简单句向复合句过度,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有两个发展趋势,即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因此,这一时期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比如多和孩子说话交流,让他积极地表达自己;教孩子说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谣;或是引导孩子自己讲故事等。

孩子语言发展也存在一些误区

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与他自身的认知,以及父母的正确引导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存在误区在所难免。

第一,孩子自身语言发展不足的原因。

由于孩子的词汇量在婴幼儿期发展最为迅速,可是要想做到深入理解与正确合理地应用并不是那么容易,有时常会发生一些错误。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3)

也就是说孩子在使用单词的时候会明显存在词义扩大和词义缩小的倾向,这一现象被分别称为外延过度和外延不足。

比如,当孩子掌握了“狗”这个词后,就会把四条腿的动物都叫“狗”,这就是外延过度。而外延不足就是指他只能认识指定的一种东西,其他的同类他却不知道该叫什么。比如,他只认识自家养的“狗”,而在外面看到狗,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叫它。

第二,父母的“正话反说”。

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大,自我意识已慢慢形成,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顺从的时候,此时有些家长就会通过说一些反话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想要过马路,妈妈说不能过,孩子却偏要过去。此时妈妈可能就会说:好呀,你走走看。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4)

妈妈说这话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语言来威慑孩子,但孩子哪里能够理解,他也许以为妈妈是鼓励他走过去呢。于是,就真地过马路了。

这时候,妈妈再来批评,孩子就会感到很困惑,根本无法理解妈妈的意思,这种“正话反说”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及语言的发展。

父母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言呢?

婴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父母一定要重视起来,想办法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在孩子已掌握词汇的基础上,不断地扩大词汇的范围。

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不断地去尝试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5)

比如,当孩子知道了“汽车”这个词,父母就可以从它的功能去引导孩子认识“火车”、“飞机”、“轮船”等同类的交通工具。

二、 孩子用错词或句子时,要鼓励孩子,进行正确的示范。

这一时期,由于孩子语言发展较快,但有许多词汇他还没有完全消化,难免在使用时会出现不太合理的现象。

此时,父母千万不能批评与嘲笑孩子,打消孩子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而是要采取鼓励的方式,正确地向孩子示范。

三、 父母与孩子交流时,要使用正确标准的语言。

婴幼儿期的孩子语言学习主要是靠模仿,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他的语言发展主要受到周围人语言的影响。即使是错误的,他也会照搬不误。

印度狼孩没有人的思维(印度狼孩事件告诉我们)(6)

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说正确标准的语言,“正话反说”,最好不要用,容易误导孩子。平时,也不要让孩子和那些说话粗鲁,以及口齿不清的人接触,以免影响孩子语言的正确发展。

四、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学习一门外语。

这一时期孩子语言的发展能力非常强,也是学习多种语言的关键期。父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去学习一门外语,对他以后外语的发展可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然,此时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多以对话与游戏的方式进行,千万不能要求孩子去读写。因为孩子语言的最初学习,都是以听与模仿为主。

个人简介:安奕婷,80后宝妈,家有儿女。关注亲子育儿、婚姻情感及个人成长,让我们一起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