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宝可梦剑/盾》的沙雕图吗?不少人在游戏LOGO上大下文章,花式秀出自己的P图技术,从《宝可梦:魔杖》到《宝可梦:枪》再到“双卡合一”的《宝可梦:盾斧》,这些沙雕图不但博人一笑,也让人感叹P图大佬们的想象力与超还原的P图技术。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

不过这次P图大佬们因为P图过于逼真,让墨西哥一家媒体竟然错认为《宝可梦:枪》是“正统宝可梦续作”。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2)

我走过最长的路,是P图大佬的套路

据一名墨西哥网友的爆料,当地的一家西班牙文报纸在报道《宝可梦剑/盾》时,错误使用了一张网络上的P图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3)

“我这里的报纸总是在调查之前就推送文章。”那名网友吐槽道 。

这个错误追根溯源似乎是从该报纸的官网错误使用了网友的P图,而报纸也直接使用了官网内容。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4)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虽然报纸使用了错误的配图,但报纸内容却十分正经,介绍了《宝可梦剑/盾》相关的消息,当然了,只字未提《宝可梦:枪》——让我们脑补一下那位报纸的编辑在写这篇文时的心理活动(以下内容均为口胡,请勿当真):

在恬静的午后,喝着刚冲好的咖啡,远处传来零星的枪响,又有哪个可怜人倒在毒枭枪下了呢?长叹一口气,编辑看了看自己手中的材料,《宝可梦剑/盾》那是现在话题度最高的游戏之一。

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墨西哥局势的关注,编辑思索良久,加上了《宝可梦:枪》的P图,,这个“枪”,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暗讽了墨西哥毒枭势大。这是一个乌龙吗?并不是,为了让人们注意到自己国家的危难,这种放错图带来的嘲笑又何足道!咬了咬牙,那位无名的编辑将手指重重按在了回车键上——

关心墨西哥局势,远离毒品。

这样的乌龙事件实际上还有很多,比如说去年2月份的《使命召唤》硬核玩家的大乌龙,可比那家报纸有意思多了。

你们啊,就想闹个大新闻

2017年4月,一位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24岁青年John Duttenhofer,辞去自己的工作,只身一人前往叙利亚加入武装部队,对抗ISIS。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5)

如此正能量的事情当然会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终于在2018年2月,以《每日邮报》为首的报道铺天盖地宣传开来,不过它们的标题有点奇怪——《我在叙利亚对抗ISIS6个月,而我所有的战斗技巧都是在使命召唤中学到的》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6)

而报纸的内容将他描述地充满传奇色彩:在入伍前每天玩FPS游戏长达13小时,所有的枪械知识都来自使命召唤,而战斗技巧与生存技能也是在使命召唤中习得

这个报道实际上充满了煽动性——不仅仅是激发了玩家们的“自豪感”,也使他成为了众多FPS玩家顶礼膜拜的对象,毕竟现实里的战斗可不是“按数字键6打药包”这么简单了。

这篇报道的流传性非常广,不少媒体都直接转载《每日邮报》的内容,而且标题越来越夸张——《玩家用游戏中的知识抵抗ISIS!》、《一名24岁美国人辞去工作,利用他在使命召唤学到的知识独自一人对抗ISIS》,莫非,他来自漫威宇宙?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7)

不过很遗憾,这场游戏玩家的狂欢很快被打破了——因为这是一条假新闻,而辟谣的正是John Duttenhofer本人。

2月24日John Duttenhofer在推特上更新了一则消息“我不玩使命召唤”,他在访谈中提到了《使命召唤》,但仅仅只是表示FPS游戏会让玩家了解一些战争知识,可是现实的战争远比游戏更加残酷。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8)

有意思的是,John Duttenhofer用“trash”描述了《使命召唤》,不过似乎发觉自己言论不妥,最终该推特被删除了。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9)

这场奇特的闹剧从新闻报道到辟谣,仅仅持续了2天,不过遗憾的是,相关媒体没有一个出面澄清该错误,这个人造的“硬核玩家”,网络上依旧流传着他的事迹。

你知道吗,苏联启动了尤里的复仇

与以上两个乌龙事件不同,这一次事件的主角是一部纪录片《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平心而论,这一部的纪录片着实不错,不过里面却出现了一个画风完全不对的名词“直到1968年8月,苏联实施的一次代号为尤里的复仇的军事行动,突然袭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0)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1)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2)

难道说,《红色警戒》里的世界线是真的?这一部纪录片竟然说出了这个惊天大秘密?!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3)

不过很可惜,让诸多红警爱好者以及好事之徒们失望(或者说是大喜过望)的是,这又是一个大乌龙。由于某百科词条的开放设定,用户可以自行修改相关条目,而当时“布拉格之春”刚巧被好事者进行了修改,条目中的“多瑙河军事行动”被替换成了“尤里的复仇”。

而这一个纪录片文本的错误,又将舆论导向了照搬某百科的文案以及粗心的审核成员身上,而最终,《中苏外交档案解密》推出了另一个无错误的新版本,而老版本也只剩下了零星的截图,来纪念这个时代的眼泪(误)。

不过照搬词条的“拿来主义”精神似乎后继有人,甘肃卫视的一则新闻“搭载690战术核显卡的改进型号一发就可以摧毁一个航母战斗群”又引发了显卡吧的狂欢,当然了,这事情与《中苏外交档案解密》如出一辙,同样是一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词条篡改者,一个照搬词条的编辑,以及一个不严谨的审核小组。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4)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5)

总结

乌龙事件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在一些严肃的新闻中平添了几分乐趣,但是不同于一些恶搞或是玩笑,严肃的媒体闹出不严谨的笑话,已经是很大的失误了。现实中这类乌龙事件实际上更加多,包括去年的“出口转内销再出口再内销”的新闻事件,以及流传更广的“游戏成瘾被WHO正式列入精神病” 。现在看来,严谨与客观地讲述事物,依旧是一件任重道远的难事。

图源来自网络、

如有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这个游戏为什么被人痛批(你长得和真的一模一样)(16)

欢迎关注本号,定期更新各类游戏资讯与原创内容。

,