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1)

说起“永和九年”,大家都会朗朗上口“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没错,这就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2)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这一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好友、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进行了一场集会,在这场集会上,王羲之等舞文弄墨,赋诗作赋,畅饮大醉,好不痛快。而我们也因为王羲之,因为他的《兰亭序》,我们记住了"永和九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头,成了永垂青史的丰年!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3)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然而,事实上永和九年并不是一个一个好年头,甚至可以说是东晋王朝的一个灾年。

三月,遭遇大旱,怨声载道;

五月,出现大瘟疫,哀鸿遍野;

七月,出现地震,有声如雷……

十月,大将军殷浩率军二次北伐,遭遇叛变,大败而归。

话说这殷浩和王羲之同龄,也是好友,殷浩和一代权臣恒温很不对付,前文“《快雪时晴帖》寻因新解”提过,王羲之没少劝他少和恒温斗,避免内乱,但他就是不听,两次北伐,结果全部失利。尤其是这次,失败回来后就被恒温参了一本,然后被革职流放,过了三年就去世了。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4)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所以,在官方的档案里,永和九年是非常糟糕和悲催的一年,王羲之等文人的兰亭小聚,压根不值一提,更不值得记录。

然后历史的选择总是残酷的,1600多年以后,我们不知道那年的皇帝,也不记得那年有那些呼风唤雨的大臣,发生过什么大的事件。

我们记得的只有王羲之,只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我们知道他和他的朋友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兰亭集会,这大概便是文化的魔力吧。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5)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会稽山阴一场醉,

醉了历史,

醉了今天!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6)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注:本文的兰亭书法图片,为《三希堂》中所录的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王羲之兰亭序究竟有多好(惠风和畅的永和九年)(7)

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谢谢关注,更多图文,可点击链接查看。

大写的赞!有一种孩子叫人家的孩子:11岁小神童临写《兰亭序》

法帖寻因录:王羲之作《快雪时晴帖》寻因新解

野史志异新编:楷书鼻祖钟繇的《荐季直表》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王羲之草书《游目帖》:我向往着远方,总想背上行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