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100周年1921年~2021年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时挺身而出,在新中国百废待兴时艰苦创业,在改革发展经历风雨时勇毅担当。党的领导,始终是人民最重要的保障、最可靠的依托。一段红歌,一段历史;一首红歌,一面旗帜。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比敬畏和自豪!每一首红歌都是建设先进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需要,一声声慷慨激昂的歌唱,仿佛一幕幕血与火的交织场景出现在眼前,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写就爱国主义不朽的诗篇。

《唱支山歌给党听》 作词:姚晓舟作曲:朱践耳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1)

创作背景1963年,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在这次高潮中产生的一首优秀歌曲。它的歌词节录于《雷锋日记》,是雷锋从报上摘记的一首诗,作者为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职工姚晓舟(笔名蕉萍)。作曲家朱践耳将其谱成山歌风味的独唱曲,作为故事片《雷锋》的插曲,由胡松华首唱。红色影响:这是一首深情——悲怆——激昂的“三部曲”式歌曲,情感诉求十分强烈,凡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经农奴出身的藏族歌手才旦卓玛再度演绎,很快流传全国,几十年久唱不衰。推荐理由歌曲是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和激情,表达了雷锋对党的热爱。第二乐段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时而悲痛凄楚,如泣如诉,充满了对旧社会的仇恨;时而壮怀激烈,字字铿锵,具有部队歌曲的音调特点,表达了雷锋跟党闹革命的决心。第三乐段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加深了旋律的印象,并把音乐推向高潮,再次强调了歌曲的中心思想

《洪湖水,浪打浪》 作词:张敬安作曲:欧阳谦叔演唱:王玉珍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2)

创作背景《洪湖水浪打浪》是王玉珍演唱的歌曲, 创作于1958年,先是1959年湖北省实验歌剧团首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中一个场次的主题曲,1961年歌剧改编成同名电影后成为电影主题曲,很快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歌词运用了通韵的押韵形式,分前八句和后六句两片。上片重写洪湖之景,下片重抒感恩之情。歌曲富于民歌特色,是湖北民歌的象征。1994年入选“百歌颂中华”优秀纪念歌曲奖。推荐理由这首歌曲是成为经典,被人们广为传唱。悠扬的旋律,宽广的节奏,配合曲折的剧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周恩来就曾称赞它是“一首难得的革命的抒情歌曲 ”。的确,自歌曲问世以来,《洪湖水浪打浪》优美动听的旋律荡漾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间。它不仅讴歌了一个革命的时代,而且将继续激励着新一代去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北京的金山上》 作词:马倬 作曲:马倬(改编) 演唱:李谷一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3)

创作背景这首作品的编创者、作曲家马倬于1960年进藏,听了独唱演员常留柱在一个名叫扎西的老艺人那里学到的一首《山南古酒歌》,发生了兴趣,于是马倬对歌曲进行了改编,在原民歌前加了两句前奏音乐,又对歌词进行了修改。改编以后,常留柱就成为了这首歌的首唱者,多次在西藏演唱,受到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推荐理由这首歌的旋律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歌词则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情景,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后来,音乐人马倬对这首歌曲的音乐和歌词做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使其更加琅琅上口。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作词:傅庚辰 作曲:傅庚辰 演唱:邓玉华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4)

创作背景起初,电影《地道战》的剧本里并没有设计插曲,在现在插曲的位置,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上写了两句话“潮水般得音乐涌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抗日的歌声”。歌曲创作者傅庚辰认为歌曲《在太行山上》写到了太行山地区,与影片内容、地理环境吻合,于是一开始便决定将《在太行山上》作为影片的插曲。可是,当傅庚辰通读完剧本后,回过头分析音乐时,他发现《在太行山上》过于深沉凝重,而片中此时的主人公高传宝心情开朗,与歌曲传达的感情有差距。傅庚辰分析主人公找到歼敌制胜的法宝,憧憬未来的胜利时的喜悦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此时的音乐应该是甜美风格的。因此傅庚辰便联想到了自己少年在哈尔滨听过的一首抗战歌的歌词“青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呀嘛上前线”,随后他在该曲风格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最终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推荐理由《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感情真挚、曲调优美、旋律流畅 ,是一首符合电影《地道战》的艺术风格、符合电影故事发生地的地域特色、也符合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歌曲。该曲的曲调蕴含着与河北梆子“二六板”的密切联系,显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全曲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体现了毛泽东主席论持久战的思想,唱出了人民的心声,饱含着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至亲至切的热爱之情与无限景仰,体现了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对敌斗争的必胜信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作词:曹火星 作曲:曹火星 演唱:曹火星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5)

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到女儿李讷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就提出来这个话不科学、不准确。因为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先有中国,后来才有共产党。所以,应该在“中国”前面加一个‘新’字,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2] ,后来,这首歌的名称也就正式定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推荐理由2006年6月26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在同名歌曲的词曲创作地——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落成开馆。纪念馆占地约6000平方米,其中展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传唱大舞台4000平方米。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作词:付林作曲:王锡仁 演唱:卞小贞

歌曲老一辈革命家的情怀(百年颂歌唱革命老歌)(6)

创作背景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中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出于对伟大领袖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付林写下了《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歌词。作曲人王锡仁拿到歌词时,由于唐山大地震刚发生不久,他当时还住在地震棚里,为了创作,他竟走出了没有电灯的地震棚,冒着余震的危险,来到了空无一人的宿舍楼里彻夜创作,第二天早上便成功完成了谱曲 。推荐理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从歌词到曲调都自然平和、朗朗上口,朴实得就像说话一样,一改歌颂领袖的歌曲唱起来硬、高的调子,给听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惊奇和喜悦。该曲不是简单、单纯地去变现一种悲情、沉痛,而是回归了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和敬仰,完全摒弃语录似的口号,富有真情实感,平实朴素,唱出了人民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敬仰和怀念。品味该曲,仿佛毛泽东主席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就在听众身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